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环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活动后胸痛15a,于2006年4月18日入院,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无不良嗜好,家族无特殊病史,心电图正常,心脏B超:LVEF 67%,左室内经48mm.术前血管造影情况:左右冠脉同时造影,LM开口100%完全闭塞,RCA血管壁欠光滑,RCA提供侧支至LCX、LAD.手术过程:6FJR4.0至右冠,6FJL4.0至左冠,左右冠同时造影,左冠不同轴,改用6FJL4.5STGluiding 0.014PTGraphix导丝通过左主干后,进入回旋支,右冠造影证实真腔后,固定导丝,插入3.0×12mm高压球囊16atm×10s扩张左主干,病变扩张,球囊破裂.
作者:陈福生;曾维理;罗莘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腹部理疗是在腹部通过靶向给药,在一次性理疗贴片中心涂敷透皮耦合剂(消化道)贴在患儿腹部,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腹胀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此项治疗操作简单、方便且较实用.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我科于1999~2006年进行腹部理疗3500人次,在工作中对婴幼儿腹部理疗的护理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倩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化疗药物对组织的刺激和损伤作用.方法 选择27例表皮未破损实施化疗的患者,合理选择血管,提高穿刺技术,适当应用药物的方法.结果 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组织坏死.结论 医护人员应努力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和对组织伤害.
作者:崔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氨溴索、舒喘灵强力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34例,两组给予抗感染、解痉、止咳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15mg、舒喘灵滴液0.25ml加入生理盐水1.75ml中,强力雾化吸入10min,疗程5~7d.结果 治疗组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平均治疗天数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氨溴索、舒喘灵强力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桂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我院于2005年3月~2006年4月,应用健侧带血管蒂的小腿内侧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交腿移植,修复5例严重外伤引起的足背部、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曹会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重组干扰素α-1b残余液对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锡类散粉末局部治疗;治疗组56例,给予重组干扰素α-1b残余液局部涂抹,每天6~8次,7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50/56),优于对照组55.00%(22/40),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重组干扰素α-1b残余液局部涂抹治疗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方法简单且经济,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可作为化疗引起的口腔粘膜炎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莉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翼状胬肉288例(302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4例(156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144例(156眼)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增生.结果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较联合羊膜移植术后不适症状轻、时间短、角膜创面愈合快.随访1~3a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胬肉复发10眼,羊膜移植胬肉复发13眼,睑球粘连2眼.结论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羊膜移植均有助于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是治疗翼状胬肉的良好术式.但二者相比较前者术式优于后者,是处理翼状胬肉佳术式.
作者:隆习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笔者报告了我科近年来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30例病人的康复护理情况.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术前做好术前评估及心理护理;术后正确使用CPM辅助仪训练,选择佳的肢体活动时间与活动方法,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无并发症发生,缩短了康复的时间.
作者:刘桂芝;冉孟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低钠血症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且症状和体征常被肝硬化的症状所掩盖.为了加强对低钠血症的认识,现将2000年2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际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为探讨慢性酒精中毒形成的心理原因,对54例慢性酒精中毒者(研究组)和54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MMPI调查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人格偏离等分量表分数明显增高,MMPI剖析图为4.7.1图形,而对照组则呈常态分布.研究发现慢性酒精中毒者具有较明显的人格特征方面的异常.
作者:周云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84岁,诊断左肱骨外科颈骨折,拟行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20年,长期服用伲福达降压,血压控制在150/90mmHg,胰岛素降糖餐后血糖控制在9mmol/L左右.20年前曾行甲状腺部分切除(颈丛);3年前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全麻),过程顺利.术前检查:餐后血糖11.8mmol/L,EEG示偶发房性及室性早搏,胸部X线提示右肺第四肋陈旧性病灶,余无特殊.
作者:胡小展;刘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我院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已成功实施2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28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子宫肌瘤21例,子宫腺肌症3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例;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时间80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25ml;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手术顺利,麻醉效果好,术后5~6d出院.
作者:郑荣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技巧,以提高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切除率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06年10月成功施行的17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均顺利施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切除术且手术效果良好,十二指肠乳头损伤、胰瘘或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结论 恰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技巧是提高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李景岗;赵作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硫酸镁联合丹参酮治疗病毒性肝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方法 120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A组采用硫酸镁联合丹参酮治疗;B组采用思美泰治疗.疗程均为4wk.结果 A组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90.0%,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与B组相当.结论 硫酸镁联合丹参酮治疗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疗效理想,在症状的改善、黄疸的消退和肝功能的恢复方面与思美泰的疗效相当,其价格低廉,更适合农村患者.
作者:唐学林;谢先火;周建生;张志纯;蔡刚祥;施亚丽;邵幺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随着介入器材不断更新,技术方法日臻成熟,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已成为与外科手术同等重要的先心病治疗手段之一.与此同时,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与安全性亦越来越引起关注.其并发症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适应证掌握不好、介入装置选择不当、操作技术欠佳、介入治疗经验不足等,均可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熟悉或掌握并发症原因及处理对策,是至关重要的.现将我院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王香枝;李冰玉;刘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小儿脑瘫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治疗过程,由于治疗时间长,家长对本病认识少,经济负担重,脑瘫患儿家长面对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困扰,其心理活动特殊、复杂,对这类人群心理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我科对2003年9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岁以下脑瘫患儿父母抽样调查分析,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高凌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在闭合性腹部损伤中,脾破裂是常见的脏器伤,其发生率约占腹腔脏器伤的30%[1].以往的治疗方法多为脾切除术.随着现代脾脏外科研究的深入,目前认为,脾脏是一个有着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器官,拥有强大的抗感染、抗肿瘤的免疫功能,对维持人的生命和健康有着重大价值[2],因而保脾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自2000年12月~2006年12月对创伤性脾破裂进行选择性非手术治疗3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俊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静脉穿刺是护士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护士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急剧增加,临床静脉给药方法已成为治疗、抢救老年患者的重要途径.
作者:宋君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自1937年Rees首先报告手部高压注射伤以来,国外已有一百多例病例报告.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我国近年来亦有20多例手部高压注射伤报告,但其致伤物均为高压液体.近我们收治一例手部高压气体注射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冀振亮;崔和平;常富军;邵磊;王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红光照射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5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红光照射进行治疗.结果 出院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患儿疗效和疗程方面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 红光照射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明显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具有操作方便、无痛苦等优点.
作者:申小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