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吗啡与不同镇痛药联合使用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对照研究

谢端兰

关键词:吗啡, 复式子宫切除术, 术后镇痛, 联合用药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比较吗啡与不同镇痛联合使用对腹式子宫切除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对腹式子宫进行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患者10例进行效果分析.A组进行单次硬膜外吗啡注射,B组进行硬膜外单次吗啡与酒石酸鼻喷剂布托啡诺联合用药,C组进行硬膜外术后吗啡与罗比卡因持续性输注镇痛.通过观察记录VAS评分和医疗费用,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SPO2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呕吐,恶心,延迟性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现象.结果:对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VAS评分观察,B组C组的镇痛效果要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各组的镇痛效果均符合临床手术后质控标准.各组的镇痛医疗费比较,C组大于B组大于A组.结论: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单次硬膜外吗啡联合酒石酸鼻喷剂布托啡诺,镇痛效果更明显,医疗费用比较合理,性价比和医疗质量中较高,所以推荐在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进行镇痛时使用该种用药方法.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

    以护理质量为中心,以护理人员全员参与为基础,对护理工作进行全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采用PDCA循环法来指导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并对各过程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护理管理,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保证护理工作的高效、务实的发展.

    作者:董维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护理探讨

    目的:研究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112例,按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成实验组56例(临床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56例(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从病情恢复情况看,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肾功能改善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从生活质量评分角度看,实验组的生理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用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欢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鼻窦镜手术在鼻窦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鼻窦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一年间我院收治的79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采用鼻窦镜手术治疗的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微波热凝治疗的39例作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病例数39例,高于对照组的35例,观察组的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89.7%.结论:鼻窦镜手术在治疗鼻窦炎的临床应用中具有临床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徐林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壶腹部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观察

    目的:分析观察影像学方法在治疗壶腹部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11下半年到2012上半年收治50例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且每组都有25例患者,试验组的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B超检查的诊断方法,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检出18例,检出率为72.0%;观察组中检出人数为11例,检出率为44.0%;试验组高于观察组两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CT影像学是辅助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的良好手段,采用影像学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不仅可以改善患者预后,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作者:王绍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网络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资源的快速更新,新的查寻方法和新的信息资源不断涌现和积累,本文旨在对现有新的网络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及其查寻途径做简要的介绍,为医务及医学研究人员了解本专业前沿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作者:赵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收集我院临床门诊、住院部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医技科有关传染病检查记录,并依据SPSS13.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差异比对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现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在具体工作中笔者发现,因登记人员个人原因,致使漏报、错报和迟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可靠性与时效性.结论:经过我院全体传染病登报人员的共同努力,以每月培训、考核和审查的方式全面提升了报告质量,提高了报告可靠性与时效性.

    作者:梅文清;胡春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呼吸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针对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呼吸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集的35例行机械通气且未发生VAP高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5例患者实施专业的呼吸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5例行机械通气高龄患者实施专业呼吸护理,随访33例机械通气>72h的高龄患者均未发生VAP,2例出现VAP,经抢救治疗恢复.结论:有效的呼吸护理能有效控制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降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饶文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冠心病与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体会

    冠心病的现代医学分类方法与治疗手段种类繁多.作为基层医疗机构,限于诊疗条件与所针对的病患群体,中医疗法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范围与适用优势.本文立足于中医学基本理论,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与体会对冠心病与心律失常的中医诊治方法作以总结.

    作者:郭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文章对PICC尖端位置范围以及导管尖端的位置变化进行了阐述,分析了PICC置管定位,并为了更好的进行定位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作者:黄丽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应用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应用.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12例,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单一西药的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的活血化瘀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的两年后进行随访可以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活血化瘀的辩证疗法较单一的西药治疗具有更佳的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赵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脑出血行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行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47例急性脑出血行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47例急性脑出血行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经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后,痊愈13例,好转25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3例,其中2例患者死于严重的器官衰竭,1例患者死于脑疝.结论:通过对急性脑出血行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盆腔炎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盆腔炎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给广大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大幅度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还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文深入的探究了盆腔炎的治疗及护理,旨在进一步提高盆腔炎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

    作者:韩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老年结肠癌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所选60例结肠癌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上述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术前舒适护理干预、术中舒适护理干预、术后舒适护理干预.观察结肠癌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6.7%),切口愈合时间(7.1±2.5)早于对照组(9.6±2.1),住院时间(12.3±2.8)比对照组(15.3±3.4)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结肠癌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借鉴.

