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液器的调速器远离过滤器对提高静脉穿刺回血率的探讨

郭艳丽;孙大雨;刘娟

关键词:输液器, 调速器, 过滤器, 回血率
摘要:目的针对输液器上调速器远离过滤器对静脉穿刺时回血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将10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静脉穿刺时采用了移动调速器远离过滤器,对照组采用了调速器紧靠过滤器进行穿刺,每组50例.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时回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移动调速器远离过滤器,可提高静脉穿刺时的回血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保持静脉通路开放的护理

    确保静脉通路开放,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必须做好的一项护理工作.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全身小血管受损伤为基本病变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危重型出血热常因皮肤出血淤斑,血压下降休克、血管塌陷等因素,造成开放静脉通路困难,继而影响病人抢救给药.近年来,我院共收治了26例FHE病人,其中危重型出血热病人6例,没有1例因静脉通路开放不及时,影响抢救工作.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胡秀凤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不同级别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SCL-90测试结果及分析

    目的了解三、二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状况及两级医院之间护士心理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个体测试,以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43项确定为阳性人数,在同级医院中和不同级医院之间中进行阳性与阴性人数的差异性比较,以及在不同级医院之间进行年龄、学历、职称组间阳性与阴性情况的比较.结果在同级医院中和不同级医院之间护士的心理障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年龄、学历、职称的组间比较中,三级医院30~39岁与二级医院同年龄段组、二级医院的中专与三级医院的同学历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二级医院急诊科护士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但不同级别医院之间没有差异;三级医院的30~39岁年龄段和二级医院的中专学历组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作者:韩永菊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耳穴治疗与护理指导对肥胖患者体重的影响与观察

    目的通过耳穴治疗和护理指导减轻肥胖患者体重.方法随机取19~62岁>标准体重20%的患者52例,测定其采用针刺和药丸按压耳穴及综合性护理措施治疗前后空腹时的体重做对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该方法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耳穴治疗结合护理指导及患者的努力,对肥胖患者减少体重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曲惠卿;罗永华;吴向琼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腋窝外侧无痛性皮下注射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腋窝外侧皮下注射对长期应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减轻注射疼痛.方法将2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组、上臂内侧皮下注射组以及臀部肌肉注射组.结果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组ALT正常率及HBeAg阴转率优于臀部肌肉注射组,与上臂内侧皮下注射组相同.三组疼痛程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疗效显著,疼痛少,长时间注射无红肿、硬节.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孙银莲;朱锡颜;罗广铃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巧用3L袋制作冰枕

    体温超过39℃以上者,称为高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高热期间病人代谢率和氧消耗量增加,易引起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很重要的[1],在临床上物理降温是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式,而传统的冰枕降温操作程序繁琐,清水冰块保持时间短,而且冰块的形态固定,不易与体表充分接触,而影响降温效果,对此我们利用了3 L袋来制作冰枕使用方便,效果较好.

    作者:朱志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总结自1993年以来置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176例的护理体会.结果176例病人有5例并发症,发生率2.84%,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除建立训练有素的技术班子,术前做好充分准备,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及时、有效、全面的护理观察,以及详细准确的健康指导,可避免和减少感染、电极脱位、心肌穿孔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秀荣;王莉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穿琥宁与某些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配伍禁忌的报告

    目的观察穿琥宁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衔接滴入时是否有配伍禁忌.方法将已溶解的穿琥宁与氟喹诺类药物的注射液注入同一支试管,观察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结果穿琥宁与诺佳注射液、九福星注射液发生混浊、絮状物或小结晶颗粒,穿琥宁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葡萄注射液、奇敌配伍未出现外观改变.结论穿琥宁与氟喹诺酮类药物混合时性状不稳定,因此,临床在应用穿琥宁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两种药物衔接滴入.

    作者:辛季麟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输液瓶加药的新方法

    目前在我们医院的临床工作中,有许多输液治疗都需要加入各种药物,例如把50~100 ml小瓶中的药液加入到500 ml的大瓶液中稀释后给病人静脉滴注用.常规操作中将药液加入输液瓶中,既会造成注射器的浪费,也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并因常规操作不规范而引起药液的污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可以避免上述的情况.

