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直
目的:探讨钼靶X线与超声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作用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对比分析了钼靶X线及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作用,旨在探讨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钼靶X线对乳腺囊肿和纤维腺瘤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8、5.92,P<0.05).而两种方法对增生结节和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乳腺肿块的检出和诊断,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成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作者:康刚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掌上电脑(PDA)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是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实现护士护理工作的“无纸化、无线网络化”.本文主要探讨了PDA在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问题.对PDA的使用与普及可以弥补原有HIS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其查询统计、床旁录入及跟踪医嘱生命周期等功能可以明显提高护士的临床工作效率,减少医疗差错.
作者:方惠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难治性鼻出血的部位及主要供应血管,为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分析78例难活性鼻出血的病例资料.结果:下鼻道顶部及下鼻甲后端占50%(39/78),嗅裂及鼻中隔占12.8%(10/78),中鼻道及中鼻甲占35.9%(28/78),钩突占1.3%(1/78).78例中除10例鼻中隔偏曲骨嵴处出血行鼻中隔矫正术外,其余均行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1次治愈77例(98.7%),2次治愈1例(1.3%).随访1个月无复发,1次治愈率98.7%.结论:难治性鼻出血绝大多数为蝶腭动脉供应.鼻内窥镜下找出血部位并电凝治疗,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丁肖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心绞痛是冠心病觉症状,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的短暂性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本病属于中医学“脑痛”、“真心痛”范畴.频繁发作应警惕心肌梗塞.
作者:王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所谓心绞痛就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暂时的、急剧的,以发作性心痛和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如果未能采取合适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将会引发心肌梗死,甚至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我们采用舒血宁联合常规药物(包括硝酸酯类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9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骨外科性肋骨骨折临床护理要点的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骨外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愈出院23例,好转出院67例,平均住院时间18.9天,电话随访出院三个月后的患者,均对治疗结果感到满意,并无并发症.结论:骨外科骨折,早期主要观察和处理可能危及生命体征稳定的征象;中期主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后期主要进行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这将有利于促进肋骨骨折患者的治愈和康复.
作者:叶芬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掌握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12月老年科收治的8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病患的发病诱因以及实施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结果: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的发病诱因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输液太多、用药不合理、劳累或者精神情绪等.经发病诱因预防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后,全部病患的心率及血压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应全面掌握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同时给予有效临床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心功能,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传统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溶药移液器在静脉药物复配液中对不溶性微粒含量的影响.方法:以≥10μm和≥25μm不溶性微粒数为指标,采用光阻法对注射用长春西汀在不同配液器具(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溶药移液器)、配液环境(治疗室、静脉配置中心(PIVAS))、药物剂量(3、6支)下的复配液进行微粒测定.结果:相同条件下,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溶药移液器组比注射器组微粒数目明显更少(P<0.001).结论: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溶药移液器能明显减少复配液中的不溶性微粒.
作者:许承雄;周治国;丁文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应用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对患有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2例患有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胺碘酮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阵发性房颤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房颤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停药后阵发性房颤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对患有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气急缓解时间为(4.43±1.28)d,喘鸣音消失时间为(5.03±1.25)d;对照组分别为(6.17±1.64)d,(7.07±1.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王会丽;梁水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对74例急腹症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总结护理要点.结果:74例急腹症患者基本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1.5天,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结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翟艳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48例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其诊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慢性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分析患儿咳嗽原因,并对其采取有效的诊治对策.结果:小儿咳嗽的病因主要以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其他病因次之.结论: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原因较多,病情较为复杂,要求临床工作者可采取有效的诊治对策以达到更好的治愈目的,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孔德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康政文化建设是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我院重视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先进文化方向,从医院实际出发,加强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建立创新文化形式、营造康荣贪耻的浓厚氛围,调动医院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实践、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作者:党英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安全取出宫内节育器(iud)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来我院自愿要求取出iud无用药禁忌证的84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观察组术前1周给予尼尔雌醇2mg顿服,术前2h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健康教育后即行施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宫颈松弛度、术中疼痛、手术时间、术中全身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取环器进出宫腔顺利,手术时间缩短,术中疼痛及不良反应减轻,患者阴道弹性增加,宫颈软化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尼尔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能使宫颈条件明显改善,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iud取出的成功率,值得在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方俊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静脉输液是基层医疗单位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给药途径,也是护理工作中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患者乐于接受,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提高患者对医院医疗质量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习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政府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就是希望能规范其津贴补贴的发放,提高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稳定医疗队伍,提高其社会公益性,终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但要使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制度达到初目的却需要更多努力,如果实施不恰当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政府及卫生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考核指标及合理的分配制度,这样才可能达到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目的.本文就浅谈基层医疗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作者:何晓清;余红剑;张存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B型超声是诊断胎盘早剥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产前超声检查对胎盘早剥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超声声像随剥离部位、剥离面大小及检查时间不同而有多种表现.本文就1例超声诊断胎盘早剥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作者:许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从医院的特点出发,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医院受人流集中,流动性大的影响,所面对的安全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安全管理作为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一旦管理不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无法估计的,严重情况下还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医院安全管理的实施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文章以此为背景,重在对预控管理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周劲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治疗药物流产不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药物流产不全194例患者按手术不同方式治疗分2组,A组(102例)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B组(92例)行常规清宫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宫腔镜治疗药物流产不全较常规清宫治疗出血量少,术中并发症少,一次清宫成功率高,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腔镜治疗药物流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锦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不同途径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4月对收治的253例危重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资料,观察各早期肠内营养途径的开始时间、达到肠内营养目标点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及达到营养目标点时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营养途径患者开始时间及到营养目标点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途径,给患者提供所需营养物质,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翠冰;赵泳谊;欧俏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