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682/R
  • 国内刊号:11-5682/R
  • 影响因子:1.14
  • 创刊:1995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52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5年14期文献
  • 输液瓶加药的新方法

    目前在我们医院的临床工作中,有许多输液治疗都需要加入各种药物,例如把50~100 ml小瓶中的药液加入到500 ml的大瓶液中稀释后给病人静脉滴注用.常规操作中将药液加入输液瓶中,既会造成注射器的浪费,也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并因常规操作不规范而引起药液的污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可以避免上述的情况.

    作者:刘敬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静脉输液过程中静推药物方法的改进

    我们在给病人静脉输液过程中静推药物前后(在连接注射器与头皮针时,或者在静推完毕连接头皮针与输液器时),往往会有一些小气泡进入人体,造成病人精神紧张,对病人身体也不利.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给静脉输液病人静推药物过程中避免气泡进入人体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爱云;闵红霞;王爱国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简易冲洗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LC)中,当少量胆汁流出或腹腔内少许渗血(5~10ml)时,我们通常不用常规方法冲洗腹腔,而用一种简易冲洗法代替.近年来我们将简易冲洗法用于LC中80余例,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春芳;周杰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一次性灌肠器在肛管排气中的应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肛管排气需用肛管、玻璃接管、橡胶管、玻璃瓶、瓶口系带等,复杂且不方便.于2003年9月,应用一次性灌肠器(见图1)用于肛管排气.临床应用2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志学;王秀云;王月云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术中浸血盐水含菌量与切口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术中清洗浸血纱布和器械的生理盐水细菌含量的动态观察与分析,了解术后切口感染与术中生理盐水含菌的关系.方法将层流手术室中,100例Ⅰ、Ⅱ类手术中浸血盐水,分别于手术开始(0 min)至结束每隔30 min采样计数盐水含菌量,并同期随访观察100例病人切口情况,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Ⅰ、Ⅱ类手术盐水含菌量90 min前各时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 min与120 min的盐水含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Ⅱ类手术浸血盐水含菌量高于Ⅰ类手术.Ⅰ类手术切口无感染,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盐水含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盐水含菌量明显高于未感染组.结论Ⅰ、Ⅱ类手术开始后90 min均应更换盐水和盛装盐水的容器;Ⅱ类手术中清洗浸血纱布和器械的生理盐水含菌量与术后切口感染有关.

    作者:魏先;阳世伟;李先锋;秦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急性胰腺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改善急性胰腺炎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预后的措施.方法将30例急性胰腺炎术后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5)于术后2 d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n=15)于术后7 d行相对早期肠内营养,比较2组在周围静脉营养基础上行早期肠内营养后的疗效、相关并发症、营养液费用.结果观察组营养指标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早期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比较示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效且耐受性好的时机为术后5~7 d,肠内肠外营养能量比为1/3:2/3,2组营养液及装置日平均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是维持能量平衡的佳治疗措施,可避免由中心静脉补充营养途径,有效降低导管感染率和营养相关并发症.

    作者:侯梅萍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根据性格进行一对一护理配对带教模式的应用与探讨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探索性格因素在一对一带教模式中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6月~2003年12月来妇产科实习的护生87人,根据性格进行配对带教,分4组型带教.护生实习结束前对配对带教模式进行择优选择,同时护生与带教老师之间进行相互测评,比较4种带教模式的差异性.结果内向老师→内向护生一型与其他3型配对带教模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带教中应尽量避免内向老师→内向护生配对模式,在带教过程中充分利用性格因素的互补作用,尽可能发挥带教老师和护生教与学的大潜能,培养护生优秀的品格,提高护理实习质量.

