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文群
思密这是一种硅铝酸盐,其主要成分为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其粉末粒度达1~3μm,能抑制各种消化道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对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能维持6h之久,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提高黏膜屏障的防御功能,是目前临床肠道疾病的常用药.因其来源于纯天然矿物,安全性高、副作用轻,在肠道疾病治疗中倍受推崇.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思密达对其他疾病亦有较好疗效.
作者:余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脏的变时性关系,深入研究动态心电图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在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6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患者心脏的变时性关系.结果:病变组中冠心病患者发病几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老年组中冠心病患者发病几率要远远高于年轻组.结论:冠心病患者极易出现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症状,而患者年龄与病发几率成正比,年龄越高,则发病几率越大,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凡年龄在65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基本都存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病症.
作者:郭军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癫的疗效.方法:将130例小儿过敏性紫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7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结果:治疗组70例,治愈5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治愈率71.43%,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60例,治愈26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治愈率为43.33%,总有效率76.67%.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i疗效较好,比单纯西医治疗更具优势.
作者:袁松磊;李玉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而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其中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反馈的连续过程,并贯穿于精神病人疾病的全过程.笔者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作用,以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加速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速度.
作者:王燕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30例,分析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症状的原因;然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后的6周和12周检测患者血糖水平,观察所有患者的血糖变化以及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主要与患者的饮食、治疗方法以及运动量有关.经护理治疗后,所有的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的状况明显减少;他们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有良好的评价.结论:在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满意,值得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刘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对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呼吸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集的35例行机械通气且未发生VAP高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5例患者实施专业的呼吸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5例行机械通气高龄患者实施专业呼吸护理,随访33例机械通气>72h的高龄患者均未发生VAP,2例出现VAP,经抢救治疗恢复.结论:有效的呼吸护理能有效控制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降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饶文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846例体检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结果:对比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前后,体检人员出现不良反应现象及健康问题发生率,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后,体检人员出现不良反应现象及健康问题发生率(96.45%)显著低于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前的(78.9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健康体检及健康体检管理,为完善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实施管理服务的重要因素,可显著提高健康管理服务措施.
作者:李俐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急诊肾绞痛患者进行了全程的优质护理,人文关怀,合理指导患者的用药、饮食、生活,同时给予心理疏导.结果:通过人文关怀,优质护理,得到了患者、家属及医生的一致好评.结论:全程优质护理、人文关怀更有助于消除肾绞痛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同时也是减少护患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先决条件.
作者:高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使用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合并高脂血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90例,均根据病情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抗心律失常组、抗心绞痛组、抗心力衰竭组、抗动脉粥样硬化组、抗高血压组、抗凝组均配伍他汀类与心血管类药物后,各自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92.3%、93.3%、94.7%、93.7%.抗心律失常组肌痛1例;抗心绞痛组出现1例轻度头痛;抗心力衰竭组出现1例心动过缓,调节药物用量后正常;抗动脉硬化组有1例轻度恶心;抗高血压组不良反应1例,为轻微咳嗽;抗凝组不良反应6例,均为INR值上升,对华法林用量作出调节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控制度良好,临床上需要注意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用药量以减轻药物相互作用.
作者:李振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收集我院临床门诊、住院部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医技科有关传染病检查记录,并依据SPSS13.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差异比对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现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在具体工作中笔者发现,因登记人员个人原因,致使漏报、错报和迟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可靠性与时效性.结论:经过我院全体传染病登报人员的共同努力,以每月培训、考核和审查的方式全面提升了报告质量,提高了报告可靠性与时效性.
作者:梅文清;胡春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腹泻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评估两组患儿出院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32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治愈+显效)为88.37%,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46.51%,两组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和止泻时间都较对照组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小儿腹泻康复,缩短病程,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唐敦英;龙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护理工作的改革与进步,医学模式发生很大程度的转变,在康复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康复护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学科,并在精神疾病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指的是对医学、教育、社会及职业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运用与协调,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活动功能,同时改善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终使患者能够重返社会,并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
作者:邓楠;廖小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高速公路与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驾驶员数量迅速增长.交通事故频发的现在,在各种可能出现不断变化的交通事故损伤中,要学会灵活运用法医学的知识,对损伤过程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邱柯琦;罗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与胆石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的308例IBD患者(UC250例,CD58例)胆石症的检出情况及临床特点,并与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UC和CD患者胆石症的检出率分别为和33.2%和5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C伴胆石症患者发生于活动期者占81.9%,发生在缓解期者占18.1;CD伴胆石症患者发生在活动期占96.7%,而发生缓解期仅占3.3%.IBD伴胆石症患者与不伴胆石症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及活动性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胆石症在IBD患者中检出率较高,是其比较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且与IB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期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应对IBD尤其是CD患者应进行规范和系统的筛查.
作者:张胜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5例患者均采用心脏辩膜置换手术,对患者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对2例二尖辨病变患者进行二尖辩替换术;2例主动脉辩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辩替换术,1例二尖辩与主动脉辩病变患者进行双辩替换术.结果:经过心脏辩膜置换手术以及术后护理,5例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均痊愈出院,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肺不张的并发症现象,在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后,症状消失.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丽;何欢;胡悦;肖祥;方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了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27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实施了术菌和术后护理、以及结合出院指导的方法.结论:我科长期开展鼻内镜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崔霞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处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5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历史性回顾分析,临床随访两年并对其进行详细随访记录.结果:50例患者经胆道观察损伤分类治疗,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术中发现胆道损伤患者4例,46例术后发现.经术后随访的2年间,出现胆道感染33例和胆管炎6例,黄疸7例,经直接接受手术干预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处理中,实施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胆道炎,利于患者早日康复,还可以消除胆道隐患,在临床上高效、安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周本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具有显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具有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徐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重症河豚鱼中毒的院前急救、院内治疗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28例重症河豚鱼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采用的院前急救治疗方法及院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口唇、舌尖、指端麻木,四肢乏力,进而昏迷,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害,血压下降6例,抽搐4例,呼吸麻痹18例,心跳呼吸停止2例.28例重症河豚鱼中毒患者经院前急救:洗胃、导泻、灌肠,呼吸机辅助呼吸及院内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25例康复出院,1例放弃治疗出院后自行恢复自主呼吸、康复,2例死亡.结论:河豚鱼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尽早尽可能清除毒物,及早人工机械通气、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措施很大程度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符可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52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Ⅰ组患者(76例)给予常规护理,Ⅱ组患者(76例)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恐惧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恐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Ⅰ组,P<0.05.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多伴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凤;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