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护士上岗前科研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汪晖;曾铁英;李秀云;黄玉兰

关键词:新护士, 上岗前, 科研素质, 素质现状, 护理科研, 高等护理教育, 护理本科生, 医学院校, 科研训练, 护理学科, 大专护生, 大专生, 滞后, 培训, 困扰, 规范, 调查
摘要:护理科研的相对滞后,一直困扰护理学科的发展.而造成护理科研落后的主要原因,一是先天不足--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二是后天失养--绝大多数护理本科生和大专生工作后,缺乏规范的科研训练等.为此,我们对我院近2年招收的来自全国8个省15所医学院校的应届本科和大专护生的科研素质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她们科研素质的现状,为针对性地培训她们的科研素质进行探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输液器的调速器远离过滤器对提高静脉穿刺回血率的探讨

    目的针对输液器上调速器远离过滤器对静脉穿刺时回血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将10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静脉穿刺时采用了移动调速器远离过滤器,对照组采用了调速器紧靠过滤器进行穿刺,每组50例.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时回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移动调速器远离过滤器,可提高静脉穿刺时的回血率.

    作者:郭艳丽;孙大雨;刘娟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护理

    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胃肠动力功能低下,加之在病理状态下,如窒息、酸中毒、严重感染等导致胃肠粘膜缺血缺氧,胃肠功能紊乱.临床上极易出现拒奶、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困难,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我科采用小剂量低浓度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紊乱,同时给予预见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青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根据性格进行一对一护理配对带教模式的应用与探讨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探索性格因素在一对一带教模式中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6月~2003年12月来妇产科实习的护生87人,根据性格进行配对带教,分4组型带教.护生实习结束前对配对带教模式进行择优选择,同时护生与带教老师之间进行相互测评,比较4种带教模式的差异性.结果内向老师→内向护生一型与其他3型配对带教模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带教中应尽量避免内向老师→内向护生配对模式,在带教过程中充分利用性格因素的互补作用,尽可能发挥带教老师和护生教与学的大潜能,培养护生优秀的品格,提高护理实习质量.

    作者:蒋前锋;赵琴;董颖;童萍;金晓红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昏迷病人吸痰法的探讨

    目的为有效清除昏迷病人气道分泌物,减少反复插管引起的气道损伤.方法将67例Glasgow 7级以下的昏迷病人进行常规法和呛咳刺激法吸痰,常规组取平卧位或平卧头侧位,从口或鼻插入吸痰管,吸除气道分泌物.呛咳刺激法吸痰作用于在充分左,右侧卧位拍背以后,取平卧头后仰位,先用生理盐水20~30 ml,从臼齿处注入口腔,使其流向舌根部,再从鼻插入吸痰管,感到有阻力时轻旋痰管引起病人呛咳,趁其呛咳时将吸痰管推入气道深处到25~28 cm,负压吸引并缓慢向外拔出,吸除气道分泌物时间不可超过15秒.将两种方法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和一次插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一次插管成功率,吸出痰量和痰液性状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呛咳刺激吸痰法吸出痰量多(大于5 ml占85%),而粘稠且一次插管成功率高达97%.结论呛咳刺激吸痰法能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有利于吸出昏迷病人气道深部痰液,防止气道阻塞,对控制感染和改善通气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桂芳;黄考福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及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对12例病人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整理进行总结.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无一例感染.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识手术步骤,准确熟练地配合手术,正确使用仪器和器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雪燕;孙海娟;黄新丽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压缩雾化吸入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小儿肺炎多数由病毒、细菌引起,近几年来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其中干扰素被认为较有效的广谱抗病毒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已于2000~2002年采用PARI,BOY,N,038系列压缩雾化吸入机吸入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1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周敏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不同级别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SCL-90测试结果及分析

    目的了解三、二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状况及两级医院之间护士心理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个体测试,以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43项确定为阳性人数,在同级医院中和不同级医院之间中进行阳性与阴性人数的差异性比较,以及在不同级医院之间进行年龄、学历、职称组间阳性与阴性情况的比较.结果在同级医院中和不同级医院之间护士的心理障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年龄、学历、职称的组间比较中,三级医院30~39岁与二级医院同年龄段组、二级医院的中专与三级医院的同学历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二级医院急诊科护士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但不同级别医院之间没有差异;三级医院的30~39岁年龄段和二级医院的中专学历组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作者:韩永菊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镇静止痛药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持续应用镇静止痛药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接受常规的心肌梗死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吗啡0.1 mg/kg静脉注射,同时予将杜冷丁50 mg+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N.S.至50 ml,持续微泵注入4~5 ml/h,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速度,使患者进入嗜睡状态(能被唤醒并简单对答)并维持病人嗜睡状态48 h.对照组按需单次静注吗啡0.1 mg/kg,并以舒乐安定2 mg t.i.d.口服.观察用药前后48 h内心率、心绞痛、心梗延展、频发室早及平均住院日和死亡率情况.结果实验组心率、心绞痛、心梗延展、室早发生率的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但对血压、死亡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早期持续应用镇静止痛药对抢救AMI有积极意义.

