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保东;胡品津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P物质是兴奋性胃肠肽类激素.本文系统阐述了P物质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作用,并对P物质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熊观瀛;林琳;赵志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磷脂,能够活化血小板和其他炎症细胞,在变态反应及呼吸、消化等系统的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能够水解PAF和相关的氧化磷脂并使之失活,从而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本文对PAF-AH的结构特性、对相关疾病的影响以及基因多态性和重组PAF-AH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毕新岭;顾军;米庆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过氧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核受体中的超家族成员,它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参与体内的许多病理生理过程.PPARγ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还可通过对巨噬细胞的影响,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通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调节血管张力等,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PPARγ基因的变异也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影响.
作者:李利平;付方明;董砚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达50%~90%,一般认为MODS是进入ICU的患者发病和病死的首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感染特别是脂多糖及内毒素被认为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MODS的主要启动因子.经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从早的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感染学说到肠源性感染、微循环和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学说,还有学者提出细胞凋亡学说和非线性系统学说.这些理论的形成与血管内皮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节有密切关系,本文对在MODS过程中内皮细胞(EC)在凝血过程中的生理作用,EC受损与MODS凝血-抗凝血机制紊乱作一综述.
作者:竞花兰;李艳容;汪振芳;成建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本文综述了大豆异黄酮拮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几种机制,即降血脂、抗氧化、抗血栓形成、维护血管弹性、抗粘附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非正常增殖、拮抗钙离子内流、类雌激素或抗雌激素作用等.
作者:张玉梅;崔洪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环氧合酶-2(COX-2)与胃癌关系研究的初步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业已明确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病因,Hp感染可诱导胃粘膜COX-2表达上调,而COX-2表达与胃癌形成密切相关,Hp根除治疗对COX-2表达的长期影响值得关注.Hp感染导致胃癌的发病机制可能与COX-2活性升高有关.
作者:唐保东;胡品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癌症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与癌症疼痛、化疗和肿瘤本身等因素有关.癌症相关性抑郁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死亡和转归均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其临床识别和治疗为临床医生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就癌症相关性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肿瘤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治作一综述.
作者:刘艳虹;潘锦瑶;贾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亚低温(MHT)可通过降低脑代谢率,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抑制神经毒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影响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等机制保护受缺血缺氧损害的脑神经组织.在缺血后越早实施MHT越好,且至少维持3 h才能发挥其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将MHT应用于急性卒中、休克及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治疗,可产生良好的脑保护效果.
作者:胡耀辉;郑俩燕;陈春安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