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会锦
异位甲状腺是甲状腺始基沿甲状舌管下降过程中发生的发育性疾病,病因不明.颈部正常部位无甲状腺组织,称为迷走甲状腺;除异位甲状腺外,颈部正常部位同时存在甲状腺组织者则称为副甲状腺.为临床少见的疾病,以舌根部甲状腺为常见(90%),其余可见于胸骨后、纵隔内、脊髓和卵巢内,也可见于颌下腺和腮腺,女多于男.作者通过对13例异位甲状腺核素显像的结果分析,就其形成的原因、诊治概述如下.
作者:左苓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对42例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42例患者均行下颌骨折内固定术.根据手术部位、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结果 38例骨折愈合正常.除1例多发骨折手术后恢复欠佳外,其余均满意愈合.结论 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聂信胜;杰恩斯;刘新建;徐庆丰;詹义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产道血肿是由于在分娩过程中产道不同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因不能外流形成血肿.血肿可以发生于外阴、阴道、阔韧带,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产后出血,继发贫血、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予以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并正确处理.笔者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48例产道血肿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处理措施.
作者:刘迎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重组干扰素α-1b残余液对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锡类散粉末局部治疗;治疗组56例,给予重组干扰素α-1b残余液局部涂抹,每天6~8次,7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50/56),优于对照组55.00%(22/40),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重组干扰素α-1b残余液局部涂抹治疗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方法简单且经济,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可作为化疗引起的口腔粘膜炎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莉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以下简称TMJDS),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为多见.长期以来,对TMJDS的发病原因和机理的讨论多围绕成人患者.近年来,学者们已经注意到从少年儿童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入手,可以使TMJDS的病因研究,尤其是合因素研究得以深入,同时可以对TMJDS进行预防和早期治疗.[1]笔者统计分析了我院口腔科诊治的200例少年儿童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病因、发病情况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平;贺庆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弹响指又称屈指肌腱鞘炎,多因劳损、压挤和摩擦而引起,继而发展为狭窄性腱鞘炎,拇指多发,小指少[1].临床上多表现为手指不能伸直,局部压痛、肿胀及手指的放射痛,甚至有手指麻木感,发展到狡窄时则疼痛双手消失,唯一的症状为弹响或者绞索,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目前多用封闭方法治疗,虽有疗效,但易复发,我们采用针刺麻醉下推拿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志凌;邵雪;朱凤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镇肝熄风汤是清代张锡纯<医学宗中参西录>中的著名方剂.临床常用以治疗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晕目眩,脑中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肢体渐觉活动不利,口眼歪斜,甚则颠扑不知人事,脉弦有力等症.笔者临床应用时除用于以上诸症外,对于部分中老年人其它疾病时出现的症状,辨证属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者也采用之,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可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瑞格列奈合并阿卡波糖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及调脂作用.方法 12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给予缬沙坦80~160mg.d-1,尼莫地平10mg.d-1,阿司匹林100mg.d-1;治疗组98例,在治疗组基础上给予瑞格列奈合并阿卡波糖750~1500mg.d-1,测量两组患者血压,记录SBP及DBP,12wk后均在空腹状态下取血作血脂检测.结果 治疗组治疗2wk,SBP及DBP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治疗6、12wk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6、12wk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12wk后血脂指标TC、TG、LCD-C明显下降,HDC-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瑞格列奈合并阿卡波糖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
作者:李明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左室肥厚是典型的高血压性心脏病表现,它可导致心室肥厚与僵硬,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同时降低冠脉储备能力,加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因此,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逆转左室肥厚,是高血压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试加用了心肌能量代谢药物曲美他嗪,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且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毕贞水;方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在闭合性腹部损伤中,脾破裂是常见的脏器伤,其发生率约占腹腔脏器伤的30%[1].以往的治疗方法多为脾切除术.随着现代脾脏外科研究的深入,目前认为,脾脏是一个有着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器官,拥有强大的抗感染、抗肿瘤的免疫功能,对维持人的生命和健康有着重大价值[2],因而保脾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自2000年12月~2006年12月对创伤性脾破裂进行选择性非手术治疗3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俊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眩晕、平衡障碍,少数伴耳鸣,偶尔出现颜面麻木、饮水呛咳等症状.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选择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的改变,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防治作用.
作者:韩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分支,主要由护士进行,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的主要措施,是现代护理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主要职责.随着护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受到行业和社会广泛关注,现将护理健康教育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综述如下:
作者:王燕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内镜下副胰管插管、十二指肠小乳头切开是胰腺炎诊治的有效途径.笔者采用24具成年尸体.采用解剖学观测方法对十二指肠小乳头的出现率、位置、形态、大小、开口及与大乳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观察测量.为临床内镜下行十二指肠小乳头插管和小乳头切开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陈天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2组,左氧氟沙星组为30例,0.2~0.4g静脉滴注,qd或bid;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为30例,3.0~6.0g静脉静滴注,qd或bid,疗程均为7~14d.结果 左氧氟沙星有效率为93.3%,细菌清除率为93.3%,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有效率为90.0%,细菌清除率为92.9%.结论 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铜钠舒巴坦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均为治疗泌尿系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洁;吉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及其抵抗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100例和1型糖尿病21例与对照组45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红细胞和血小板t≥3.5,P<0.05~0.01;相关r=1~1.003.结论 糖尿病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红细胞和血小板显著相关,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别.
作者:何锡辉;张柏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1].其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心脏性猝死.其心电图(ECG)及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所见与其他疾病有重叠,因此临床上易误诊.笔者回顾1999~2006年间遇到的50例HCM的诊治过程,总结如下.
作者:胡青山;刘广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引流是将伤口内或腔隙中的分泌物、血液、渗出液、消化液等,通过引流管引出体外.它是重要的外科治疗措施之一.1 常用引流物及应用范围1.1 橡皮引流片是用薄乳胶橡皮片制成,在消毒液中消毒备用,多用于表浅伤口和脓腔引流,如皮肤的切口感染、脓肿切开,表浅肿块切除术后皮下引流,防止血液、脓液积贮等.
作者:王爱香;李冬梅;武金石;成文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的常见骨折,严重的损伤常致胫骨平台压缩、塌陷和劈裂,严重影响关节功能,远期并发症较多,临床治疗困难.我院1999年2月~2004年9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46例,笔者总结其经验及教训,报告如下.
作者:朱彩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有效的和常用的方法,但令临床医生感到棘手的是,在根管治疗的过程中或充填根管后,患者常感觉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有的甚至肿胀等,这些症状常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称为根管治疗期间急症.近年来许多临床医生在探索减少这种急症的方法.笔者利用奥硝唑复合根充糊剂进行根管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魏绍莲;程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近几年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增高原因.方法 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1776例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逐年增高.1999年为20.69%,2005年上升为47.29%,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2)胎儿因素、头盆因素持续为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 (1)胎儿因素和非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率逐年增加.(2)对剖宫产医学指征的掌握不严格,也是使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作者:曾玉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