李慧如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 GDF-15)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截断点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病例研究,292例NSTE-ACS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清GDF-15水平,观察3mo时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梗和心源性死亡)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GDF-15水平截断点,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 血清GDF-15水平危险分层的佳截断点取1608ng/L,其敏感性81.3%,特异性61.7%.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54例(38.3%),而无事件者为87例(61.7%);低危组中依次分别为11例(7.3%)和140例(92.7%).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38.3%vs7.3%,P<0.001;RR为5.25,95%CI为2.60~10.59).结论 血清GDF-15水平对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佳截断点为1608ng/L,是较可靠的生化指标.
作者:胡天勇;刘宇;刘鹏;解金红;关怀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笔者对2006年6月~2007年12月,安阳地区333例遗传咨询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检出异常染色体132例,检出率为40%,结合临床讨论染色体异常与自然流产、智力低下、不孕不育的关系,提出高危孕妇应进行产前诊断,将有助于减少先天缺陷儿的出生,是优生优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大意义.
作者:韩晶;张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阴、阳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经对80例分裂症患者治疗8wk后,阿立哌唑组痊愈率35%、显效率为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利培酮组痊愈率23.7%、显效率为57.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4%.两组痊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自身前后对照各时点PANSS总分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是安全而有效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而阿立哌唑比利培酮更胜一筹.两种药物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李文华;曹青;文斌;章秋明;李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小阴唇粘连主要发生于3岁以下的幼女,临床上常因诊断、治疗措施不当,对患儿造成较大危害,我们对16例幼女小阴唇粘连患者,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海芹;李秀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笔者就精神药物对心血管的不良反应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合理使用精神药物进行了简要概述.
作者:刘淑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NCPAP在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反复呼吸暂停早产儿61例,将应用NCPAP治疗的42例作为治疗组,应用氨茶碱加纳洛酮治疗的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早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存活率高.结论 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显著且优于氨茶碱加纳洛酮;NCPAP的应用可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可减少反复呼吸暂停后遗症发生率,其具有氧气调节装置及加温湿化装置,减少了早产儿氧疗副作用发生.
作者:唐迎元;吴州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是膝部周围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屈膝功能不足70°时,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股四头肌成形术是治疗本症的经典性手术,我院2004年8月~2007年1月共手术治疗18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利;郑若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突发性眩晕,可迅速改善眩晕症状.笔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眩晕患者38例,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晓;吴清波;赵必乐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围产儿的影响,以寻求降低围产儿病死率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间的310例羊水过少病例与同期羊水量正常的310例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羊水过少与脐带异常,过期妊娠,妊娠合并糖尿病、妊高征等密切相关.羊水过少组的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足月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羊水过少是一种妊娠并发症,提示宫内情况不良,对围产儿影响严重,一旦确诊应严密监测胎心及羊水变化,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作者:高峰;金贞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为了解岷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200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95名健康人群的IgG抗体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总抗体阳性率77.89%,保护率为64.2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64.90;6~8岁组和13~15岁组人群抗体保护率(依次为75.00%、88.89%)均高于2~4岁和25~39岁(依次为48.28%、54.17%);乡村人群抗体阳性率、保护率、GMT均高于城镇人群.表明城、乡间接种工作开展不平衡,2~4岁组和25~39岁组不能完全排除麻疹局部流行的可能性.建议今后在加强基础免疫的同时,应对成人采取相应有效免疫对策,开展必要的免疫措施;加强冷链管理、MV质量和再免疫成功率的监测.
作者:胡元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疲劳性骨折亦称应力性骨折,多见于新兵集训期,2002~2007年,我队收治疲劳性骨折36例,现将临床分析与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胜昔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8-异前列腺素F2a (8-iso-PGF2a)作为反映缺氧缺血-再灌注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指标具有准确、特异、敏感的特性.而新型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实验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尿与脑组织8-iso-PGF2a相关性及尿8-iso-PGF2a能否作为监测早期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生化指标及NAC的治疗效果.方法 7日龄SD新生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缺血组和NAC组.NAC组给予NAC 0.1mg/(g*d),于缺氧缺血前3d灌胃,共3d;缺氧缺血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做相应处理.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尿与脑组织8-iso-PGF2a含量.结果 缺氧缺血组尿和脑组织含量分别为(101.5±22.8)ng/mmol.cr和(237.2±11.3)ng/g,明显高于对照组(26.5±11.6)ng/mmol.cr和(90.8±18.7)ng/g(P<0.01),NAC组(40.1±9.9)ng/mmol.cr和(110.5±12.4)ng/g,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尿与脑组织8-iso-PGF2a水平相关(r=0.823,P<0.01).结论 急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尿8-iso-PGF2a含量产生增加,NAC能有效的降低尿8-iso-PGF2a水平,可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谢彦鹏;肖光文;郭俊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1.1 探查胆总管末端时Baker's扩张器戳穿十二指肠后壁1.1.1 男,46岁,因反复发作胆绞痛行择期手术,术中因胰头质略硬,以Baker's扩张器反复多次探查不能通过胆总管远端,后发现戳穿十二指肠后壁.鉴于胰头质硬决定作胰十二脂肠切除、Child's吻合术.术后并发胰、胆瘘和严重腹腔感染,终死亡.
作者:姜志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能迅速逆转阿片类药物的作用,解除呼吸抑制并使血压回升,主要用于阿片类及其他镇静药的急性中毒,解除呼吸抑制症状.近年来救治乙醇中毒、药物中毒、休克、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小儿复杂性高热惊厥等效果较好,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的重视.纳洛酮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对阿片受体有拮抗作用.其本身并无明显的药理效应及毒性,能通过血脑屏障,经肝代谢,由尿排出,血浆半衰期短.近期许多学者研究表明,急性药物中毒、休克、昏迷、脑血管意外等应急状态下,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增多,参与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内源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就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王秋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近几年随着肝素应用的深入,用量趋向小剂量化,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小剂量疗法,肝素钠雾化吸入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用药途径.从2003年开始,我们用小剂量肝素钠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3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胜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褥疮是脊柱脊髓损伤后截瘫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治疗较困难.我科自1996年以来收治截瘫并发Ⅰ~Ⅳ度褥疮36例,采用显微镜外科技术进行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费立;吴海波;管秋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们采用来得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了78例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来得时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危险,同时也不增加患者的体重,患者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虞艳芳;张永红;施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院自2003年9月~2007年10月,对37例病人实施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桂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举元煎出自<景岳全书>,方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升麻组成.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之亡阳垂危等症,血崩血脱之症妇产科现代临床多年采用手术治疗.笔者近十年来,对于不愿手术、功能性子宫出血多的女性,采用举元煎加味,临床疗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书红;白玉章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插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对清醒、一般的患者大部分护士做到一次置管成功.但随着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在重症颅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由于气管插管状态下,患者失去吞咽功能不能主动配合[1],且加上气管与食管的毗邻解剖关系等原因,常规的胃管置入方法常造成置管困难、置管异常或置管失败.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为气管插管患者插置胃管时采用以小儿气管导管(内径5~5.5cm)为引导管来插置胃管,经临床实践32例患者成功率达100%.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马惠;张善芳;庞德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