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行为监测专栏导读

顾沈兵

关键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过去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传染病、严重的营养不良等在世界范围内渐趋减少或绝迹.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负面影响给居民健康带来了危害.另外,社会和家庭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社会负担逐渐增加,使得行为问题以及与行为有关的躯体疾病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民健康行为调查问卷预调查分析及观察方式的修改

    上海市民健康行为调查旨在了解和确定现时居民健康行为的水平和变化趋势,从而确定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先领域,为后续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本文将对此次调查中的预调查部分的结果进行简要叙述,并着重介绍问卷修改情况及调查中观察方式的修改.

    作者:吴贞颐;胡亚飞;陈润洁;顾沈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流程改进效果评估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流程的改进方式与改进价值.方法 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实施门诊预检分诊流程期间在上海市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接受诊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象;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该院实施常规门诊检查方式期间接受诊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就诊满意率、就诊纠纷发生率及患者的平均就诊等待时间.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就诊满意率分别为98%和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就诊纠纷10例,实验组患者中发生就诊纠纷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相对较短.结论 基层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流程的改进,能够缩短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减少就诊纠纷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就诊满意率,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叶志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高职贯通护生自立人格与职业成熟度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中高职贯通护生自立人格和职业成熟度的发展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中高职贯通护生的人格培养和职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自立人格量表和职业成熟度问卷,对665名在校中高职贯通护生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人际责任、个人主动、个人责任、人际主动等自立人格的大多数特质与职业成熟度有显著的正相关(r=0.52,P<0.01;r=0.51,P<0.01;r=0.44,P<0.01;r=0.41,P<0.01).自立人格对职业成熟度有较强的正向预测力(R=0.70,F=70.40,P<0.01).结论 中高职贯通护生的自立人格与职业成熟度密切相关.

    作者:刘于皛;张美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养老观念的转变,养老机构成为一部分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选择.在人口老龄化引起的众多健康问题中,跌倒是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问题之一.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老年人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首位伤害因素.在养老机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使老年人掌握预防跌倒的基础知识和防范跌倒的基本技能,能帮助养老机构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封超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4—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分析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为完善和优化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6年虹口区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6年,虹口区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720次,以乙类和丙类传染病为主.预警信号无明显的时间分布.预警信号疑似率为6.39%,阳性率为0.14%.预警信息响应率为100%.响应时间中位数为2.04h,24h响应率99.03%.结论 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良好,目前已实现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早期探测预警.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设置不同疾病的多种预警模式和阈值,提高预警效能.

    作者:刘美伶;于晓楠;杨吉星;尹明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社区护理和社区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控制效果的比较

    目的 对社区护理和社区健康教育对控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社区内冠心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社区护理和社区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社区健康教育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效果较社区护理组显著(P<0.05);社区健康教育组患者对于干预的满意度为90.8%,显著高于社区护理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更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可.

    作者:赵红霞;张艳丽;陈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家庭医生制服务对高脂血症患者家庭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家庭医生制服务对高脂血症患者家庭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曲阳路街道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高脂血症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进行管理.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高脂血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家庭医生制服务知晓率、家庭医生制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高脂血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家庭医生制服务知晓率和满意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对社区高脂血症患者实施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的家庭管理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陈羽嫣;薄其凤;钱妩;戴烈;李世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健康行为及其测量研究

    健康行为是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维持身心健康以及恢复健康而进行的各种行为活动,是保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主要包括基本健康行为、预警行为、卫生服务利用行为和避开环境危害行为四个方面.健康行为研究有多种方法,但为有效的方法是行为监测.绝大多数健康行为具有较好的可观察性和可干预性,对其干预具有较好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在开展行为监测的同时,应开展行为干预,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作者:魏晓敏;胡亚飞;刘惠琳;顾沈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上海市泥城镇2012—2016年疾病死因分析

    目的 分析上海市泥城镇近5年的疾病死因谱,探讨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社区疾病预防和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泥城镇2012—2016年因病死亡人员.结果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泥城镇2012—2016年死因的前3位;2012—2013年肿瘤疾病为第1位死因;2014—2016年循环系统疾病为首位死因.结论 近5年泥城镇死因顺位有一定的改变,除了应做好相关肿瘤疾病的早期筛查,还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上.

    作者:龚丽平;单艳芳;黄巧燕;祝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工作环境的改变,颈椎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整理分析近几年关于颈椎病分型、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对颈椎病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吴佳倩;陆一涵;张成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在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患肢肿胀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下肢DVT形成率、下肢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6.5%,高于对照组的68.4%(P<0.05).结论 健康教育指导有助于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DVT的发生,可改善下肢肿胀程度,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建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健康行为监测的目的与建立健康行为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该文首先阐述了健康相关行为监测的定义,并对其目的进行分析;在对现有行为监测系统的信息应用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建立健康行为监测系统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并对建立和完善健康行为监测系统提出建议.