    作者:蒋前锋;赵琴;董颖;童萍;金晓红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225例耳鸣患者的康复训练与研究

    目的探讨耳鸣患者康复指导的方法.方法将225例长期主观耳鸣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117例,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采用长期坚持不全掩蔽、松弛训练、转移注意力和心理咨询等康复训练,并且使用有声材料如耳鸣掩蔽器、助听器、音乐光盘、收音机、磁带等以协助达到对耳鸣适应和习惯的目的.对照组108例不给予任何指导,在治疗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对两种康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117例患者中2个月适应率为17.09%、6个月适应率为82.05%、12个月适应率为88.03%.对照组108例患者2个月适应率为2.78%、6个月适应率为26.85%、12个月适应率为41.67%.两组分别在2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鸣患者的不全掩蔽、松弛训练、转移注意力和心理咨询等训练方法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周颖;晏继梅;王洪田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标本采集质量中的护理风险干预

    目的为了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方法对采集的不合格检验标本作为风险事件呈报,并进行原因分析、追踪,进行标本采集的专项培训,改变护理工作流程等护理风险干预措施.结果不合格标本由护理风险干预前的105例,下降至护理风险干预后的20例.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干预措施,保证了检验标本的质量,对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赖兰萍;孙劲松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术后护理

    象鼻技术用于治疗广泛主动脉疾病,其手术方法是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部置换的同时,另外应用一段人工血管,将其近端与弓降部吻合,远端悬浮于降主动脉内,避免的Ⅱ期手术时对主动脉弓降部的直接游离,由于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监护成为一个难题.本组18例患者术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莫静丽;张萍;杨琼珍;李京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全膀胱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选用腹腔镜配合完成全膀胱切除术.结果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要确保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的成功,充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是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涛;韩冬梅;赵甲宇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介绍一种活动式坐便器

    在医护中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排便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需专为陪同才能进行,给医护和病人家属都带来了很大的.同时在医疗上对于某种手术需术前清洁肠道的病人,需多次解大便,不仅增加患者的负担,而且使患者感觉非常不便,甚至出现排便不及时污染衣物的现象.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活动式坐便器.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巧用3L袋制作冰枕

    体温超过39℃以上者,称为高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高热期间病人代谢率和氧消耗量增加,易引起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很重要的[1],在临床上物理降温是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式,而传统的冰枕降温操作程序繁琐,清水冰块保持时间短,而且冰块的形态固定,不易与体表充分接触,而影响降温效果,对此我们利用了3 L袋来制作冰枕使用方便,效果较好.

    作者:朱志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补片修补手术切口疝30例的护理

    文献统计剖腹手术后发生手术切口疝可高达11%.根据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在2003年提出的手术切口疝治疗方案[1],中、大、巨大手术切口疝都建议使用补片进行修补.接受补片修补手术切口疝的病人因为原发病的手术治疗引起了切口疝的并发症,尤其那些使用缝合方法修补过切口疝又复发的病人在再次手术的时候一般都有心理负担.老年病人发生手术切口疝较多与老年病人有较多的内科并发病不无关系.在手术中可能选用不同的补片材料(聚丙烯、聚四氟已烯、聚丙烯和聚四氟已烯的复合材料、聚丙烯和薇养的复合材料等)和补片置入在腹壁的不同层次[2](肌上-onlay、肌下筋膜上-sublay、缺损间-inlay或腹腔内-introperitoneal)可能出现不同的术后并发症,因此在术前术后加强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现把近年来对30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学戎;张占杰;王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置入自膨式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护理措施

    目的总结治疗与护理恶性食管狭窄应用自膨式支架的效果.方法对36例恶性食管狭窄病人行自膨式支架置入.结果36例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5例可进行正常饮食,1例进半流质饮食.结论自膨式支架的置入为失去手术机会及术后管腔狭窄的病人撑开了食管狭窄段,缓解了吞咽困难,增强了营养摄入,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石春荣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3例急性铊中毒的护理