    作者:卢月珍;王华珍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术后护理

    象鼻技术用于治疗广泛主动脉疾病,其手术方法是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部置换的同时,另外应用一段人工血管,将其近端与弓降部吻合,远端悬浮于降主动脉内,避免的Ⅱ期手术时对主动脉弓降部的直接游离,由于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监护成为一个难题.本组18例患者术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莫静丽;张萍;杨琼珍;李京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的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34例皮い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应用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应用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提出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策.结果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糖皮质激素用量,2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不仅患者皮疹消退快,症状改善明显,而且还可减少皮质类固醇用量,避免了长期大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而引起的副作用,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潘玉凤;苏海丹;湛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介绍一种活动式坐便器

    在医护中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排便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需专为陪同才能进行,给医护和病人家属都带来了很大的.同时在医疗上对于某种手术需术前清洁肠道的病人,需多次解大便,不仅增加患者的负担,而且使患者感觉非常不便,甚至出现排便不及时污染衣物的现象.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活动式坐便器.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从举证责任倒置分析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列举了目前在临床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开具医嘱与护士执行医嘱时间不对应,强调病历书面整洁,伪造生命体征,涂擦、重抄记录,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行为,护理记录不全,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防范对策.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护沟通和交流,护理记录书写应遵循三个随时、三个重点、三个不能有,护士长加强对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管理,重视护士继续教育,提高护士业务水平,保证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避免造成举证不力,降低护士的执业风险.

    作者:彭东风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输液瓶加药的新方法

    目前在我们医院的临床工作中,有许多输液治疗都需要加入各种药物,例如把50~100 ml小瓶中的药液加入到500 ml的大瓶液中稀释后给病人静脉滴注用.常规操作中将药液加入输液瓶中,既会造成注射器的浪费,也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并因常规操作不规范而引起药液的污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可以避免上述的情况.

    作者:刘敬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巧用3L袋制作冰枕

    体温超过39℃以上者,称为高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高热期间病人代谢率和氧消耗量增加,易引起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很重要的[1],在临床上物理降温是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式,而传统的冰枕降温操作程序繁琐,清水冰块保持时间短,而且冰块的形态固定,不易与体表充分接触,而影响降温效果,对此我们利用了3 L袋来制作冰枕使用方便,效果较好.

    作者:朱志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腋窝外侧无痛性皮下注射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腋窝外侧皮下注射对长期应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减轻注射疼痛.方法将2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组、上臂内侧皮下注射组以及臀部肌肉注射组.结果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组ALT正常率及HBeAg阴转率优于臀部肌肉注射组,与上臂内侧皮下注射组相同.三组疼痛程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疗效显著,疼痛少,长时间注射无红肿、硬节.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孙银莲;朱锡颜;罗广铃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朱砂轻粉治疗肛瘘的疗效观察

    肛管或直肠下端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瘘管称为肛瘘.临床上治疗多以挂线方法和肛瘘切除术,创伤大、疗程长.我们在实践中研究用中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淑萍;陈诗堂;丛英珍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胆石症引发的胆源性胰腺炎微创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07例胆石症引发的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微创治疗的护理过程.结果107例病人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均手术成功,痊愈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是护理的关键,做好心理护理、营养支持,防止护理并发症,加强管道护理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马丽辉;付方雪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护理从业人员职业生涯管理初探

    目的探索职业生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对护理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教育,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方法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根据职业生涯管理的特点,分析医院内外环境对护理从业人员的影响,探讨对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的方法.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管理,适应人们追求成功、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把组织发展的目标与个人的追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管理的有效途径.

    作者:黄明;丁平英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简易冲洗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LC)中,当少量胆汁流出或腹腔内少许渗血(5~10ml)时,我们通常不用常规方法冲洗腹腔,而用一种简易冲洗法代替.近年来我们将简易冲洗法用于LC中80余例,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春芳;周杰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如何强化在护理记录中的证据意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要求护士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以往发生的医疗纠纷中不乏因记录不当、不详或不确切而留下的许多遗憾.护理记录的内容、格式、要求和管理上要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要求.所以护理管理者要重视从法律角度进行思考,教育护士学习法律知识,强化证据意识,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章制度,学会从法律责任的角度约束我们的护理行为,落实护理管理措施.

    作者:雷松蕙;杨小红;于惠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