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九届全国放射学大会通知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广东医学会放射学会

关键词:放射学
摘要: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引导下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癌痛

    目的 为了提高腹腔神经丛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穿刺中的并发症,扩大治疗范围,增强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CT引导下经皮腹腔神经丛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治疗上腹部癌痛.结果 CT引导下经腹腔神经丛穿刺20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治疗后临床观察及随访,有效率95%,优良率85%.未发现一例血管、脏器损伤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部癌痛,可清晰地分辨出腹腔神经丛及邻近血管、脏器的位置,观察肿瘤对周围淋巴的浸润情况.设计好进针途径、穿刺点、深度、角度、避免穿刺时对血管、脏器的损伤,同时可以观察到针尖位置,准确地将药液注射到脚后间隙内.扩散到腹腔神经丛周围.

    作者:赵向南;王达建;王新敏;刘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缺血缺氧性脑病致外部性脑积水和脑萎缩的探讨

    目的 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与脑萎缩的发病机理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84例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史的外部性脑积水病例,其中有26例通过追踪复查发现为脑萎缩.结果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以额顶部蛛网膜下腔扩大,伴临近的脑池扩大为特征性表现.脑萎缩除有蛛网膜下腔扩大外,伴有脑室扩大,但早期表现可与外部性脑积水相同.结论 对于外部性脑积水和脑萎缩的鉴别重点应该放在临床表现上,外部性脑积水临床表现较轻,多为抽搐、运动发育稍微迟缓为主,无智力障碍.脑萎缩有明显的智力障碍,运动发育明显落后,少数还伴有偏瘫、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作者:黄正林;莫晓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

    目的 超声显像检查,结合病理镜下肉眼观察提高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方法 采用超声显像仪,对132例生育期有痛经、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紊乱、原发不孕的妇女进行追踪检查.结果 超声显像诊断子宫腺肌病132例,手术治疗79例,术后确诊63例,符合率79.7%,合并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3例,子宫后壁,子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见紫兰色结节18例.误诊率为20.3%,包括多发性小肌瘤5例,慢性子宫肥大,功能性子宫出血5例.药物性保守治疗53例;症状缓解、子宫体积缩小及附件包块缩小或消失43人例,有效率为81.1%.结论超声显像检查是目前作为子宫腺肌病诊断方法之一,对疑有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应作常规超声检查.

    作者:刘素云;朱雪莲;胡彩华;邓小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MRI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MRI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0T非开放MR机对20例胸腹部占位性病变行MRI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术,采用16-18GMRI兼容专用切割式穿刺针穿刺切割肿块.病人一般取侧卧位(病灶侧在上)或仰卧位,如无特殊原因尽量不取俯卧位;定位扫描和轴位扫描均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将3-4个含油质的小胶囊调节置于佳穿刺点处,用光标测出从佳胶囊附着点至肿块佳进入点的直线距离和角度作为穿刺针的路径;MR证实针尖位于病灶内理想位置后进行切割取标本术.结果 20例中肺癌11例(其中鳞癌5例、腺癌4例、末分化癌1例、未能分类1例),炎性假瘤2例,结核1例,肝细胞癌1例,小细胞肺癌肝转移瘤1例,十二指肠炎症1例,腰大肌肉瘤1例,未能定性2例;一次穿刺成功率85%(17/20),二次穿刺成功率15%(3/20);活检正确率90%;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MRI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具有安全、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适应范围广、无辐射等优点,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介入技术.

    作者:李晓群;唐玉德;肖学红;吴泳君;曾淑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3例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其中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8例,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5例.分析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及MRI表现.结果 病灶发生于桥小脑角区8例、三叉神经区3例、颞下窝2例、口咽及鼻咽部3例、颈部5例、腰椎管6例,颈静脉孔区及枕骨大孔区各2例.合并脑膜瘤4例、胶质瘤1例.11例神经纤维瘤病与颅神经或外周神经关系密切.在T1WI上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较小的肿瘤信号均匀,瘤体大时易出现坏死囊变,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结合肿瘤的部位、数目、与神经的关系及临床资料,MRI能对神经纤维瘤病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李新春;梁碧玲;陈健宇;沈君;刘庆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下肢动脉的CT血管造影

