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论关木通及其复方制剂的肾损伤与防治

李廷广

关键词:关木通, 肾损伤, 防治
摘要:现代人误以为中草药及中成药均安全、无副作用,属绿色药品,所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乐于使用,可近来有不少反映某些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并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报道,其中较引人瞩目的便是关于使用关木通使人发生肾衰竭的报道,有资料表明仅2000-2004年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就收到龙胆泻肝丸含关木通在内的药物不良反应270多例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垂体腺瘤切除术后的观察护理

    垂体腺瘤是一种较常见的生长缓慢的颅内肿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人.患者多以内分泌和视力视野改变为主诉就诊,由于我区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人们对此病的认识不足,早期常误诊误治.

    作者:斯朗措姆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远期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等优点,现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支架植入对血管壁造成损伤,支架与动脉壁接触部位的内膜过度增生,容易发生术后再狭窄,大大影响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远期疗效,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大健康宣传力度,对病人及家属提供系统的健康教育,以减少术后再狭窄或推迟再狭窄的发生.

    作者:钱茜;吴亚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如何减轻静脉输液疼痛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但作为一种损伤性操作,常常引起疼痛,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的信心.减轻输液时的疼痛利于患者进一步配合治疗,保证用药的顺利,促进患者健康.现对引起输液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作如下分析.

    作者:容杰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青光眼的急救与护理进展

    青光眼是眼科典型的心身疾病,根据对临床分型的分析,在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主要的青光眼类型之一,其发病率与眼的解剖特征有关,特殊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社会因素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了解青光眼的各型特征、临幢硐?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应用合理的护理方法,对减少青光眼的致盲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桂菁;贺春萍;管秀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发生腹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胃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的优越性日渐显著,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所以主张EN为主要营养方式他们需要通过鼻饲来进行肠内营养.

    作者:石振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食管癌重建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护理

    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及贲门癌切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可高达38.1%-53%[1].我院于1995年-2005年近10年问在食管及贲门癌手术切除食管重建治疗中共发生吻合口瘘12例,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壮筋束骨丸的质量控制

    壮筋束骨丸是由临沂中医院骨科研制并应用多年纯中药制剂,由淫养藿、杜仲、穿山甲、骨碎补等几十味中药组成,具有补养肝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束骨定痛等功效,用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膨出,外伤性脊椎炎、骨质疏松等引起的腰疼腿疼,坐骨神经疼,肢体麻木等,效果较好.为有效地控制其内在质量,我们对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智;胡怀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白塞氏病的治疗和护理原则

    自塞氏病是一种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的炎症性疾病,除出现口腔、皮肤、眼、生殖器损害外,尚可出现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等多系统病变.病因不清,一般认为某些细菌、病毒感染促发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皮肤针刺反应是特异性临床表现.

    作者:丁续荣;王孔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进展

    1.中药类近十年来我国在中成药治疗前列腺增生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将祖国医学的传统配方用现代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和病理学等技术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阶段,进行去粗取精优化配方.用现代化的中药提纯技术制成高效、低量的冲剂或胶囊,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百成;米振国;王东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胸腰椎术后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8例胸腰椎术后并发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以下护理与措施:做好禁食期间的口腔护理,保证胃肠减压效果,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合理的输液管理,防止电解质紊乱,加强翻身、变换体位.8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胸腰椎术后急性假性肠梗阻要获得治疗的成功,除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外,精心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倪美英;刘巧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与体会

    近几年来全球性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迅猛发展,一个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医疗服务正步形成,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个全球性理想,将是我们追求的高目标.

    作者:刘淑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自理理论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缩短肛门排气时间的应用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缩短肛门排气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总结了胃大部分切除病人62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自理组、对照组,各组31例.两组病人均做好术前术后常归护理,自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自理理论,根据病人不同的自理能力实施完全代偿系统,部分代偿系统,支持-教育3种护理系统进行相对应的护理.结果:自理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理理论有利于病人主动参与医疗护理过程,提高病人术后自理能力,促使各系统功能尽早恢复.

    作者:徐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鲁米那过敏反应1例

    1.一般资料患者郝某,男,48岁,因门脉高压症与2005年7月12日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据术前医嘱术前30分给予肌注鲁米那0.2,阿托品0.5,给药后半小时患者自觉手足瘙痒未引起重视,随后在全麻下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术日晚发现手足皮肤潮红,给予地塞米松10mg小壶加入,术后第2天手足及会阴部出现水疱,请皮肤科会诊后应用氢化考的松100mg静脉点滴,此后出现水疱破溃,诊断为红皮病型药物疹(剥脱性皮炎).

    作者:刘燕琴;李兆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静脉滴注维生素K1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维生素K1主要用于凝血酶原过低症、维生素K缺乏症、阻滞性黄疸、肝病出血、新生儿出血及其它各种出血等.我院于2005年3月12日发生1例因静脉滴注维生素K1致过敏性休克,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柳明;王林;田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碘仿甲硝唑混合在干槽症治疗中的应用

    在口腔颌面外科牙拔除术中以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拔除术为复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较多,尤其是干槽症.国外报告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干槽症发生率为0.5%-68.4%,多数报告为25%-30%.国内报告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干槽率为4%-10%[1],目前我科以碘仿甲硝唑混合治疗干槽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亚阁;谢燕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浅谈急诊室急救与手术室的护理衔接

    创伤急诊是急诊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发生突然,病情复杂、危重,且可能病员数量多,因此尤其显得急诊处理的重要性.回顾近7年的病例资料,总结出判断病情等级、保持呼吸道通畅、开放有效通道、安全快速转运、如实交接是急诊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沈玉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酚妥拉明治疗肺原性右心衰竭30例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35-76岁之间.肺心病史:5年以内者9例,6-10年14例,11年以上7例.30例均以肺心病心衰、呼衰入院.多数病人反复出现心衰,一般均经用抗炎、祛痰、吸氧、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疗效不满意.

    作者:端木鲁健;冯子彦;梁衍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体会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科自200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消化性溃疡病人458人,其中50岁以上的有156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6例患者,其中男95例,女61例,年龄50-88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5例,胃溃疡46例,复合溃疡5例,全部病例均经胃镜证实为活动期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43例,占92%.

    作者:华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纳洛酮救治急危重病的新用途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拮抗剂,原主要用于吗啡中毒.近几年来,随着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发现该药对诸多急危重病的救治,疗效相当满意,本文就纳洛酮在新生儿窒息综合征、婴儿蒙被综合征、急性脑外伤、心肺脑复苏、各种原因所致休克、急性洒精中毒、急性有机磷中毒、重度中暑等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作者:苏敏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婴儿抚触的护理

    抚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医疗技术,通过对婴儿皮肤感官的温和刺激,促进新生儿体重的增长(尤其是早产儿)改变睡眠节律、提高应激能力、促进婴儿识别能力和运动能力.襁褓中的婴儿是抚触的佳时机,是好的促进其成长发育的方式.抚触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母亲的呵护和关爱性的抚触会使婴儿产生安全感,逐步成为幸福、自信、富有感情的人.婴儿脑部处理触觉的区域发展快,密切的身体接触能促进情绪的调适以及各种感觉的统一.

    作者:吴昊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主管:

主办: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 国际中华名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