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

张文珍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安全问题, 对策
摘要:分析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强调应加强护理安全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手术室规章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俯卧位通气在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中的护理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氧合疗效及护理.方法 收集我科38例各种原因导致的ARDS患者均符合应用俯卧位通气并实施相关护理措施,比较不同时间段PH, PaCO2 ,及PaO2值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俯卧位通气后,患者血气分析示,氧合状况明显得到改善,缩短拔管时间,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俯卧位通气能明显改善患者氧合情况,促进肺部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在实施过程中并妥善固定导管,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文俊;王艳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57例外阴、宫颈病变的细胞病理诊断分析

    本文评价细胞病理学检查在外阴、宫颈病变的细胞病理诊断价值.对157例外阴、宫颈活体组织及宫颈、阴道细胞涂片进行组织病理及细胞病理诊断.说明细胞病理检查能较好地反映病变性质,对外阴、宫颈病变能够作出初步诊断.

    作者:鲍双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疗护理风险认知研究

    在我国的医疗方面人们的自我保护认知随着高新技术的运用而逐渐的加强.然而由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我国在临床护理中的法律纠纷逐年增加,医疗护理承受的风险也在增大.护士这个职业比较的特殊,这也就决定了它是一个相对风险较高的行业,尤其对于刚进入医院的护士,由于他们的年纪较小、同时实践经验少,是护理行业中风险高发的人群.本文为降低护士在护理中的风险,针对护理风险认知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李欢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情景记忆特点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情景记忆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双盲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在我院睡眠呼吸障碍专科就诊并进行夜间8h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的90名OSAS患者(轻度OSAS组、中度OSAS组和重度OSAS组,各30例)以及30例对照组应用听觉词汇学习测验(AVLT)评估情景记忆.结果:四组之间AVLT测试中即刻记忆、延时回忆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认回忆测试成绩无差异(P>0.05).结论:OSAS患者的情景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延时回忆能力显著下降为特点,而再认回忆影响不明显,提示OSAS显著影响了患者记忆的编码及储存,而学习能力尚未损害.

    作者:付晔;安敏飞;何金彩;敬攀;王晓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试析社会药剂师与临床合理用药

    药剂师的主要职责描述如下: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参与查房和会诊,参与危重病人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指导护士做好药品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协助临床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提供有关药物咨询服务,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结合临床用药,开展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研究.这从中揭示了临床药师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关系.

    作者:吴筱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人体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人工破膜后应用安定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选择我院2014级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90例作为分析对象,将着90例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45例.常规组学生采用常规的人体组织学实验教学,即常规的图片教学、实验动手教学;实验组采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进行人体组织实验教学.结果: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进行教学的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89.7±9.2)与常规组学生的理论成绩(88.9± 9.7)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学生的实验平均成绩(94.2±5.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实验平均成绩(67.9± 9.7),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问卷形式对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普遍认为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能够显著的提升学习效果,对整个实验教学有着显著的帮助.结论: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人体组织学实验教学当中有着明显的效果,能够直观的给学生显示显微镜下的图像,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人体组织学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现学生的学习潜力,值得在教学过程中借鉴使用.

    作者:李莉;管海辰;柳洁;饶利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析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小儿癫痫患儿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托吡酯治疗,观察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11%,优于对照组的88.68%(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优于对照组的13.23%(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保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伟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31例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指标.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31例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检验结果.结果:早期16例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全部治愈,15例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中有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0.00%;HBV感染、EBV感染、CMV感染、立克次氏体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是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结论:及早对患者进行确诊后给予有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斯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总结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就其护理措施及策略展开分析.结果:76例患术后发生并发症的62例,其中肝功能损害1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0例、急性胆囊炎12例、胆汁瘤4例、肺栓塞18例.结论:肝功能损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胆囊炎、胆汁瘤、肺栓塞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并发症,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是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王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引入护生志愿者入肿瘤病房对于优化优质护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护生志愿者进入肿瘤病房可行性、方式及活动内容 .方法:对在住院的52例患有肿瘤的患者发放问卷,以期了解肿瘤患者对引入护生志愿者参与优质护理的认同情况.结果护生志愿者在肿瘤病房开展了心理治疗、保健操、穴位按摩和基础护理等活动,志愿活动受到80%的患者的欢迎;志愿活动一般应安排在下午,以每周1次,持续时间1~2h为宜.结论护生志愿者进入肿瘤病房开展志愿活动对患者、志愿者本身及医院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胡丽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管饲膳食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管饲膳食的护理有效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患者出院前,观察其营养改善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管饲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营养改善情况明显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对照组患者为16.67%,观察组患者为3.3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季月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常规检验中运用末梢血与静脉血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所产生的效果差异.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进行血常规检验100例,依据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分为末梢血组和静脉血组各100例,病情将血液标本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在即时、1h、3h、6h存放后所得出的检测结果做比较.结果:在Hb、RBC、WBC等指标上,静脉血组值均低于末梢血组,p<0.05;以即时检测结果为标准, 3h检测结果中,静脉血个指标没有显著差异,在6h检测结果上,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中间细胞比例提升.结论:血常规检验通过静脉血采集检验的准确性更高,同时血液采集后应在3h内做检测,可以更好的保证准确性.