    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尽管动脉系统的疾病只占14%,但动脉系统疾病常进展十分迅速,结果十分严重.在动脉系统疾病中又以下肢动脉疾病为常见.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约为7.97‰.在美国,每年就有10万多人进行下肢动脉疾病的手术治疗.正确早期检出下肢动脉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的血管造影至今仍然是诊……

    作者:张龙江;包颜明;宋光义;罗鹏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室壁瘤和左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功能的特征,探讨其相互间关系.方法 112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左心室造影,采用目测法判断冠脉病变情况,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节段室壁运动来进行左心功能分析.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率80.4%,全组平均LVEF63.02%±11.54%,41例节段室壁运动异常(其中室壁瘤17例),35例形成侧枝循环.结论 左心功能和冠脉病变情况密切相关,室壁瘤的出现严重影响左心功能,侧支循环形成有助于维持心功能.

    作者:王蜀燕;曾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病人,经股动脉入路行狭窄段的导管球囊扩张和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9例移植肾动脉的患者均成功完成球囊扩张术,其中3例行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后一周7例血压基本恢复正常,2例靠药物维持,所有患者的肌酐术后均明显下降.结论 导管球囊扩张和内支架植入术对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海宏;陈卫国;卢伟;陈勇;闫新民;周建勇;李彦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腔内型食管癌的X线诊断

    目的 探讨腔内型食管癌的X线诊断.方法 15例腔内型食管癌均为手术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行食管造影或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 X线表现为结节状,息肉状,梭形或不规则形充盈缺损影,表面可见条状及斑片状钡斑,肿瘤直径大于食管腔时,局部管腔呈梭形扩张,大多数腔壁线完整,食管粘膜增粗、紊乱,部分破坏消失.结论 此型食管癌虽然多数肿瘤较大,但浸润较浅,侵及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和部分肌层者多见,无明显外侵.因而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较佳.

    作者:林天增;金玲;章卫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磁共振扩散成像的量化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的量化分析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磁共振检查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扩散成像并测量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其中:29例肝细胞癌,24例肝转移癌,28例肝血管瘤,19例肝囊肿.结果 各种病变的平均ADC值分别为:肝细胞癌:(0.99±0.26)×10(-3)mm2/sec,肝转移瘤:(1.17±0.32)×10(-3) mm2/sec,肝血管瘤:(1.81±0.42)×10(-3) mm2/sec,肝囊肿:(3.11±0.38)×10(-3) mm2/sec,肝囊肿与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b值(扩散敏感系数)差大,测得ADC值较准确.结论 磁共振扩散成像的量化分析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与常规检查一起综合分析.

    作者:孙希杰;全显跃;梁文;黄凡恒;唐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治疗原理及疗效.方法 对1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栓塞治疗,分别于术后1月、2月行CT检查观察疗效.结果 10例患者术后1月、2月分别缩小30~40%、70~80%,1例因血管瘤较大1月后行第二次栓塞,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 应用平阳霉素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庆松;暴玉振;燕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食管内带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呼吸道瘘

    目的 采用带膜金属支架治疗食管呼吸道瘘(ERF),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13例ERF患者在X线监视下行经口带膜金属支架食管内置入术,平均年龄60.2(31-73)岁,术前平均禁食17.3(6-41)天,12例伴肺部感染.结果 术后ERF均立即阻断,全部恢复进食,10例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随访平均生存33.3(1-178)周.结论 带膜金属支架食管内置入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ERF,疗效满意.

    作者:臧建;窦永充;王正;孔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肝穿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56例确诊中晚期肝癌病人,常规按Seldinger's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TACE,于末次TACE或数次TACE后复查发现残癌灶而结合PEI治疗.结果 TACE+PET治疗后6个月、一年、二年、三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9%(49/56)、49%(27/56)、12.5%(7/56),2例患者生存期已超过4年.结论 综合运用TACE及PEI治疗,有助于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作者:王健;莫海鹰;周成宇;崔冰;郭新友;欧洁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脑膜肿瘤灶周广泛水肿12例CT回顾性分析

