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校女生痛经治验总结

潘慧英

关键词:女生原发性痛经, 经验总结
摘要: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女生痛经多为原炭性,治疗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简称理疗)和止痛药物对症治疗,通过对50例理疗治疗和50例单纯止痛药物治疗的痛经案例比较,发现理疗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作用机理,电磁板直接照射疼痛部位和穴位,通过经络调节和局部调节,改善病位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作用.与药物相比,减少了药物通过胃肠吸收,全身分布的大循环的环节,所以收效快、疗程短.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32例银杏达莫注射液的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上报的32例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8例(56.25%),女14例(43.75%);年龄小者28岁、大者85岁,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68.75%;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短在1 min之内,慢连续用药3d后出现,其中用药30min内出现者21例(65.63%);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9例),其次是呼吸系统损害(7例),心血管系统损害少(1例).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不良反应也不能忽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毛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观察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休克的临床疗效

    目的: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对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休克的效果进行有效分析.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之间在我院接受烧伤休克治疗的患者共有73名,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50名患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并将这5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采用参麦注射液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之后,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能够有效的缓解休克症状,并且恢复的时间明显快于对比组,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有效的治疗烧伤休克,具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中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

    作者:杨尚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以培养具有实践综合能力、适应21世纪需求的高技能护理实用性人才为目的,所以在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为适应此目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则要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者:陈潇;李密;林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简谈对儿科医护人员的角色定位及素质要求

    作为儿科医护人员,我们担负着保证儿童健康和提高儿童素质的使命,充当着直接护理者,患者的代言人,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康复与预防指导者,合作与协调者.此外,我们也必须具备特殊的素质,应有强烈的择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信心、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角色定位,严格要求自己的业务素质,以便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大价值.

    作者:刘培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对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护理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方面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围手术期分别接受常规护理管理与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管理组的护理缺陷和感染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护理缺陷和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杨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卒中继发癫痫160例的临床研究

    目的:寻找一种高效且低毒的治疗脑卒中继发癫痫的药物.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来我院治疗的160例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80名患者,一组选用苯巴比妥进行抗瘫痫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选用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iamotrigine,LTG)来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组.结果:新型抗癫痫药物莫三嗪的总治疗效率为92.5%,苯巴比妥的治疗效率为70%,并且在治疗期间,拉莫三嗪治疗组没有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讨论:拉莫三嗪的治疗效果显著,是较理想的新型抗癫痫的治疗药物,且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探讨

    目的:探究与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中不同麻醉平面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10例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按照麻醉平面的高度分为:Ⅰ组、Ⅱ组、Ⅲ组.观察并对比各组麻醉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组产妇经麻醉后的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较麻醉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Ⅰ组出现寒颤及呼吸困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Ⅲ组出现恶心呕吐及腹部牵拉不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剖宫产行腰硬联合麻醉时需将麻醉平面调整在T6-8的水平,以确保达到佳的麻醉效果,且保证麻醉作用时间较少,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李应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天智颗粒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和研究天智颗粒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7月-2013年5月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智颗粒,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天智颗粒应用于脑梗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比较明显,能够降低神经系统的损伤,促进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快速恢复,并且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赵琼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并探讨围创接骨板技术在治疗四肢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所收治的78例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为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术方式进行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进行治疗.再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后的效果优良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都要少于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也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其满意程度要远远地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接骨板技术在治疗四肢骨折方面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恢复情况相当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家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卡贝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预防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卡贝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预防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降低产后出血率.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卡贝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对照组应用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观察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产妇产后2h及24h出血量、出血发生率、给药前后产妇心率及产后24h Hb下降值.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h和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用药前、后心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24h Hb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贝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可有效减少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及缩短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作者:林建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对于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大的因素是患者的心理情况,60例糖尿病患者中心理情况得分20分以上者35例,占58.3%,其次是生理情况、治疗情况及社会情况.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肿块的钼靶X线及超声研究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钼靶X线与超声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作用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对比分析了钼靶X线及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作用,旨在探讨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钼靶X线对乳腺囊肿和纤维腺瘤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8、5.92,P<0.05).而两种方法对增生结节和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乳腺肿块的检出和诊断,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成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作者:康刚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脑外伤癫痫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脑外伤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脑外伤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使用传统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单唾液四乙酸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7例观察组中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6例,综合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7.23%;对照组中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19例,综合有效率为59.57%,两组患者综合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程患者在显效率上表现不同,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不同发作类型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于治疗脑外伤癫痫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尽早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陈伟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

    以护理质量为中心,以护理人员全员参与为基础,对护理工作进行全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采用PDCA循环法来指导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并对各过程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护理管理,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保证护理工作的高效、务实的发展.

    作者:董维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实验原则将我院收治的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月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浅谈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高,且其在致残率和死亡率上面比一般的脑部顽疾也更大,而康复治疗能够对于脑卒中患者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世界的脑卒中治疗中康复治疗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广泛的成果.为此,我们就需要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本文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康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加深人们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提升脑年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

    作者:丛立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婴幼儿胸部摄影中CR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选择CR系统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胸部摄影的88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卧位投照)和对照组44例(立位投照),观察其在CR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卧、立体位胸部摄片在体位倾斜、轻度扭转、曝光过淡或过深、轻度运动模糊等症状上相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系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信息,出图迅速,准确率高,是婴幼儿胸部摄片的好选择.

    作者:范彦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5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产前检查状况分析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在产前检查的状况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我院在2009年9月到2012年12月收治了25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6例病例中,65例患者从没有做过产前检查,占总人数的25.3%,130例患者在产前微过1到4次检查,占总人数的50.7%,56例患者在产前做过5次以上的检查,占总人数的21.8%,30例在产前进行过9次常规检查,占总人数的11.7%.其中年龄高、文化程度低、流动人口以及经济状况差的产妇有着相当高的比例.结论:要加强高危妊娠以及流动人口产妇的系统管理,有效实施正规和科学的产前检查,能够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母婴造成的危害降到低.

    作者:薛宁;郑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进行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的全程护理应用.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10月~2012年12月之间的手术患者中选取500例病患者,对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室均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多项指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手术后的患者多项指标都处于正常,患者所出现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痊愈迷度,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都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推广.

    作者:刘翠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放射防护——如何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目的:探究让放射检查受检者做好放射防护的措施.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行X线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受检者辐射安全的危险因素.结果:辐射安全与放射检查时间及次数、防护用品空白、改善辐射后遗症不周、受检者对X射线防护知识认识程度低、医护人员对受检者知识宣传不到位、X线检查适应症把握不严格有关.结论:综上所述,加强对放射受检患者的放射防护,有助于降低X射线辐射剂量,大限度降低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辐射后遗症,以此保证患者医疗就诊安全.

    作者:黄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