    铊(Thllium,Tl)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属高毒类,在体内具有蓄积性[1].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神经系统症状、脱发及肝肾功能损害.一旦发现应早诊断、正确治疗,否则可能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2004年3月底~4月初,我科收治了急性铊中毒病人3例,经排毒、改善血循环、对症支持等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3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王晓蓉;胡越;吕先慧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探讨垂体瘤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收集1986年1月~2004年12月收住我科166 7例垂体瘤手术后并发症临床症状.结果尿崩症发生率为18.4%,低钠血症3.3%,视力恶化1.3%,垂体功能低下1.5%,中枢神经损伤1.0%,眼肌麻痹0.9%,脑脊液鼻漏10.7%,颈动脉损伤0.6%,鼻衄0.6%,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0.3%,残瘤出血/肿胀0.3%,死亡率0.6%.结论垂体瘤手术后出现并发症采用正确的护理配合,是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阿兰;刘宗琼;葛爱莉;张伟;王珊珊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膝关节炎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膝关节炎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4年1月间我院对16例患有骨性膝关节炎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并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42 M,结果优10例,良6例.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温开萍;何仲佳;朱文雄;朱清有;李艳红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腋窝外侧无痛性皮下注射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腋窝外侧皮下注射对长期应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减轻注射疼痛.方法将2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组、上臂内侧皮下注射组以及臀部肌肉注射组.结果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组ALT正常率及HBeAg阴转率优于臀部肌肉注射组,与上臂内侧皮下注射组相同.三组疼痛程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疗效显著,疼痛少,长时间注射无红肿、硬节.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孙银莲;朱锡颜;罗广铃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评价护理方法的作用.方法对2000年以来入我院ICU的13例ARF(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人进行CBP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血管通路的护理、抗凝方法的选用、液体平衡的管理、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方法在治疗中的作用.结果9例患者经CBP治疗24小时后,生命指征平稳,BUN、Scr下降(P<0.05),CO2CP正常,87~240小时后进入多尿期;4例患者死于严重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治疗过程中无持续低血压和低体温等并发症.结论对重症ARF的患者应用CBP治疗,血液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有利于营养支持及清除炎性细胞因子,从而改善重症ARF惠者的预后;正确的护理方法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宋艳玲;刘恩波;牛效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及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对12例病人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整理进行总结.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无一例感染.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识手术步骤,准确熟练地配合手术,正确使用仪器和器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雪燕;孙海娟;黄新丽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镇静止痛药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持续应用镇静止痛药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接受常规的心肌梗死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吗啡0.1 mg/kg静脉注射,同时予将杜冷丁50 mg+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N.S.至50 ml,持续微泵注入4~5 ml/h,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速度,使患者进入嗜睡状态(能被唤醒并简单对答)并维持病人嗜睡状态48 h.对照组按需单次静注吗啡0.1 mg/kg,并以舒乐安定2 mg t.i.d.口服.观察用药前后48 h内心率、心绞痛、心梗延展、频发室早及平均住院日和死亡率情况.结果实验组心率、心绞痛、心梗延展、室早发生率的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但对血压、死亡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早期持续应用镇静止痛药对抢救AMI有积极意义.

    作者:卢月珍;王华珍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总结自1993年以来置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176例的护理体会.结果176例病人有5例并发症,发生率2.84%,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除建立训练有素的技术班子,术前做好充分准备,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及时、有效、全面的护理观察,以及详细准确的健康指导,可避免和减少感染、电极脱位、心肌穿孔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秀荣;王莉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前矢状入路手术治疗无肛前庭瘘的护理

    无肛前庭瘘是女孩常见的肛门直肠畸形[1],往往术后效果不满意易造成大便失禁,对患儿今后的心理、生理发育和社会交往能力造成严重损害[2].自1997年7月以来,我科经矢状入路手术治疗无肛前庭瘘47例,通过配合医生进行有效地术前、术后护理,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红;云桂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胆石症引发的胆源性胰腺炎微创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07例胆石症引发的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微创治疗的护理过程.结果107例病人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均手术成功,痊愈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是护理的关键,做好心理护理、营养支持,防止护理并发症,加强管道护理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马丽辉;付方雪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21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1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21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经护理干预,有效18例,无效3例.结论护理干预在结肠黑变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的病痛,使患者在轻松愉快中得到治疗,并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合作与了解.

    作者:谢映辉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蝶骨嵴内1/3脑膜瘤术后下丘脑损伤的护理

    目的蝶骨嵴内1/3脑膜瘤患者术后易出现下丘脑损伤,护理中加强病情的观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对患者的康复的探讨.方法本文对18例蝶骨嵴内1/3脑膜瘤术后下丘脑损伤的护理.结果认识到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首先掌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根据可能出现或已出现的症状采取预防性及对症护理措施.结论加强病情的观察是护理下丘脑损伤的关键.

