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境及生活中的铅接触

高娃;薛永春;李谷

关键词:
摘要: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环境中铅中毒涉及的面很广泛.一种是职业接触性铅暴露,一般为铅作业人员;另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铅接触,其特点是危害面广,症状发展缓慢而不明显,易被忽略,已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特别是孕妇和儿童健康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铅和精炼铅的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用于蓄电池制造占年铅消耗量的63%,颜料约占12.8%,其它用于电缆护套、合金、弹药和汽油的添加剂等.,这些为环境中的铅污染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第二次卫生革命的挑战,开始由防治传染病到防治非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的重点转移.据统计,我国各类慢性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现在每年用于治疗慢性病的费用约460亿元,这是个不容忽视的数字.

    作者:孟凡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呼和浩特市2000-2002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与分析

    目的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按照GB5294-8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结果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2.79mSvoa-1;不同工种的个人剂量水平以工业探伤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相对高;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县级医院受照剂量水平相对高.结论应改善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和工作条件,提高防护意识.

    作者:马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呼和浩特市2002年市售调味品卫生学调查

    本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分析方法检测了呼和浩特市市售30种酱油、32种食醋的卫生质量.结果表明:酱油中砷、铅、总酸、黄曲霉毒素B1、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的合格率均为100%,氨基酸态氮合格率为76.7%,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6.7%;食醋中砷、铅、游离矿酸、黄曲霉毒素B1、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的合格率均为100%,醋酸合格率为81.3%.

    作者:张晓巍;娜仁高娃;洪晔;薄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

    跨入新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的生活、工作、文化、环境等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使得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也日趋复杂.

    作者:赵智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起水污染事故的调查

    2001年7月20日至7月24日,正直雨季,呼市玉泉区西菜园乡西霞元居住区居民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7月23日下午17:10,我站接到疫情报告.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验,判定为一起人畜粪便造成的饮用水污染事故.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作者:李君;屈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加热浓缩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饮料中微量铅、铜、锌方法探讨

    饮料中铅、铜、锌含量一般较低,通常采用萃取法测定.此方法较为繁琐,试验条件不易掌握,消耗试剂多,耗费时间长,且有机试剂对人体及环境均有不利影响.本文采用加热-浓缩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饮料中铅、铜、锌,对样品进行简单前处理后,运用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进行测定,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作者:杭静;张海燕;闫爱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呼和浩特市放射工作者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为保障放射工作者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放射工龄放射工作人员111名进行了受照剂量测定、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放射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2.81msv.眼晶体混浊率为48.1%,且随工龄的增加而增高,外周血象5项指标异常检率均随工龄呈增加趋势.结论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的辐射损伤.

    作者:任先云;赵智刚;周滨鹏;马茜;白晓力;郭瑞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谈谈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体会

    水是生命的源泉,饮用水是否安全卫生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显得更加突出.现就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现状,笔者提出拙见.

    作者:李丽峰;常虹;柳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起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呼市清水河县二个乡镇麻疹爆发流行调查分析,进一步说明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是控制麻疹爆发流行的重要措施.方法按照发病的年龄分组,根据临床表现、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麻疹爆发流行24例病人中,10~12岁占总发病人数的5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讨论通过调查分析,充分说明我市部分旗县计划免疫工作以前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应认真加强麻疹疫苗接种和疫情报告工作,从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作者:王秀琴;王薇;王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呼和浩特地区碘缺乏病8年监测结果评析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全民食盐加碘以来,碘缺乏病(IDD)防治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PPS抽样,调查分析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家庭盐碘和新生儿TSH等检测指标.结果实施全民食盐加碘(USI)后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逐年下降,尿碘中位数8年保持在200ug/L以上,居民家中碘盐中位数保持在20~40mg/kg之间,合格率逐年上升,TSH>5mlU/L的比例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8年防治取得显著效果,达到国家实现消除IDD阶段目标.

