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双燕;赖金枚
目的 探讨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有效的护理和护理.方法 在医疗实践中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达到佳的护理和预防效果,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结论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病因预后受诸多因素影响,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和对家人指导,改善患儿预后,减少易感因素,并让家人拥有健康的理念和行为,重点放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上.
作者:张秀娟;李红;姚瑶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 43 例,对照组患者 41 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中的43例患者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41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固定效果,比普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在今后的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应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李栋;宋晓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医学生作为医院的输入人才,医生这个岗位承担着病患生命的重担,对医生的专业水平要求非常高,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直接关系着病患的生命安全,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医学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当前医学生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医学生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促进病人顺利康复.方法:将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5人.观察组按健康教育路径表内容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可减少该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并可提高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认可,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作者:李晓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析使用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方法 将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治疗的出现有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28例,对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治疗,患者术后尿激酶融解深部残留血肿.观察患者术后的存活率以及术后的治疗效果,手术的预后情况,术后的并发症等,并对患者进行为期 3-6 个月的术后随访患者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等.结果 28 例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有 26 例患者中存活,1例患者由于脑干功能衰竭死亡,而1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患者在术后12h进行颅脑CT查看颅内血肿情况,血肿清除>80%的患者有21例,60%以上的患者有26例,占位效应都有明显减轻,总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在对患者术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疗效评估,功能恢复到Ⅲ级以上的患者22例.讨论 使用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仅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存活率高,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李守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呼吸功能锻炼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 66 例 COPD 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3),两组均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加行缓解期呼吸功能锻炼,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6个月,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6MWT距离均显著提高,CAT评分、呼吸困难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有利于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陶冰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脑出血合并脑梗死是指出血与梗死相继发生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合并脑梗死是一种混合性中风,各种原因所致的疾病,治疗并不矛盾,终治疗通路是统一的,预防迟发性损害,防止神经细胞受损,恢复缺血区血供,改善脑细胞神经功能.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早期及时的治疗能够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脑组织再灌注,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在过程中难以避免继发脑出血的可能,如何科学合理的为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的患者进行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人员思考的问题.笔者总结21例脑梗死继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护理工作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万志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实施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84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实施手术的患者,对其静脉血栓的预防过程中实施了主动被动功能锻炼、保持静脉血回流通畅、重要熏蒸以及药物预防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研究,只有4例患者出现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约为4.76%.其中4例患者在膝关节水平以下出现肿胀,考虑为股浅静脉血栓,4例在大腿中部以下出现患肢肿胀,考虑为股静脉血栓形成.4例患者经过抗凝、溶栓治疗后疼痛症状及下肢肿胀情况基本消失,未见有表浅静脉曲张.结论: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对这类患者进行认真观察,做好评估,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血栓出现几率.
作者:徐丽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建立有中医特色的OSCE模式在评价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护理大专生和本科生临床能力中的应用.方法 结合文献研究法与德尔菲法,建立有中医特色的OSCE模式,并选取87名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护理大专生和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实习结束前组织OSCE测评,对考试成绩、考试难度进行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护生对OSCE考试总体设计和考核效果的评价.结果 OSCE考试总体平均成绩为77.20±5.08,总体难度系数0.76,整体难度适中.护生对于本次OSCE的设计和效果较为满意.结论 有中医特色的OSCE模式可客观全面反映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护理大专生和本科生临床能力,可为护生综合能力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杨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克霉唑乳膏联合高锰酸钾溶液对足癣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队收治的足癣病人中筛选出120例,按照病历号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克霉唑乳膏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克霉唑乳膏联合高锰酸钾溶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86.7%,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58.3%.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差距,P<0.05.结论:克霉唑乳膏联合高锰酸钾溶液治疗足癣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等措施,对残疾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减经致残因素造成的不便,以尽量提高其活动能力,达到基本生活能自理、重新参加社会活动等效果.康复护理:除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内容外,还应用各科专门的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残余机能的恢复.本文就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秦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男性关注个人仪容,男性美容整形受到人们的认可,成为较普遍的整形外科手术.本文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5654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对男性美容整形的特征及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拓宽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侧隐窝注射臭氧配合口服扎冲十三味对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50例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侧隐窝注射臭氧配合口服扎冲十三味丸治疗.结果:显效2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结论:侧隐窝注射臭氧配合口服扎冲十三味丸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晓改;高萍园;崔海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耳鼻喉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耳鼻喉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第一、三、五、七天时的疼痛评分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在护理干预后第三、五、七天的疼痛评分与干预后第一天比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病人的第五、七天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第五、七天疼的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的满意度(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耳鼻喉手术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Gli-1转录的特异性阻断剂GANT-61对胶质瘤细胞作用效果.方法:用GANT-61处理血清培养分化状态的BGSCs,用DMSO做对照组.观察对裸鼠致瘤能力是否改变.结果:GANT-61阻断后能明显抑制Gli-1的转录活性,细胞活性受抑制,丧失致瘤能力.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GANT-61能通过抑制Gli-1的转录活性而阻断HH信号通路,丧失致瘤能力 .
作者:范菁;马力;刘伟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 46 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实施常规血液检验,对比两组受检者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 4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DW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46名健康者(P<0.05);而MCH水平和MCV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血常规检查中筛查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平均红细胞体积能够有效鉴别和诊断缺血性贫血患者,且操作简易,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临床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武洪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针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除去主观的医疗条件,分析影响因素,并个性化的解决. 方法: 观察患者的主要需求和心理,解决根本问题.让患者和医护人员积极配合,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结果: 糖尿病患者正确认知糖尿病,消除影响因素,生活质量得到保证.
作者:程文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深入研究分析胃肠肿瘤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CNP)的治疗效果,并针对调研结果给出可行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案,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108名符合要求的胃肠肿瘤住院患者参加调研,将所有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胃肠肿瘤患者住院时间为(11.25±1.52)d,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且住院费用更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提高胃肠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推广至临床治疗.
作者:余树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诊治方案.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8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并会归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状况,经过药物和手术治疗,56例康复,30例有效,2例无效.结论 临床及时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进行诊断,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措施,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机率.
作者:赵金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60 岁)在生理功能及生化反应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故对药物的反应及体内过程也发生了改变,对药物的敏感性提高,不良反应一般较青壮年表现更为明显[1].因此,对老年人合理、安全和有效的使用药物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杜雪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