    作者:霍晓鹏;马玉芬;史晓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医嘱传递的环节及护理差错发生的机会;使药品管理更严谨、更合理;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减少了医、护患纠纷.影响信息化进程的因素包括一定要选择优秀的软件系统;要全员参与,领导重视;人员培训是关键;更为重要的是增强医务工作者的法律意识.

    作者:董建;王玲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探讨电话医院在护理服务中发挥的作用

    目的探讨电话在护理服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收集电话医院的咨询病人,了解病人的需求.结果病人愿意利用电话医院这种方式满足对健康的需求.结论电话医院能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品质,为病人提供超值服务.

    作者:盛金凤;刘晓军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应用变革理论指导护士进行护理科研活动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21世纪人们对护理的需求将有巨大的改变和提高[1],这将要求护士队伍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从1999年起北医卫校停止了多年的中专教育[2],与突飞猛进的医学发展相适应,护理学科必需造就一批在临床中能胜任各种角色职能的护理人才:他们是在临床中能为病人服务的出色的护理专家;能为病人提供保健知识做健康指导的教育者;能够管理病人环境及日常生活做病人的代言人的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临床中的各种问题并将其做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者.我国护理科学研究起步晚,起点低,加之选题局限,前瞻性研究少,这种状况已越来越无法适应21世纪护理专业面临的新挑战[3].

    作者:杨苏华;张丽丽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以全面质量管理(TQM)和ISO9000族质量标准认证为理论基础,探索建立和完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人员组织体系和标准文件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实施标准,规范各项护理服务行为,记录护理过程和评价护理效果.方法以手术室质量管理小组为主,有计划地对全科人员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知识的业务学习,在完成服务活动中形成各种记录,并定期予以汇总.各监控小组实时记录护理活动的考核情况,每周将数据汇总至管理组后,一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结果通过我科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不断改进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从2003年运行起护理部考核分值、服务质量(患者与服务科室)满意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科室凝聚力增强,也为每一名护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结论质量控制组织体系和文件体系的建立是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的前提,标准的实施和质量的持续改进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目标,通过体系的建立与运用,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陈素兰;付磊;陈丽媛;张菊红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新护士上岗前科研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护理科研的相对滞后,一直困扰护理学科的发展.而造成护理科研落后的主要原因,一是先天不足--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二是后天失养--绝大多数护理本科生和大专生工作后,缺乏规范的科研训练等.为此,我们对我院近2年招收的来自全国8个省15所医学院校的应届本科和大专护生的科研素质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她们科研素质的现状,为针对性地培训她们的科研素质进行探索.

    作者:汪晖;曾铁英;李秀云;黄玉兰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ICU专科护士培训临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探讨

    目的探讨ICU专科护士培训过程中临床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法在临床教学活动中临床教师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评价能力、沟通能力行为及个性特征行为.结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提高了专业水平,提升了临床教学能力,加强了沟通与合作.结论临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应用是培养高水准ICU专科护士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硕;王欣然;韩斌如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急诊临床护理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临床学习是护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时期,培养了学生专业化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护生今后的发展,临床护理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成为有资格、能胜任的实践者.

    作者:胡英莉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1例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护理

    胸腺与重症肌无力有密切关系,约10%~45%胸腺瘤患者并发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患者中8%~20%合并胸腺瘤.因此运用手术的方法切除胸腺及胸骨后脂肪、淋巴组织来治疗重症肌无力,行而有效[1].我院胸外科于2004年6月成功为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施行了胸腺切除术,经精心护理,患者术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俊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1例齿状突闭合复位中空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是由外伤引起,治疗难度大,保守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通过对1例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提出护士应加强对该种手术的认识,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姜津;杨骏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健康需求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计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健康需求,提供针对性护理,以利手术顺利完成.方法72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前者给予术前防视,术中心理辅导及术后卫生宣教等系统化整体护理,后者给予传统的功能制护理.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担心手术疼痛,手术不成功,实习医师拿自己练刀,担心手术证实得了癌症,恐惧失眠等5项观察指标之间存在差异(P<0.05),围手术期BP、MAP波动程度,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中焦虑恐惧、肌肉紧张及舒适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整体护理在减轻手术患者焦虑恐惧情绪,缓解心理应激,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方面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作者:柳红霞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社区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关知识的调查及健康促进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1].1999年的调查显示,我国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17.7%,女性为10.8%,分别为1980年的12倍和8倍.高尿酸血症正成为健康生活的新危险因素.因此要重视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及早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对85例高尿酸血症的离休老干部进行高尿酸血症的相关知识调查,探索高尿酸血症的社区健康促进对策,以促进患者积极的参与健康维护,缓解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危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施俭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睡眠呼吸紊乱与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紊乱与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分析45例冠心病伴睡眠呼吸紊乱患者和51例冠心病不伴睡眠呼吸紊乱患者的一般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紊乱组的平均RDI、年龄、体重指数、肥胖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冠心病不合并睡眠呼吸紊乱组(P<0.05).中度(RDI≥20)以上的睡眠呼吸紊乱(OR2.4:CI1.5~5.1;P<0.05)与心肌梗死独立相关.结论冠心病伴睡眠呼吸紊乱者应提高对本病的危险意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社区中的老年患者的照料.

