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源性角膜病变15例临床分析

刘壮昌

关键词:药源性, 角膜病变, 局部, 诊断和治疗, 药物毒性, 临床医师, 临床表现, 角膜疾病, 种类, 药引, 视力
摘要:药源性角膜病变是全身和眼局部用药引起的角膜病变,也称毒性角膜病变,临床表现多样,易与其他角膜疾病混淆,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严重威胁视力.近年来,随着眼局部用药种类增多,局部药物毒性所致的角膜病变也逐渐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中较常见的一种功能型肠道疾病.常因情绪变化、饮食不节、气候变化、过劳等非特异因素诱发,反复发作,久病可致营养不良,并可引起小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痔疮等激发病变,常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心理负担.

    作者:赵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镇肝熄风汤临床治验

    镇肝熄风汤是清代张锡纯<医学宗中参西录>中的著名方剂.临床常用以治疗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晕目眩,脑中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肢体渐觉活动不利,口眼歪斜,甚则颠扑不知人事,脉弦有力等症.笔者临床应用时除用于以上诸症外,对于部分中老年人其它疾病时出现的症状,辨证属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者也采用之,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可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硫酸镁联合丹参酮治疗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硫酸镁联合丹参酮治疗病毒性肝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方法 120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A组采用硫酸镁联合丹参酮治疗;B组采用思美泰治疗.疗程均为4wk.结果 A组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90.0%,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与B组相当.结论 硫酸镁联合丹参酮治疗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疗效理想,在症状的改善、黄疸的消退和肝功能的恢复方面与思美泰的疗效相当,其价格低廉,更适合农村患者.

    作者:唐学林;谢先火;周建生;张志纯;蔡刚祥;施亚丽;邵幺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断耳残鼻成功再植2例

    例1:患者男,46岁,于2007年2月凌晨骑摩托车不慎坠于深沟里,将左耳郭撕脱,同时,伴颜面部皮肤和全身软组织挫伤后2h送入我科,急诊局麻下行清创缝合术.

    作者:李淑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异位甲状腺分析

    异位甲状腺是甲状腺始基沿甲状舌管下降过程中发生的发育性疾病,病因不明.颈部正常部位无甲状腺组织,称为迷走甲状腺;除异位甲状腺外,颈部正常部位同时存在甲状腺组织者则称为副甲状腺.为临床少见的疾病,以舌根部甲状腺为常见(90%),其余可见于胸骨后、纵隔内、脊髓和卵巢内,也可见于颌下腺和腮腺,女多于男.作者通过对13例异位甲状腺核素显像的结果分析,就其形成的原因、诊治概述如下.

    作者:左苓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组干扰素α-1b残余液对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干扰素α-1b残余液对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锡类散粉末局部治疗;治疗组56例,给予重组干扰素α-1b残余液局部涂抹,每天6~8次,7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50/56),优于对照组55.00%(22/40),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重组干扰素α-1b残余液局部涂抹治疗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方法简单且经济,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可作为化疗引起的口腔粘膜炎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莉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

    血清胆碱酯酶(ChE)是由肝细胞合成的水解酶,当肝脏发生实质性损害时,ChE合成减少,因此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对估计肝脏的储备功能、了解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笔者对40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ChE活性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立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手术病人的焦虑评估及心理护理

    目的 评估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程度,进一步做好心理护理.方法 通过对56例不同病种的病人进行焦虑自量表评分测试(SAS)评价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结果 56例病人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结论 评价术前焦虑程度,解除或减轻术前手术病人的焦虑情绪,说明开展术前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刘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无痛型老年心肌梗死124例临床分析

    笔者报告无痛型老年心肌梗死124例占同期急性心肌梗死406例的30.5%.男女之比为2.3∶ 1,无痛型老年,心肌梗死主要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占41.9%,上腹部或其它部位痛占30.6%,其次是胃肠道症状和突然心悸等,主要体征是心音低钝、肺部湿啰音、心动过速等,结合动态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检查,对于无痛型老年心肌梗死则不难作出诊断.

    作者:路胜昔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占我国致盲眼病的首位,现尚无有效药物疗法.庆幸的是经手术可以治愈,因而手术方法上的改进已经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重要课题.目前超声乳化方法将切口缩小,减少并发症,较为安全.可门诊治疗或缩短住院时间,深受患者的欢迎,但是由于仪器设备昂贵,目前在我国尚不能普及,为了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笔者在一般手术条件下改变传统的12mm大切口,大限度地缩小到6.5~7mm的小切口,[1]这一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资料记录完整的52眼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绳伟东;高秀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160例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2007年8月,我院分娩总数1251例,剖宫产306例.将入院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60例,行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146例,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孕妇平均年龄27.5岁,孕周38~44wk,剖宫产指征:头盆不称174例,臀位62例,胎儿窘迫28例,双胎12例,妊高征21例,珍贵儿9例.

    作者:滕秀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注意的问题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目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皮肤、粘膜或其它部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种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造成的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的30%.欧美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该病年发病率为5/10万~10/10万人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和成年人各半,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呈上升趋势,我国尚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是由于自身抗体介导的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细胞毒T细胞直接溶解血小板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失耐受等发病机制的新见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方面尽管临床排除性诊断和非特异性治疗的现状尚未改变,但诊断理念已有重大更新.应引起学者的重视,许多疾病也有血小板减少,应当注意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鉴别.

    作者:付振艳;孙彦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红光照射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红光照射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5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红光照射进行治疗.结果 出院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患儿疗效和疗程方面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 红光照射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明显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具有操作方便、无痛苦等优点.

    作者:申小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剖宫产率增高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近几年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增高原因.方法 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1776例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逐年增高.1999年为20.69%,2005年上升为47.29%,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2)胎儿因素、头盆因素持续为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 (1)胎儿因素和非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率逐年增加.(2)对剖宫产医学指征的掌握不严格,也是使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作者:曾玉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溶栓治疗

    心肌梗死是严重损害机体健康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早期溶栓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的主要措施,而溶栓治疗又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5月共收治心肌梗死并室速、室颤5例病人,经心肺复苏术后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浅谈急诊护士的素质要求

    急诊科是医院危重患者集中、病情复杂、时间紧迫、突发事件多、抢救和管理任务重的科室.急诊工作是医疗工作第一线,是医院的前哨,而急诊护士是前沿哨所的战士,对急诊患者能否及时、准确、高效率地抢救,使其转危为安标志着一个医院诊治水平的高低.要提高抢救工作的水平,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抢救技术,也取决于护士各方面的素质水平,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急诊护士,应具备以下素质:

    作者:孟令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儿急性肠梗阻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1~2007年收治的120例小儿肠梗阻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89例,非手术治疗31例,死亡6例(5.0%).死于中毒性休克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心衰1例,低钾酸碱平衡失调1例.结论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小儿肠梗阻的重要手段,因此,早期的诊断、有效的手术、术后严密监测、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加上及时的营养支持,死亡率还是可以降低的.

    作者:王青;吴远林;王家海;周德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局麻行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阑尾炎为外科下腹部常见病之一.我院自2004年~2006年行阑尾切除术158例,均在局麻状态下实施,效果较好,并得到行业中的好评,现将要点陈述如下:

    作者:毛春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皮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20例

    老年人(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较常见,我们自2003年对不同类型的股骨颈骨折采用病房内经皮骨圆针内固定治疗20例,获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李劲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32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 32例病人中,10例出现并发症,无1例死亡、流产及胎儿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 掌握妊娠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有意义.

    作者:李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