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惠青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9例腹腔镜手术体位安置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体位安置不当及腹腔镜手术采取的特殊体位可引起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CO2蓄积,胃内容物反流,血压降低及心动过速,神经损伤,术后肩部疼痛等并发症.结论:术中合理安置体位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某木制家具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及工人健康状况.方法:现场调查本县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各项情况;对其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对134名粉尘、苯系化合物和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取业健康检查.结果:本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苯、甲苯、二甲苯、术粉尘的浓度均控制在标准限值以下,噪声检测结果部分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职工健康体检发现粉尘作业工人未出现尘肺病表现.结论:本县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预防职业健康损害的关键措施是在超标作业环境中操作必须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作者:商桂娟;刘国新;张玉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22/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16/24)(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草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海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与分析过程.方法:对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资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内科及静脉止血药的治疗下均出血停止好转出院,治愈率100%.结论:静脉止血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春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PPH联合外剥术对混合痔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12月的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PPH术的基础上辅以外痔外剥术,对内痔行PPH术后,对外痔进行切除松弛皮肤及皮下变性增生结缔组织,切除皮下曲张静脉丛、瘀滞血栓处理.结论:PPH联合外痔外剥术,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并且优于单纯的PPH治疗.
作者:曾涛;董惠芬;唐春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62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2.4±6.2)min、(41.6±6.5)mL、(10.6±3.1)d、(3.7±1.1)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结论:手术治疗子宫疤痕部位妊娠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游小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ICU护理用药的临床实践分析,探讨安全用药在ICU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方法:从药物的合理放置,药物标识明显化处理,以及对药物的合理管理;使用药物过程中病患用药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护理人员对药物的熟悉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ICU护理中安全用药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使ICU护理中护理人员强化了安全用药的意识和知识,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提高了ICU护理用药的安全性.结论:ICU护理中用药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病患的生命健康,不能马虎,必须将病患的安全隐患降到低.
作者:林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采用不同中医方法治疗,分别为采用针刺治疗、针灸治疗、拔火罐治疗、中药内服治疗,对比四种中医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到康复期时应用粒火罐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没有拔火罐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针剌+针灸+中药内服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与单行拔火罐、针剌、针灸以及中药内服的患者相比,效果显著,对比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联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从医院的特点出发,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医院受人流集中,流动性大的影响,所面对的安全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安全管理作为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一旦管理不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无法估计的,严重情况下还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医院安全管理的实施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文章以此为背景,重在对预控管理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周劲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剖宫产率上升原因分析,并为探索出控制策略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得出2010年9月至2013年9三年进入我院生产,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概率,并对选择剖宫产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三年来进入我院进行剖腹产率分别为49%.60%.62%,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孕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的剖腹产.结论:解决无指征、降低巨大儿的出生以及lcp剖宫产的指征放的太宽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常罗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针对外科护理工作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总结风险存在的因素,完善外科护理工作制度,提高护理水平,改进系统护理的工作流程.根据常见风险隐患,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大外科护理中的风险监控力度.结果:外科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护患关系进一步和谐,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化,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结论:本文研究得出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培训次数、提高护理水平、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医院的风险监控力度等措施,均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提高外科护理水平,在有效的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有序的护理环境.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女生痛经多为原炭性,治疗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简称理疗)和止痛药物对症治疗,通过对50例理疗治疗和50例单纯止痛药物治疗的痛经案例比较,发现理疗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作用机理,电磁板直接照射疼痛部位和穴位,通过经络调节和局部调节,改善病位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作用.与药物相比,减少了药物通过胃肠吸收,全身分布的大循环的环节,所以收效快、疗程短.
作者:潘慧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患者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的73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患者中51例经急诊抢救后转入专科病房继续治疗,12例患者经急救后留观,10例患者死亡.结论:快速、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上报的32例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8例(56.25%),女14例(43.75%);年龄小者28岁、大者85岁,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68.75%;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短在1 min之内,慢连续用药3d后出现,其中用药30min内出现者21例(65.63%);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9例),其次是呼吸系统损害(7例),心血管系统损害少(1例).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不良反应也不能忽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毛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寻找一种高效且低毒的治疗脑卒中继发癫痫的药物.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来我院治疗的160例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80名患者,一组选用苯巴比妥进行抗瘫痫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选用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iamotrigine,LTG)来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组.结果:新型抗癫痫药物莫三嗪的总治疗效率为92.5%,苯巴比妥的治疗效率为70%,并且在治疗期间,拉莫三嗪治疗组没有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讨论:拉莫三嗪的治疗效果显著,是较理想的新型抗癫痫的治疗药物,且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就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作者:黄梅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难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进行治疗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5例,年龄26-33岁,年龄平均(28.1±3.3)岁,通过子宫或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难活性妇产科大出血;B组25例,年龄24-35岁,年龄平均(28.1±4.7)岁,通过子宫或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活性妇产科大出血.结果:B组在止血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及阴道出血时间等方面均优于A组.结论:子宫或髂内动脉栓塞术具有安全、高效、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种寿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现代中医理论多将“抑郁症”等同于“郁证”;将抑郁症的基本病机归于肝气郁结,进而可以发生肝气乘脾、肝损及肾,气滞痰凝、血瘀,因实致虚等病机变化;中风后肝郁脾虚证主要表现为:表情抑郁、胸闷太息、倦怠乏力、入睡困难等体征;现代中医主要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安神”的方法.笔者多年来依据中医理论,采用四逆散合汤加减临床治疗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汤中“桂枝”与“芍药”相配,共奏宣通心阳、调和营卫之功.“炙甘单”振奋温振心阳,鼓舞气血,温通血脉;“合龙骨、牡蛎”则动中兼静,动以通阳,静则安神,诸药相辅相成,使通阳与安神相得益彰.
作者:孙喜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治疗过程中,螺旋藻胶囊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了我市某三甲医院肿瘤科恶性肿瘤中晚期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并接受螺旋藻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患者舌脉以及主要临床症状变化、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肝肾功能.结果:大部分患者乏力、头昏、畏寒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以及肝肾功能检查,无变化,血常规参数,免疫球蛋白数量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性.结论: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治疗过程中,螺旋藻胶囊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以及抗辐射作用,不良反应低,安全有效.
作者:袁传礼;李豫;赵爱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策在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加床患者9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加床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对两组加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加床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服务很满意的比率和总满意度分别为60.42%和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67%和68.75%,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改善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适于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运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