    作者:李帼英;季鲜;王琳娜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不同级别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SCL-90测试结果及分析

    目的了解三、二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状况及两级医院之间护士心理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个体测试,以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43项确定为阳性人数,在同级医院中和不同级医院之间中进行阳性与阴性人数的差异性比较,以及在不同级医院之间进行年龄、学历、职称组间阳性与阴性情况的比较.结果在同级医院中和不同级医院之间护士的心理障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年龄、学历、职称的组间比较中,三级医院30~39岁与二级医院同年龄段组、二级医院的中专与三级医院的同学历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二级医院急诊科护士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但不同级别医院之间没有差异;三级医院的30~39岁年龄段和二级医院的中专学历组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作者:韩永菊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的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34例皮い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应用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应用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提出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策.结果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糖皮质激素用量,2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不仅患者皮疹消退快,症状改善明显,而且还可减少皮质类固醇用量,避免了长期大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而引起的副作用,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潘玉凤;苏海丹;湛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护理观察

    肝硬化治疗困难,特别是抗病毒治疗,到目前为止,未发现理想药物,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我们对30例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邵学景;刘春美;刘晖;国香云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朱砂轻粉治疗肛瘘的疗效观察

    肛管或直肠下端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瘘管称为肛瘘.临床上治疗多以挂线方法和肛瘘切除术,创伤大、疗程长.我们在实践中研究用中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淑萍;陈诗堂;丛英珍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方法及护理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护理.方法对2001年5月~2004年5月8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在术后应用吡柔比星改进膀胱灌注前后的护理,同时配合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3年复发率仅为9.8%,明显低于有关文献记载的13%~70%.结论改进了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前后的护理措施后,患者易接受,无一例中途停止灌注,复发率低,疗效肯定,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易笑一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缩宫素与利多卡因合用减轻肌内注射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减轻肌内注射缩宫素疼痛的方法.方法将子宫收缩不良引起阴道出血的患者89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在肌肉注射前用2%利多卡因0.25 ml与缩宫素2 ml(20 U)混合使用进行肌内注射.对照组43例按传统方法抽吸缩宫素2 ml行肌内注射,由固定护士操作,采用视觉模拟尺评分法(VRS法),评价肌注后患者的疼痛情况及药物疗效.结果观察组止痛效果率10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药物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缩宫素与0.25%利多卡因合用能消除患者肌内注射的疼痛,且不影响药物的疗效,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黄紫霞;黄丽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压缩雾化吸入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小儿肺炎多数由病毒、细菌引起,近几年来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其中干扰素被认为较有效的广谱抗病毒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已于2000~2002年采用PARI,BOY,N,038系列压缩雾化吸入机吸入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1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周敏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护理

    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胃肠动力功能低下,加之在病理状态下,如窒息、酸中毒、严重感染等导致胃肠粘膜缺血缺氧,胃肠功能紊乱.临床上极易出现拒奶、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困难,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我科采用小剂量低浓度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紊乱,同时给予预见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青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穿琥宁与某些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配伍禁忌的报告

    目的观察穿琥宁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衔接滴入时是否有配伍禁忌.方法将已溶解的穿琥宁与氟喹诺类药物的注射液注入同一支试管,观察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结果穿琥宁与诺佳注射液、九福星注射液发生混浊、絮状物或小结晶颗粒,穿琥宁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葡萄注射液、奇敌配伍未出现外观改变.结论穿琥宁与氟喹诺酮类药物混合时性状不稳定,因此,临床在应用穿琥宁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两种药物衔接滴入.