    作者:牟小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及自然分娩率的改善作用

    目的:研究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的影响,并分析对产妇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改善情况.方法:筛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入院待产的初产妇524例,在了解产妇的自我意愿后将其分为了实验组210例和对照组314例,分别对两组产妇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临床产前知识教育,并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情况以及产程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的比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产妇,且产程中的配合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相比较,两组产妇之间有显著差异,表明本次统计试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妇产前实施有效的助产士产前教育,能更好的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信心,并促进产妇的产程配合,并有效的完成其主动性配合,对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极大促进作用,在临床分娩护理中,可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马慧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疝气的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1.11-2015.11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4例疝气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一组17例患者采取传统修补术治疗设为对照组;一组17例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疗程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11.76%(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5/17),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具有痛苦小、出血量少、恢复迅速、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付同祥;苏振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胃肠外营养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输注肠外营养的非糖尿病手术患者共21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肠外营养液,将胰岛素直接加入肠外营养液中输注或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途径输注肠外营养液,将胰岛素直接加入肠外营养液中输注或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法.统计并比较两组不同的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及胰岛素输注方式在营养液输注前1h、输注后1h、4h、12h及输注完毕后2h的各时段所测血糖水平变化.结果:在输注前1h和输注后1h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输注后2h、4h以及输注完毕后2h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的非糖尿病手术患者选择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治疗方案能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军静;李少荣;朱培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儿科输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分析

    目的 观察并探讨儿科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300例儿科输液室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护理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护理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评估患儿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 护理组满意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结论 在儿科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规范护理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推动作用.

    作者:李淑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清淋汤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清淋汤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清淋汤进行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87.50%,观察组为90.63%,组间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2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8.1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清淋汤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症患者进行治疗,效果与西药无差异,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经济性强,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严梅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养生与日本书道

    1 日本书道起源于中国百济( 公元前 18 年 ~660 年,又称南扶余) 是古代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国家,其第十三任君主近肖古王曾派阿直岐、王仁等人到日本传播儒教和汉字,此时正值日本的大和时代,百济国成为传递中国的汉字、佛教、制陶技术等文化至日本的友好媒介.

    作者:陈岩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用于ABO正反定型的红细胞的制备和检测

    在红细胞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系统发现早,应用广,与临床输血关系密切,重要,其次是RH系统. 所以红细胞ABO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可能非常的剧烈,而且病人样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血型的检测错误,所以必须采取正反定型进一步测定血型和相互验证,以提高血型检测的正确性,确保红细胞输血安全. 使用红细胞稀释液保存压积红细胞可以更好的保存压积红细胞,使得压积红细胞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稳定,增加长距离运输的可行性,也方便临床检验科使用,更好的配合我们RhD血型定型试剂卡使用的方便性.苏大赛尔公司生产的ABO、RhD血型检测试剂卡配套使用ABO红反定型细胞要求浓度在1%,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红细胞浓度均在3%左右,临床上通常使用生理盐水稀释,无法长期保存,需每次在使用时配置,使用不便,本产品的研发,可以将红细胞浓度稀释,并且保存期延长至2个月以上,不仅解决了红细胞浓度问题,也使得临床操作简单方便.该产品不仅自身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而且作为血型卡的配套产品,增强了血型卡的可操作性,推动血型卡的销量.

    作者:陶庭磊;钱礼顺;纪耀勇;张锦程;朱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34例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护理探析

    本文探讨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针对34 例高龄胃癌患者均给予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表明34 例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经术后护理后,其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均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 23.53%(8 例),护理满意度高.说明胃癌患者实施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后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洪妍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