    作者:王剑;顾沈兵;傅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

    目的 探索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黄浦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中随机抽取1,045名高血压患者,其中干预组547人,对照组498人.干预组在常规健康自我管理的基础上给予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健康自我管理.干预结束后,通过终期调查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基线调查时,干预组和对照组高血压防治知识得分分别为(6.46±1.49)分和(6.62±1.61)分;效果调查时,两组得分分别为(6.68±1.57)分和(6.67±1.87)分.基线调查时,干预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37.89±7.40)分、(8.06±2.83)分、(21.86±4.47)分和(7.97±2.32)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35.25±7.40)分、(8.55±2.55)分、(20.01±4.77)分和(6.70±1.67)分;效果调查时,干预组得分分别为(39.06±8.23)分、(8.53±3.27)分、(22.60±4.52)分和(7.93±2.41)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35.54±7.76)分、(8.42±2.83)分、(20.36±4.80)分和(6.76±1.86)分.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知识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

    作者:赵加奎;林军;陆瑛;潘匀;朱燕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社区大肠癌筛查及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对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社区大肠癌筛查工作结果进行整理,了解社区大肠癌流行现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8月起在朱家角镇开展社区大肠癌筛查工作.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大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表》结合便隐血试剂进行筛查,对筛查阳性者建议其转诊,通过纤维结肠镜进行进一步诊断.结果 在朱家角镇发现39例大肠癌患者,dukes分期均为早中期.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可知,性别、年龄、腌肉食用频率、体质指数、慢性腹泻史、慢性便秘史、胆囊炎或者胆囊切除史、阑尾炎或者阑尾切除史、精神创伤为结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通过社区大肠癌筛查项目,可以提高肿瘤的早发现率,提高社区患者的早期治疗率,改善预后.

    作者:朱枫;沈佳;钱春芳;张雅芳;郁晞;李瑞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健康行为调查概念框架与问卷设计

    目的 构建上海市民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设计的概念框架,定义概念框架的维度、子维度及测量条目.方法 参考WHO及国内外有关健康行为的研究,并以健康生活方式量表、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等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专家会议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完成问卷设计和评估.结果 建立了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的概念框架,包括基本健康行为、预警行为、卫生服务利用行为和避开环境危害行为4个维度,以及基本卫生习惯、饮食习惯、运动和睡眠习惯、心理健康行为等14项子维度.发展出测量条目56项,并终形成61道问题.结论 健康行为调查概念框架和问卷设计可作为测量成人健康行为的参考依据,但在应用时要注意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作者:刘惠琳;金伟;魏晓敏;胡亚飞;顾沈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护理进展

    本文回顾近10年来国内的相关报道,总结出引起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是:食管的解剖特点、全身营养状况、手术中操作方法、吻合口周围感染、术后患者进食方式和方法不当、心理社会因素等,并综述了国内的护理措施与进展,为降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术后护理中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促进食管癌患者的康复提供依据.

    作者:杨慧敏;汤淑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连云港市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效果评价

    目的 评估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对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认知正确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学生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和行为形成情况的基线调查,并在创建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了4.95%,健康行为认知正确率提高了近4.91%.干预前知晓率低的前3个知识点知晓率在干预后均提高了10%以上.结论 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活动对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认知正确率是有效的.

    作者:钱正军;孟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上海市宝山区《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实施《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情况和效果,为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在宝山区抽取各类公共场所100余家,在新旧版《条例》实施过程中每年进行实施情况和效果的监测.结果 新旧《条例》实施后有控烟资料的场所占比都比实施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旧《条例》实施6年后曾有明显下降(P<0.05).有禁烟标识的场所占比变化不大,但新《条例》实施后有明显提高(P<0.05);有烟具、烟蒂和吸烟场所的占比基本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新《条例》实施后进一步大幅下降(P<0.05).劝阻吸烟的占比在旧《条例》实施后有大幅度提高(P<0.05),但中间有所波动.结论 宝山区实施《条例》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新《条例》的效果尤为明显,但也要注意《条例》效果消退的可能.应加强宣传和监管,并持之以恒.

    作者:蔡忠元;倪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健康行为监测专栏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过去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传染病、严重的营养不良等在世界范围内渐趋减少或绝迹.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负面影响给居民健康带来了危害.另外,社会和家庭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社会负担逐渐增加,使得行为问题以及与行为有关的躯体疾病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

    作者:顾沈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上海市居民健康行为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目的 构建上海市居民健康行为监测指标体系.方法 基于健康行为的生态学模式理论,利用文献分析法初步构建居民健康行为监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和多次专题会议讨论,确定健康行为监测三级指标体系.结果 确定的上海市民健康行为监测指标体系共包含基本健康行为、预警行为、卫生服务利用行为和避开环境危害行为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健康行为监测指标体系较为科学、合理,但仍需经实践进行检验修正.

    作者:胡亚飞;潘新锋;吴贞颐;康凯;魏晓敏;刘惠琳;陈德;金伟;丁园;顾沈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杂志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