    作者:赵妙珍;张秋霞;李元元;李晨阳;许凯峰;张继红;惠志强;周振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浅议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不但食品的营养成份受到关注,其中的卫生质量及安全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对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决定了消费者日趋自觉地将其作为指导饮食消费方式及选取、采购食品的首要取舍标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商家为了个人的利益,加工、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及安全的食品,给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安定带来严重后果.为搞好食品市场的卫生管理,保证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部分食品进行了随机抽样,现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报告如下:

    作者:关跃琳;娜仁高娃;张瑞仙;王建绣;王丽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砷性皮肤损害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富砷饮水浓度、饮水年限、总砷摄入量与砷性皮肤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63例砷性皮肤损害患者病例资料.结果饮水砷浓度、饮富砷水年限、总砷摄入量与砷中毒关系的趋势检验,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论随着饮富砷水浓度、时间及总砷摄入量的增加,砷性皮肤损害的危险性有明显的增加.

    作者:岱沁;任先云;张美云;梁秀芬;张阁有;罗振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呼和浩特市五类食品细菌检验分析

    食品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影响食品卫生质量常见的因素之一,是细菌污染.食品的细菌检测是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解呼和浩特市食品卫生质量状况以便给食品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本文对2001-2002年5类食品细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王文;侯美英;邢丽萍;张粉娥;王有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二次供水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集中供水管线的延伸和高层建筑的增多,二次供水设施己得到广泛的应用.高层住户的居民的饮用水基本依赖二次供水系统.二次供水设施是生活饮用水经储存、处理、输送等方式来保证正常供水的设备及管线,以缓解水压不足造成的用水困难.由于设施或管理不配套的原因,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使水质恶化,甚至引起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1996~2001年我们对呼和浩特市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并对其进行了监督监测及污染状况的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王春泽;屈国平;闫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呼和浩特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监测分析

    为了解呼和浩特市生活饮用水的污染情况,以便为水质卫生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2000~2001年呼和浩特市1025份生活饮用水样品的微生物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郝粉娥;侯美英;孙嫦梅;褚秀珍;李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富砷饮水对居民消化系统的影响

    目的了解富砷饮水对居民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对长期饮用高砷水并具有砷性皮肤损害的57名砷中毒患者和饮用非高砷水的57名健康人进行对照(1:1配比)研究.结果腹部B型超声波检查饮水型慢性砷中毒患者肝脾损害检出率较对照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检查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富砷饮水对居民肝脾形态及功能有一定程度影响.

    作者:任先云;周振荣;张玉敏;岱沁;王成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呼和浩特市肺结核病的疫情分析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我国重点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此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它的流行给家庭、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在与结核病作斗争中应具有流行病的知识和意识,从群体出发,搞好防治,为了使读者了解呼和浩特市肺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同时为控制其发病提供依据,现将1997~2002年呼和浩特市肺结核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姚静;秋艳;李强;刘梦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呼和浩特市2002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评价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市2002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进行评价与分析,以探讨今后工作重点,达到及时完成各项工作.方法对基层上报有关资料利用有关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年报告AFP病例10例,发病高峰为3~7月,病例主要集中在9岁以下,AFP报告发病率1.51/10万,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家卫生部和WHO的指标,流动儿童强化免疫在96%以上.结论我市应在3~7月份加强医院对AFP病例报告的督导工作,防止漏报发生,圆满完成针对流动儿童的TOPV强化免疫工作.

    作者:汪洋杰;王春雨;王薇;李粉霞;温海英;任景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感染性腹泻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感染性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体、多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长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据统计,感染性腹泻占第三世界儿童病死率的第一位,其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同时也是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常见的食物细菌感染或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表现.全世界每天约有数千万人发病,每年腹泻病例高达30亿至50亿例次,有500至1000万病例因严重腹泻而死亡,平均每天死亡2.5万人,是当今全球性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作者:王大伟;杨月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呼和浩特市部分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乙型肝炎(HBV)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为了解乙肝病毒在高校学生中的感染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学校的疾病预防工作,我们对2000~2002年入学的部分高校新生进行了乙肝HBsAg筛查,阳性者进一步做乙肝两对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玉霞;王大伟;郭强;周虓;张凤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杂志

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华北卫生监督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