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循环术前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

邵建芬;吴静

关键词:
摘要:体外循环手术作为一个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如果机体的应对能力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有效地控制应激,就会产生心理挫折,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忧郁等负性情绪.我院自2004年4月-2006年12月共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86例,这些病人在术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现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手外伤清创术的配合及体会

    近年来,由于割裂、挤压、车祸、木工、电锯操作或爆炸等诸多原因使手外伤患者突增.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70例外伤手术患者.术后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陆春燕;杨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分娩过程中母婴传播HIV阻断措施

    分娩时母婴传播HIV是儿童感染HIV的主要传播途径,占HIV阳性儿童的50-80%,产时对婴儿的全面防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断HIV向婴儿的传播.

    作者:孙娟;谢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

    强直性脊柱炎(AS)是脊柱、骶髂关节及邻近躯干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造成患者活动障碍、躯干畸形,严重者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该病发病年龄10-40岁,男性多发,有明显得家族聚集性[1].因此,早期积极治疗并规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患者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非常重要.

    作者:王晔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纽曼系统对自血病人护理的适用性

    癌症是一种身心疾病,尤其是白血病.就其发病迅速,恶性程度来说,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影响很大.纽曼护理模式是将人看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完整的个体,与周围环境互动并维持平衡.当系统稳定的环境因素压力源改变过大而破坏平衡时,护理可通过三级预防措施,来帮助患者维持或重获健康.

    作者:刘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体外循环术前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

    体外循环手术作为一个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如果机体的应对能力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有效地控制应激,就会产生心理挫折,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忧郁等负性情绪.我院自2004年4月-2006年12月共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86例,这些病人在术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现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邵建芬;吴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激励机制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激励机制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手术室实行奖惩制度,对工作表现好的、有突出成绩者给予奖励,对带教教师、各专科组长工作突出者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中违反操作规程有错误缺点者给予惩罚;对工作不细心,造成器械物品损坏或丢失者按规定赔偿;对病人投诉者严惩.结果:护士工作热情提高,病人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连续3年达100%.手术室没有事故发生.结论:采取激励机制管理有利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华金凤;马艳;徒福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护理

    我科于2002年1月-2004年12月,用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通过临床护理,全部病例近期疗效满意.临床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治疗的护理、正确体位的护理、正确的康复指导等,使病人尽早康复.

    作者:杨静;王颖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加强护理成本管理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医院分类管理的实施,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加强财务管理[1].成本和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基础的概念和管理手段之一.成本管理不仅适用于企业,而且适用于医院[2].

    作者:孙军霞;冯红玉;吴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经口气管插管双固定法在临床中应用观察

    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抢救危重病人的有效手段,而固定是插管成功的保证[1].此操作简单迅速,但不易固定,现介绍一种扁带加真丝胶布双重固定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

    作者:程晓红;吴静;俞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托吡卡胺滴眼液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因右眼视物不见5天,门诊以右眼玻璃体积血于2006年12月2日收眼科住院治疗.查体:体温36.4℃;心率70次/分,律整,心音有力;呼吸18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血压130/80mmHg.询问病史,有对青霉素、先锋霉素类、磺胺药过敏史,属过敏性体质.

    作者:李广兰;张凤英;李秀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保护性隔离措施对减少肾病儿院内感染率的探讨

    肾病患儿由于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致使机体抵抗力低下,同时病房的开放性环境、陪人、小儿体质等因素的影响,使肾病患儿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减少肾病患儿院内感染率,提高治疗质量,促进疾病恢复,小儿肾病房通过对住院非感染患儿实施一系列保护性隔离措施,使肾病患儿院内感染率由去年同期的10.56%下降至4.99%,效果显著.

    作者:梁运转;肖少芳;徐巧兰;莫瑛蕾;陈静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快速静脉穿刺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快速静脉穿刺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清醒的住院输液病人550例,在患者双侧上肢静脉分别接受常规静脉穿刺和快速静脉穿刺,两种方法对比.结果:快速静脉穿刺疼痛明显轻于常规静脉穿刺,两种方法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快速静脉穿刺法疼痛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秀金;孙倩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膨肺吸痰法在ICU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和影响.方法:将ICU 58例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采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双肺呼吸音听诊情况、潮气量、气道压力,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潮气量、气道压、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吸痰法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的低氧状况,使潮气量增加,气道压下降、氧饱和度明显上升,有效促进痰液排出,对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希华;李艳艳;贾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小儿手部烧伤的早期功能康复护理

    小儿手部烧伤由于皮肤、骨骼生长发育的特点,畸形产生早且严重,较成人致残率高.因此,治疗上要强调早期功能锻炼,预防继发性功能丧失,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对近1年来收治的76例小儿手部烧伤患者实施医护结合的早期功能锻炼,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晓春;周琴;陈改莉;石雪芹;邹小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各种组织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的护理

    目的:探讨各种组织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带蒂皮瓣、肌瓣或肌皮瓣修复各种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通过35例患者的护理小结、术前心理护理、照相、供受皮区准备、术后皮瓣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35例,均全部成活,术后3-8周康复出院,效果好.结论:带蒂皮瓣、肌瓣、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完善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作者:彭德芬;彭颖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是目前疗效肯定的方法之一,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为具有可预测性、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等特点,被广大患者接受.

    作者:叶静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主动脉夹层介入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2006-2007年对27例证实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住院病人通过介入方法进行腔内隔绝术的治疗和配合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支架置入成功,1例患者术后因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患者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程时间短.结论:通过介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腔内隔绝的治疗和护理配合,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近期疗效好.

    作者:平秀琴;黄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浅谈医院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环境的建立给医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带来了新的理念.医院图书馆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静止状态的印刷型文献收藏基地,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收集各种载体信息的有序的、开放式的、具有各种功能的信息服务系统.

    作者:顾晔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白血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反应的调查与护理干预

    白血病是一种克隆性起源,多能干细胞或很早期的祖细胞(髓系或淋系)突变而引起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它是由于血细胞中,主要是白细胞某一系列的细胞异常肿瘤性增殖,并在体内各组织、器官,如骨髓、肝、脾、淋巴结等脏器有广泛侵润,外周血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数减少,导致贫血、出血、感染和侵润等征象的一种疾病.

    作者:金雪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穿刺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外周浅静脉穿刺是临床常见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也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特别是在抢救重危患者时更是分秒必争,如何稳、准、快地将药品输注到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体内,一直是护理工作中关注和研究的内容,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现就老年人外周浅静脉穿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顾亚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主管:

主办: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 国际中华名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