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晨曦;杨东兴
目的:研究分析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的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有攻击行为70例无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并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MOAS总分≥4的患者分别有43例和33例,分别占52.44%和47.14%;且两组患者比较BPRS总分有显著差异者(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攻击次数明显较少.结论:给予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攻击次数.
作者:罗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和犯罪案件也逐步高发,执法执勤的难度加大,导致边防官兵心理压力增大,多种心理问题层多.因此缓解官兵的心理压力、促进官兵的心理健康、促进警营和谐成为现实而紧迫的研究课题.
作者:徐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住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的同时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规律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有所降低,二甲双胍对照组与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观察组在治疗后对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能够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臻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通过中风先兆的涵义和病因病机两个方面对中风先兆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并描述了老年人中风先兆的临床表现,并从未病先防和即病防复两方面研究了老年人中风先兆的防治措施.
作者:盘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价值.方法:对84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乳酸水平分别进行测定,对治疗6小时后的乳酸清除率进行计算,并进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急性生理学评分,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的血乳酸水平,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P>0.05,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6小时后的乳酸清除率,存活组明显比死亡组高,P<0.01;APACHEⅡ评分,存活组为22.85±6.76,死亡组为23.63±6.85,两者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旺龙;劳均燕;黄妙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黄芩漱口液对外伤完全脱位前牙再植术后牙用愈合及牙齿松动度的影响.方法:口腔科门诊遇到的外伤完全脱位前牙病例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首先均进行牙根面清洗,实验组患牙再植前黄芩漱口液浸泡15分钟,然后进行患牙再植.再植后均进行可靠固定.术后对照组每天三次采用淡盐水含漱,实验组每天三次采用黄芩漱口液含漱.术后第一个月每周复查一次,然后每两周复查一次,直至三个月后拆除固定物.结果:术后三个月检查实验组成功23例,失败2例,对照组成功15例,失败10例,经卡方检验,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苓漱口液应用于外伤完全脱位前牙,对于脱位牙的术后愈合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李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身体健康与病后康复的相关事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而到更多关注.普外科的病人具有较高的突发病病发机率,病情较不稳定,护理的风险较大,加强细节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提高普外科护理工作质量,满足广大社会群众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与期望已经成为医疗事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本文以探析细节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为题,对细节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作者:缪培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我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辩证分型分组.A组为痰浊阻肺型,B组为肾不纳气型,均接受中医内科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B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在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其中痰浊阻肺型患者疗效具有更大的优越性,预后情况更好.
作者:陆秀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高,且其在致残率和死亡率上面比一般的脑部顽疾也更大,而康复治疗能够对于脑卒中患者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世界的脑卒中治疗中康复治疗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广泛的成果.为此,我们就需要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本文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康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加深人们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提升脑年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
作者:丛立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54例患儿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中具体实施时,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各照医院使用.
作者:瞿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鼻窦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一年间我院收治的79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采用鼻窦镜手术治疗的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微波热凝治疗的39例作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病例数39例,高于对照组的35例,观察组的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89.7%.结论:鼻窦镜手术在治疗鼻窦炎的临床应用中具有临床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徐林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重症河豚鱼中毒的院前急救、院内治疗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28例重症河豚鱼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采用的院前急救治疗方法及院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口唇、舌尖、指端麻木,四肢乏力,进而昏迷,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害,血压下降6例,抽搐4例,呼吸麻痹18例,心跳呼吸停止2例.28例重症河豚鱼中毒患者经院前急救:洗胃、导泻、灌肠,呼吸机辅助呼吸及院内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25例康复出院,1例放弃治疗出院后自行恢复自主呼吸、康复,2例死亡.结论:河豚鱼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尽早尽可能清除毒物,及早人工机械通气、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措施很大程度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符可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就诊的2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不进行手术切除,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患者总有效率6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对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控制出血情况,治愈率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与观察循证护理在肿瘤内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5例肿瘤内科患者,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护理差错率、投诉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肿瘤内科患者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投诉率,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赵婧;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改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的146份病历进行分析,重点对护理记录单、手术安全核对单、手术器械清点单等进行检查.结果:不规范书写、不完整记录、不真实记录以及病房护理质量低是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结论:护理人员应当意识到护理记录书写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医院安排的培训活动中,通过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来实现医疗纠纷的控制.
作者:杜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当前城市流动儿童数量在不断上升,由于城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城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成为整个城市计划免疫工作的难点.相关部门要从经费、制度方面入手,加强对城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使其与城市管理儿童享有同样的免疫接种待遇.文章对城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
作者:吴云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意识障碍病人的护理措施,以期促使神经外科护理水准的不断提高.方法:通过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82例神经外科意识障碍病人,在对其临床特征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并对其病例资料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通过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而对症施治,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之后,按照Bond和Jennett等提出的格拉斯哥治疗结果评定标准,判定死亡患者2例,植物人患者7例,重度伤残患者18例、轻度伤残患者11例,恢复良好患者44例.结论:通过密切观察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精心的护理措施,能够大限度的降低意识障碍病人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于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对老年面肌痉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采用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400例,以65岁年龄为分界线,等于高于65岁的120例为观察组,低于65岁280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性别、病变、住院时间等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9.17%、96.07%,并发症率分别为0.83%、3.93%.结论:对于面肌痉挛的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属于效果好的一种治疗方式,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效果较为显著,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赵国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服务意义及作用.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及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和服从管理的依从性明显增高,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控制病情所需要的时间缩短.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能接受更多的人文关怀,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利于疾病康复,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蒙志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护理工作的改革与进步,医学模式发生很大程度的转变,在康复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康复护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学科,并在精神疾病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指的是对医学、教育、社会及职业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运用与协调,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活动功能,同时改善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终使患者能够重返社会,并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
作者:邓楠;廖小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