    作者:刘敬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缩宫素与利多卡因合用减轻肌内注射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减轻肌内注射缩宫素疼痛的方法.方法将子宫收缩不良引起阴道出血的患者89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在肌肉注射前用2%利多卡因0.25 ml与缩宫素2 ml(20 U)混合使用进行肌内注射.对照组43例按传统方法抽吸缩宫素2 ml行肌内注射,由固定护士操作,采用视觉模拟尺评分法(VRS法),评价肌注后患者的疼痛情况及药物疗效.结果观察组止痛效果率10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药物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缩宫素与0.25%利多卡因合用能消除患者肌内注射的疼痛,且不影响药物的疗效,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黄紫霞;黄丽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胆石症引发的胆源性胰腺炎微创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07例胆石症引发的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微创治疗的护理过程.结果107例病人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均手术成功,痊愈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是护理的关键,做好心理护理、营养支持,防止护理并发症,加强管道护理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马丽辉;付方雪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压缩雾化吸入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小儿肺炎多数由病毒、细菌引起,近几年来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其中干扰素被认为较有效的广谱抗病毒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已于2000~2002年采用PARI,BOY,N,038系列压缩雾化吸入机吸入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1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周敏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急诊临床护理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临床学习是护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时期,培养了学生专业化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护生今后的发展,临床护理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成为有资格、能胜任的实践者.

    作者:胡英莉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碳酸利多卡因表皮湿敷对小儿静脉穿刺镇痛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碳酸利多卡因表皮湿敷对小儿静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对我科2003年4~10月收治的5~10岁住院的需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采取双盲随机分组:实验组(碳酸利多卡因)、对照组(生理盐水)和自身对照组,共137人次,观察碳酸利多卡因药液和生理盐水湿敷后的局部镇痛效果.结果碳酸利多卡因药液手背湿敷麻醉无痛率达84.4%,生理盐水湿敷无痛率30.1%.碳酸利多卡因与生理盐水湿敷自身对照组无痛率分别为78%和18.4%.二者之间的镇痛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碳酸利多卡因药液局部湿敷镇痛效果好,无任何副作用,在不影响治疗的基础上,能安全、有效、方便实施治疗过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诸荣妹;夏培南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ICU专科护士培训临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探讨

    目的探讨ICU专科护士培训过程中临床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法在临床教学活动中临床教师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评价能力、沟通能力行为及个性特征行为.结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提高了专业水平,提升了临床教学能力,加强了沟通与合作.结论临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应用是培养高水准ICU专科护士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硕;王欣然;韩斌如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术后护理

    象鼻技术用于治疗广泛主动脉疾病,其手术方法是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部置换的同时,另外应用一段人工血管,将其近端与弓降部吻合,远端悬浮于降主动脉内,避免的Ⅱ期手术时对主动脉弓降部的直接游离,由于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监护成为一个难题.本组18例患者术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莫静丽;张萍;杨琼珍;李京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1例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护理

    胸腺与重症肌无力有密切关系,约10%~45%胸腺瘤患者并发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患者中8%~20%合并胸腺瘤.因此运用手术的方法切除胸腺及胸骨后脂肪、淋巴组织来治疗重症肌无力,行而有效[1].我院胸外科于2004年6月成功为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施行了胸腺切除术,经精心护理,患者术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俊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护理观察

    肝硬化治疗困难,特别是抗病毒治疗,到目前为止,未发现理想药物,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我们对30例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邵学景;刘春美;刘晖;国香云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昏迷病人吸痰法的探讨

    目的为有效清除昏迷病人气道分泌物,减少反复插管引起的气道损伤.方法将67例Glasgow 7级以下的昏迷病人进行常规法和呛咳刺激法吸痰,常规组取平卧位或平卧头侧位,从口或鼻插入吸痰管,吸除气道分泌物.呛咳刺激法吸痰作用于在充分左,右侧卧位拍背以后,取平卧头后仰位,先用生理盐水20~30 ml,从臼齿处注入口腔,使其流向舌根部,再从鼻插入吸痰管,感到有阻力时轻旋痰管引起病人呛咳,趁其呛咳时将吸痰管推入气道深处到25~28 cm,负压吸引并缓慢向外拔出,吸除气道分泌物时间不可超过15秒.将两种方法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和一次插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一次插管成功率,吸出痰量和痰液性状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呛咳刺激吸痰法吸出痰量多(大于5 ml占85%),而粘稠且一次插管成功率高达97%.结论呛咳刺激吸痰法能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有利于吸出昏迷病人气道深部痰液,防止气道阻塞,对控制感染和改善通气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桂芳;黄考福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介绍一种活动式坐便器

    在医护中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排便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需专为陪同才能进行,给医护和病人家属都带来了很大的.同时在医疗上对于某种手术需术前清洁肠道的病人,需多次解大便,不仅增加患者的负担,而且使患者感觉非常不便,甚至出现排便不及时污染衣物的现象.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活动式坐便器.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朱砂轻粉治疗肛瘘的疗效观察

    肛管或直肠下端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瘘管称为肛瘘.临床上治疗多以挂线方法和肛瘘切除术,创伤大、疗程长.我们在实践中研究用中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淑萍;陈诗堂;丛英珍 刊期: 2005年第14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