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运波
目的:深化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实践价值,为更好的服务病人做出理论论证.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接受外科手术的500例患者,并进行是否实施人性化护理的结果比对.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比实现常规化护理服务的患者能有效的缓解术前焦虑,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也能较为安心,并更快的得到了有效恢复.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能使病人获得更好的护理环境,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治疗及康复.
作者:王玉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病患行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麦舒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心绞痛病患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麦舒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单纯艾麦舒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97.67%,临床总有效率95.34%,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72.09%,临床总有效率60.46%.观察组在疗效及左心射血分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相较于单纯艾麦舒注射液疗法,在此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更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系统应用于ICU护理工作量化分配考核中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6月-2012年12月ICU护士长主要依据工作岗位标准设置和工作量设置护理复杂病人的得分等结果对护理工作量进行分配考核.2013年1月-2013年6月护士工作量表中则加入A-PACHEⅡ评分结果进行分配考核,比较比较改进前后我科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改进后ICU护理质量得到有效地保证,更好的做到护士工作能级对应分配,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各项满意度均提升.结论:APACHEⅡ评分应用在ICU护理工作量的分配考核中,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有利于提高患者、护士、医生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梁娜;潘成梅;蒋维娜;丁锦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胸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SAS Ⅰ~Ⅱ级36例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12例.A组为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为静脉全身麻醉组;C组为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全身麻醉组,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进行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各指标的监测.结果: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中能保持循环、呼吸功能的稳定.在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中有显著效果.降低全身麻醉的不良反应.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忠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静脉输液是基层医疗单位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给药途径,也是护理工作中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患者乐于接受,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提高患者对医院医疗质量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习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胸部结节病临床医影像对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抽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胸部结节病患者36例,均行多层螺旋CT进行胸部扫描,对临床医学影像的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出现胸部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其中对称性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22例.单侧与纵膈淋巴结肿大8例,纵膈淋巴结肿大6例.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胸部结节病扫描,可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夏兰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对2013年8-9月来我院就诊的3例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蜱虫接触史,发热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结论:对居住于丘陵地带农村地区,有蜱虫咬伤史的患者,应考虑存在该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作者:周旸;李梅;李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性策略,保障血液检验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60份2011.1.1~2012.1.1之间发生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预防性策略.结果:其调查分析结果显示,60份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了标本送检、血液样本采集、标本检测以及患者自身这几个方面,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15/60)、30%(18/60)、26.67%(16/60)、18.33%(11/60).结论:在对血液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导致标本误差的相关性因素较多,主要原因为相关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合理,在后期的血液检验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和注意多方面的因素,规范操作、重视血液检查等,促进检验准确性的提升.
作者:唐朝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的主要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需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给予研究组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项目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确定切开气管到实施切开手术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切管切开术而言,经皮气管切开术手术之间更短,操作更简单且安全,术中创伤小,实施切开手术时间更加快速,有助于在佳时机行切开手术,提高治疗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培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礠敏感成像技术检测治疗颅脑疾病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收集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颅脑疾病患者49例,对患者采用礠敏感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常规的MRI成像技术对比,探讨礠敏感成像技术在诊治颅脑疾病的临床作用.结果:与传统成像检查相比,磁敏感加权成像能将患者的颅内异常出血灶以及血管异常等情况更清楚地显示出来.本组49例患者中,11例脑外伤,10例血管异常,12例脑梗死,12例脑出血,4例帕金森病.结论:礠敏感加权成像能够清晰的检测出颅脑疾病患者颅内出血、颅内血管异常等病征,为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徐嗣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急性腹痛病情发展较快、病因复杂,如果误诊、漏诊、延误诊断导致延误病情,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了探讨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本研究选取我院急诊内科在2009年11月-2013年2月年间收治的急性腹痛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针对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通过对12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后,积极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治愈115例,占95.83%,效果显著.
作者:赵永刚;李德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子宫内膜炎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和传统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探究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炎患者,将她们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9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的是联合治疗的方法,即西药抗炎药物及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方法,常规组则采用传统的广谱抗生素治疗,然后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98例患者中,治疗组中完全治愈的有42例,好转的有8例,无效的有1例;常规组中完全治愈的有31例,好转的有6例,无效的有12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单一的抗生素治疗,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治愈率和康复率更高,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郁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62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2.4±6.2)min、(41.6±6.5)mL、(10.6±3.1)d、(3.7±1.1)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结论:手术治疗子宫疤痕部位妊娠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游小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3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作为观察组,并且将同期住院分娩的3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组产妇均采用剖宫产的方式,观察2组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35例产妇在进行剖宫产并且剔除子宫肌瘤,手术效果如下,手术时间为,1.4±1.2h,手术出血量为210.34±31.34ml,产后恶霉干净时间为28.3±1.21d,住院天数为7.5±4.2d.对照组35例产妇只单纯的进行剖宫产手术,手术效果如下,手术时间为1.1±1.2h,手术出血量为190.23±28.12ml,产后恶露干净时间为25.1±1.11d,住院天数为6.2±3.1d.从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产后恶露干净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来看,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结论:对于肌瘤位置难以暴露、手术危险性较大,不建议术中同步剔除肌瘤.
作者:罗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对手足口病患者应用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等血常规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6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体检结果显示为健康的儿童共60例,设为对照组.对2组儿童进行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等血常规联合检查.对比2组患者血常规指数,以及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血常规指数变化.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等血常规指数均要高出许多,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CRP指数显著下降,相对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指数相对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白细胞联合C反应蛋白的血常规检测,对其诊断和治疗效果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卢浩棠;卢爱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急诊液体复苏治疗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成即刻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每组各40人.结果:即刻复苏组40例,死亡9例,病死率11.25%;延迟复苏组40例,死亡5例,病死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时,延迟液体复苏对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手术治疗争取时间,大大降低病死率.
作者:黄忠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着重探讨了人文关怀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在内科护理中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降低护理纠纷率,提高患者的医护满意率,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宇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巩留县人民医院在2012年8月~2013年7月期间共收治宫外孕患者75例,其中58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宫外孕情况,给予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观察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腹腔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58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短为20分钟,长为100分钟,腹腔出血量多达1500毫升,住院时间为5-7天.结论: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具有手术时间短、病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多项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龙万英;阿依加玛力;张芮;强萍;余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很多存在体质较弱及健康意识薄弱的现象.学校是青少年主要活动场所.其常发生诸多的身体健康问题而求助于校医.这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个人健康意识的缺乏和学校健康教育较弱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减少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意外伤害.
作者:郑明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损伤控制外科原则用于治疗严重肝脏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6例外伤性肝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行早期完整手术,其余19例行损伤控制性分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损伤控制性分期手术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早期完整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分期手术原则用于严重肝脏外伤患者的救治,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显著降低其死亡率,这一治疗理念值得进一步在实际应用中总结推广.
作者:蒋武;何应科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