    作者:陈茜;张小莉;肖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体会

    目的: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6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实施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79.14±10.27)min、术中出血量(20.91±3.45)ml、术后活动时间(6.85±1.04)h、术后排气时间(20.45±3.32)h及住院时间(4.63±1.17)d.临床疗效优24例(66.67%)、良10例(27.78%)、可2例(5.5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安全可靠,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阚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科门诊中抗生素的不合理用药研究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儿科中不合理使用情况,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使用方案.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患儿抗生素的使用种类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中,选取的9000张处方中,含抗生素的处方达5328张,占59.20%.单用抗生素处方3628张,占68.09%;二联抗生素处方1683张,占31.59%;三联抗生素处方15张,占0.28%.而不合理用药处方842张,占所查抗生素处方的15.80%,占所查处方的9.36%.结论:抗生素在儿科中存在滥用或过度使用情况.医院要加强儿科门诊中抗生素不合适使用监督,保证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药物的使用率,对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新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阴经电针疗法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阴经电针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到2013年7月进入我院门诊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通过临床治疗观察来分析治疗病情,从我院这类病患者中进行病情分析,通过阴经电针疗法进行治疗中风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病情类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选择出50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主要是以阴经电针疗法为主,其他基础治疗为辅,制定一定的治疗周期,治疗期过后,将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身体各方面进行对比.结果:中风偏瘫患者通过针灸治疗,通过肌张力降低程度显示,32位轻度患者有26人痊愈,轻度患者由治疗前32位到21位,这21位患者其中有15位曾是重度患者,只有6位治疗效果不明显,在四肢完全受限的患者中,治疗前有18人由于肌张力增高活动完全受限,但治疗后只有3人四肢活动受限,在这18位患者中,有效有15人,根据治疗后数据统计,痊愈26例,所占比例是52%,有效15例,所占比例是30%,无效9例,所占比例是18%.总有效率为82%.通过患者生活自理程度的表现来看,治疗前,50位患者中仅有3位患者生活是可以自理的,治疗后,除去治疗前可以自理的3位患者,有25位患者是从需要辅助生活阶段到完全可以生活自理,这有效率高达83.33%,在治疗前,29位患者生活中有时需要一定的辅助,目前只剩16位患者,其中有12位是治疗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只有4位患者治疗没有明显效果,无效率13.79%,治疗前,有18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通过这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目前只有6位患者生活还不能自理.结论:50位患者通过针灸治疗,肢体肌张力明显降低,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知阴经电针疗法可以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这种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细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米索前列醇片与利多卡因联合用药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联合用药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绝经后取环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术前2h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片400ug,术中在患者宫颈两侧各注射2ml的2%利多卡因;对照组采取直接取环的方式.比较两组取环术中子宫宫颈松弛程度、术中综合反应、取环效果等.结果:试验组子宫颈软化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取环效果良好,手术操作均成功,术中综合反应稳定,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绝经后妇女取环术前2h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片配合子宫宫颈局部注射利多卡因联合用药能够使绝经后妇女子宫宫颈软化从而有助于取环术的成功.因此,术前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片配合子宫宫颈局部注射利多卡因联合用药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裕平;黄振华;梁欣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及其应用进展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通过给予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可有效培养与提高患者在自我保健方面的意识,对于高血压病人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就此,本次研究对高血压疾病健康教育中的几点策略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应用进展.

    作者:张梦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血钾症的临床急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低血钾症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急症治疗方法.方法:通过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78例低血钾症患者,对其病例资料和临床急诊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24小时内52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临床症状明显消失,血钾血液、肌力等均恢复正常,其余26例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治疗低血钾症患者而言,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补钾是治疗的关键,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大的影响.

    作者:张静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