    目的 研究脑膜肿瘤瘤周广泛水肿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方法 结合病理对照,分析12例脑膜肿瘤患者CT资料.结果 CT所示的脑膜肿瘤瘤周广泛水肿与病理亚型,发生部位及良恶性有关联性.结论 根据脑膜肿瘤瘤周广泛水肿的CT表现,可推测肿瘤的细胞亚型,及良恶性,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吴家标;柳黔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胼胝体损伤二例报告

    胼胝体损伤在颅脑外伤中时有所见,以往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收集2例报告如下,讨论MRI的诊断价值. 例1,男,9岁.头外伤后意识不清2小时入院,浅昏迷状态,双眼向右凝视,嘴角偏向右侧,双下肢巴氏征阳性,右侧肢体肌力V极,左下肢肌力I级,上肢肌力O级,GCS评分9……

    作者:任守君;杜鹏飞;吴兴业;王晓红;张友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对25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兴趣区域的螺旋CT增强扫描,甩表面覆盖法(SSD)、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组法(MPR)对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重建.分析所有3D和轴向影像表现.结果 SSD能较好地显示主动脉病变的全貌,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MIP可清楚显示血管管壁钙化和动脉瘤内腔的形态;MPR可以对病变进行任意角度重建和观察,清楚地显示附壁血栓、真假腔、破口、钙化和内膜瓣.结论 应用SCTA的各种成像技术,能够较全面直观地显示主动脉病变,为主动脉病变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在较大血管疾病的诊断上,有望取代X线血管造影检查.

    作者:陈涛;杨旭峰;黄慧玲;朱明理;潘爱珍;朱新进;甘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动脉栓塞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初步视察

    目的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新方法,本文主要探讨HIFU联合TACE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观察了19例HIFU联合TAE/TACE治疗恶性实体肿瘤,14例术中B超监测出现明显回声增强.根据患者术前后的临床症状、B超、肝功能检查、AFP、MRI等评价HIFU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AFP呈不同程度下降,MRI示肿瘤体内血供减少,肿瘤有不同程度坏死,部分瘤体直径缩小.仅少数患者有轻度的局部烧伤,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 HIFU对实体肿瘤有确切疗效,TAE/TACE和HIFU在肿瘤治疗中有协同作用,新鲜碘油沉积可能在其中起较大作用.

    作者:黎建军;徐国良;李传行;罗广裕;刘秀桃;吴沛宏;黄金华;陈孝岳;王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卵巢良恶性肿瘤的CT诊断

    目的 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原发性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13例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9例为粘液囊腺癌.结果 13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单侧10例,双侧3例.10个成熟性囊性畸胎瘤肿块内可见脂肪、水样密度,3例见钙化.6个成熟性囊性畸胎瘤肿块为囊实性,其内见“浮球征”.9例粘液性囊腺癌,均为单侧性,6例呈多房性分隔状肿块,4例有囊壁结节.3例呈实性肿块,其内见低密度坏死区.3例并腹膜内转移.囊性多见于卵巢良性肿瘤,实性多见于卵巢恶性肿瘤,囊实性可见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结论 CT对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黎强;曾耀景;卢飞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骨韧带样纤维瘤的X线诊断(附六例报告)

    目的 探讨骨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与X线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骨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 6例病变位于股骨2例,胫骨2例,桡骨1例,肱骨1例.骨质呈囊状膨胀性改变,内见粗细不等骨小梁影6例,伴有骨嵴3例,边缘不同程度硬化6例,软组织肿胀4例,未见钙化和骨膜反应.结论长骨干骺端为好发部位,以骨内具有骨小梁结构的囊状膨胀性改变,瘤壁硬化,无钙化及骨膜反应是该病的主要X线表现,而“根须”状肿瘤性骨小梁形成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史洪平;戴洪修;杜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诊治阻塞性不孕

    目的 评价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不孕症患者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确诊为输卵管阻塞者22例、42条输卵管,用CooK公司生产的输卵管再通套装器械,术中经导管注入庆大霉素、灭滴灵、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结果 插管成功率98%,复通率86%,妊娠率20%.结论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是目前诊治输卵管近端梗阻性不孕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宝金良;熊志忠;何明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