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癌预后的多因素COX模型分析

姜泊

关键词:
摘要:本文应用COX回归模型(COX regression model,简COX模型)对125例大肠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筛选出对大肠癌预后有显著影响的3项指标,建立了大肠癌术后生存预报的数学模型,并探讨了COX模型的临床应用,为大肠癌预后的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相关文献
  • 胆汁淤积性瘙痒的原因

    瘙痒是一种很痛苦的症状,常并发于肝胆疾患引起的肝胆淤积综合征.胆汁淤积性瘙痒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它不仅妨碍正常的活动,甚至引起失眠和自杀倾向.这种瘙痒是肝移植的一个指征.胃肠病学家面对这类问题常因缺乏合适的选择,无法使病人得到根本缓解而感到无能为力和丧失信心.以往采用的Heroin法(如血浆活性碳吸附再灌注,使部分胆汁体外分流)表明常规的抗瘙痒治疗通常是无效的.如果仍采取经验性处理的原则,而不是在明确致病机理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理论,这种令人棘手的情况可能还不会在根本上得到解决.

    作者:Jones EA;Bergasa NV;邹明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小儿上消化道金属性异物31例的内镜处理

    我院自1992年~1996年4年间共收治小儿上消化道异物54例,其中金属性异物31例,均经内镜取出,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克俭;蔡娟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78例病因及心电图改变分析

    本文总结我院自1991年至1995年以来60岁以上78例患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老年病人,以期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上寻求规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建宜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受体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p)不仅可以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而且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但Hp如何致病尚未阐明.因此Hp与宿主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作者:钱可大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5'核苷酸磷酸二酯酮同工酶V和甲胎蛋白联检对肝癌诊断意义的评价

    为评价血清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V(5′NPD-V)和甲胎蛋白(AFP)联检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意义.本文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90例PHC和84例良性肝病患者血清5′NPD-V和AFP浓度(≤25ng/ml为阴性).结果显示PHC患者血清5′NPD-V和AFP的阳性率分别为77.8%和76.7%,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0%,显著高于任一单项阳性率(p<0.05),5′NPD-V在AFP阴性或低浓度升高的PHC中阳性率为59.5%.从而提示5′NPD-V有助于AFP阴性或低浓度升高PHC的诊断,两者联合检测显著提高PHC的检出率.

    作者:陈俊忠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第六届全军消化病学术会议纪要

    第六届全军消化病学术大会于1997年5月26~30日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召开,与会代表250余人,来自全军137所单位,并特邀了国内相关学科的著名专家十余人参加,本次会议选收的论文共516篇,大会宣读55篇,军内外专家共作了专题讲座14次,就有关肝纤维化、病毒性肝炎、Hp、胃肠肿瘤相关基因、基因治疗等消化学科的新进展向与会代表做了介绍,现将大会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再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目前仍是治疗直肠癌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可达35%甚或更高.局部复发不但是影响直肠癌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而且能造成病人的极端痛苦,引起会阴部及骶前持久性剧烈疼痛.为防止直肠部局部复发,国内外目前多采用术后化疗和放疗,但副作用大,解除临床症状不彻底.我们采用的直肠癌局部复发的再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伯亚;周正端;鞠群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雌二醇和泌乳素的变化

    本文对伴有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男性患者30例和肝硬化男性患者30例检测血清雌二醇和泌乳素水平,探讨二者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雌二醇和泌乳素均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加(P<0.01),原发性肝癌组两种激素水平较肝硬化组亦明显增加(P<0.01).提示,在肝硬化基础上的原发性肝癌形成过程中,雌二醇和泌乳素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文奇;王义国;彭宪宝;陈珠峰;王民玉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再感染与溃疡复发

    为明确本地区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再感染和溃疡复发情况,本研究以14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尿素酶、组织学及细菌培养),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根除后共184例进行2年定期随访,并配合随机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指模技术鉴定Hp复发与再感染.结果发现:Hp根除后第1、2年再感染率为0.55%和0.56%;Hp持续阴性者仅有1.1%溃疡复发;全部病例未发生溃疡出血,而同期Hp无根除的对照组2年溃疡累积再出血率为26.6%(P<0.005).结果证明,成人患者Hp根除后对Hp再感染不易感,发展中国家Hp根除后再感染率也相当低,以预防溃疡复发为目的的Hp根除疗法同样适用于高Hp感染率地区.