    作者:辛季麟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保持静脉通路开放的护理

    确保静脉通路开放,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必须做好的一项护理工作.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全身小血管受损伤为基本病变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危重型出血热常因皮肤出血淤斑,血压下降休克、血管塌陷等因素,造成开放静脉通路困难,继而影响病人抢救给药.近年来,我院共收治了26例FHE病人,其中危重型出血热病人6例,没有1例因静脉通路开放不及时,影响抢救工作.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胡秀凤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双氧水用于气管内套管消毒的研究

    目的探讨传统煮沸法和3%双氧水浸泡法消毒气管内套管的效果观察.方法3%双氧水浸泡消毒气管内套管为实验组,煮沸消毒法对照组,消毒后采样送细菌培养.结果两种消毒方法效果相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认为3%双氧水溶液浸泡消毒法具有快捷、方便的优点,较煮沸法在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中更为实用.

    作者:潘爱红;艾皖萍;李鹏;丁永翠;李业桂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昏迷病人吸痰法的探讨

    目的为有效清除昏迷病人气道分泌物,减少反复插管引起的气道损伤.方法将67例Glasgow 7级以下的昏迷病人进行常规法和呛咳刺激法吸痰,常规组取平卧位或平卧头侧位,从口或鼻插入吸痰管,吸除气道分泌物.呛咳刺激法吸痰作用于在充分左,右侧卧位拍背以后,取平卧头后仰位,先用生理盐水20~30 ml,从臼齿处注入口腔,使其流向舌根部,再从鼻插入吸痰管,感到有阻力时轻旋痰管引起病人呛咳,趁其呛咳时将吸痰管推入气道深处到25~28 cm,负压吸引并缓慢向外拔出,吸除气道分泌物时间不可超过15秒.将两种方法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和一次插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一次插管成功率,吸出痰量和痰液性状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呛咳刺激吸痰法吸出痰量多(大于5 ml占85%),而粘稠且一次插管成功率高达97%.结论呛咳刺激吸痰法能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有利于吸出昏迷病人气道深部痰液,防止气道阻塞,对控制感染和改善通气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桂芳;黄考福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双黄连粉针剂外敷治疗压疮的效果与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双黄连粉剂外敷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方法将31例压疮患者按照年龄、创面情况相当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用药前均按常规消毒疮面,加用红外线烤灯照射,观察组取双黄连粉针末涂抹疮口,盖上无菌纱布.对照组使用庆大霉素湿敷方法.结果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2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使用双黄连粉外敷治疗压疮可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效果优于使用庆大霉素湿敷.

    作者:陈梦慈;陈娴卿;赖佩斐;吴爱华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行气管切开期间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技巧,提高患者ICU监护质量.方法随机观察护士吸痰操作,观察记录并吸痰后10 min内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黏膜损伤情况.结果评估吸痰效果272例次.其中,机械通气情况明显改善137次,无变化93次,恶化42次.选择听诊痰鸣音吸痰113例次,吸痰后患者机械通气情况明显改善率为63.72%.结论正确选择吸痰时机是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顺利渡过危险期和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吸痰前充分吸氧、间断减压式吸痰等方法的应用均可起到良好效果.

    作者:李荣;刘希伶;孙红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应用弹力绷带固定儿科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及护理

    目的探讨为减少小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因固定不妥而致保留时间短,造成反复穿刺所形成的痛苦及血管损伤的次数和护士工作量,应用比较安全稳妥,经济的弹力绷带固定法.方法将3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儿科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用传统3 M胶布固定法及弹力绷带固定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普通3 M胶布固定法固定浅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为平均56.64 h,花费成本5.8元,而弹力绷带固定法保留留置针时间为平均107.28 h,花费成本仅3.4~3.9元.结论弹力绷带在小儿科固定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固定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胶布,留置时间长,无副作用,而且经济实惠,取材及操作方法简单,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如珍;唐红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碳酸利多卡因表皮湿敷对小儿静脉穿刺镇痛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碳酸利多卡因表皮湿敷对小儿静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对我科2003年4~10月收治的5~10岁住院的需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采取双盲随机分组:实验组(碳酸利多卡因)、对照组(生理盐水)和自身对照组,共137人次,观察碳酸利多卡因药液和生理盐水湿敷后的局部镇痛效果.结果碳酸利多卡因药液手背湿敷麻醉无痛率达84.4%,生理盐水湿敷无痛率30.1%.碳酸利多卡因与生理盐水湿敷自身对照组无痛率分别为78%和18.4%.二者之间的镇痛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碳酸利多卡因药液局部湿敷镇痛效果好,无任何副作用,在不影响治疗的基础上,能安全、有效、方便实施治疗过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诸荣妹;夏培南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输液器的调速器远离过滤器对提高静脉穿刺回血率的探讨

    目的针对输液器上调速器远离过滤器对静脉穿刺时回血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将10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静脉穿刺时采用了移动调速器远离过滤器,对照组采用了调速器紧靠过滤器进行穿刺,每组50例.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时回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移动调速器远离过滤器,可提高静脉穿刺时的回血率.

    作者:郭艳丽;孙大雨;刘娟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耳穴治疗与护理指导对肥胖患者体重的影响与观察

    目的通过耳穴治疗和护理指导减轻肥胖患者体重.方法随机取19~62岁>标准体重20%的患者52例,测定其采用针刺和药丸按压耳穴及综合性护理措施治疗前后空腹时的体重做对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该方法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耳穴治疗结合护理指导及患者的努力,对肥胖患者减少体重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曲惠卿;罗永华;吴向琼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按压耳中穴治疗食管癌术后呃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音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控为主要特征[1],是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其病因是胃气上逆.呃逆患者常感痛苦难言,可对讲话、咀嚼、呼吸、睡眠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食管癌术后频繁的呃逆可造成胃管、空肠管脱出、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并引起术后疼痛加重,咳嗽排痰无效.剧烈的膈肌痉挛伴颈部肌肉收缩、血压增高,可致伤口内出血或形成血肿,影响切口愈合,不利疾病恢复.我科从1995年1月~2004年1月,采用压耳中穴方法治疗呃逆41例,报道如下.

    作者:洪素卿;方弘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如何强化在护理记录中的证据意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要求护士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以往发生的医疗纠纷中不乏因记录不当、不详或不确切而留下的许多遗憾.护理记录的内容、格式、要求和管理上要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要求.所以护理管理者要重视从法律角度进行思考,教育护士学习法律知识,强化证据意识,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章制度,学会从法律责任的角度约束我们的护理行为,落实护理管理措施.

    作者:雷松蕙;杨小红;于惠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从举证责任倒置分析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列举了目前在临床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开具医嘱与护士执行医嘱时间不对应,强调病历书面整洁,伪造生命体征,涂擦、重抄记录,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行为,护理记录不全,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防范对策.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护沟通和交流,护理记录书写应遵循三个随时、三个重点、三个不能有,护士长加强对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管理,重视护士继续教育,提高护士业务水平,保证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避免造成举证不力,降低护士的执业风险.

    作者:彭东风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护理从业人员职业生涯管理初探

    目的探索职业生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对护理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教育,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方法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根据职业生涯管理的特点,分析医院内外环境对护理从业人员的影响,探讨对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的方法.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管理,适应人们追求成功、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把组织发展的目标与个人的追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管理的有效途径.

    作者:黄明;丁平英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办出特色求发展励志勤勉争前沿--记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的英文摘要

    在护理专业文集中,特别是外文期刊和我国主要的护理杂志中,很多护理科研论文的正文之前都有一段英文摘要,即abstract,其目的是能够使全世界各地的护理同行快速浏览护理领域中某个方面的新发展动态,使读者快速了解该论文的主要内容并确定是否有必要进一步详细地阅读全文;另外还可以使护理专业权威人士迅速对文章做出学术评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明确规定:全球范围内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包括基础学科和临床医学),无论其文种如何,都必须附以短而精的英文摘要.国际标准ISO-214对英文摘要规定了具体的要求.因此,写好论文的英文摘要对于促进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影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何越美 刊期: 200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