    作者:崔毅;胡品津;陈旻湖;陈为;刘思纯;李初俊;曾志荣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血清癌胚抗原浓度与大肠癌分期的关系

    1965年Gold等首先从人结肠癌组织提取到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并命名为癌胚抗原(CEA).它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为200,000.Gold等并于1969年建立了CEA的放射免疫分析法,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近30年来,CEA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大肠癌的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等.本文报告61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浓度与其病理分期的关系.

    作者:范义湘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专题学术研讨会纪要

    1997年4月21日至25日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专题学术研讨会,大会收到348篇论文,分别来自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全国各省市;出席会议正式代表430余名,列席代表近百名,大会特邀全国消化界的60余位著名专家莅会指导.大会采取专题报告、大会发言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作者:周殿元;张万岱;王继德;徐克强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奥曲肽治疗非食道静脉曲张性顽固性消化道出血

    生长抑素八肽即奥曲肽(Octreotide)商品名善得定(Sadostatin)治疗食道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效疗良好,我们对此已作报导[1],但对非EV性消化道出血国内外报告甚少,此类出血原因很多,临床常见,部分病人常规药物治疗效不佳,我们用奥曲肽治疗止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瑜元;贾林;聂玉强;赵丽容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二甲基甲酰胺中毒4例临床分析

    二甲基甲酰胺属于低毒类毒物,它广泛应用于皮革和染料工业生产中,近年来在国内均有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我院于95年7月收治4例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病人,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田玉琴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膈疝死亡1例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产后1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上腹持续性疼痛,频繁呕吐,呼吸困难.发病2小时送至当地基层医院.因诊断不明,病情不断加重,于发病10小时转送我院.入院时查体:T36.8℃,P120次/分,R38次/分,BP8/4kPa.神清,急性病痛苦面容,呼吸浅促,口唇紫绀,气管明显右移,左侧胸廓饱满,呼吸音消失,右侧呼吸音增强,腹平软,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急诊疑气胸予左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穿刺,见高压气体喷射而出,行胸腔闭式引流后收入院.

    作者:李俊达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临床观察

    本院应用生长抑素(瑞士Serono公司产品,商品名施他宁)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24例,止血有效18例,占75%,出血未控制6例,占25%.止血起效时间6~18小时,出血停止8~48小时,未发现不良副反应.临床显示,施他宁具有高效、安全、方便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比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许燕萍;邱小蕾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关于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

    1.我国幽门螺杆菌(Hp)研究现状:(1)Hp在我国普通人群中的感染率在50%~80%之间,属于高感染国家,可经口传播;与居住条件、人口密度、饮食卫生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尚不明朗.(2)高毒力株比例较高,但尚缺乏多地区多中心的大规模对照研究;未产生公认的分型系统;现有资料表明我国Hp菌株对甲硝唑耐药率较低;Hp的形态变异在致病与治疗中的作用已开始受到重视,但纯变异株的不易获得限制了研究的深入开展.

    作者:周殿元;张万岱;王继德;徐克强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病原学基础与应用研究

    近三年我们主要进行了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病原学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现分述如下.(一)病原学研究1.人胃螺杆菌的分离培养:我们首次从一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成功地分离到一株人胃螺杆菌(Helicobacter heilmani,Hh)并观察到此菌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混合感染存在,Hh直径0.3μm(在扫描电镜下测量),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并有很强的尿素酶活性.

    作者:陈晶晶;张建中;蒋秀高;杨昭徐;梁还霞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体外感染人胃上皮细胞对白介素8和CD54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用幽门螺杆菌(Hp)刺激胃上皮细胞(KatoⅢ细胞),并检测Hp感染的证据,细胞因子产物和ICAM-1的表达,结果提示Hp感染的胃上皮细胞有产生具生物活性的白介素-8而引起急性炎症相关改变的能力,并且能表达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54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作者:Crowe S.E;Alvarez L;Dytoc M.et M;薛佩莲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287例幽门管溃疡的临床及内镜分析

    幽门管溃疡为一特殊类型的溃疡.我院从1985年12月~1995年12月十年间共检查胃镜41254人次,其中检出幽门管溃疡287例,同期检出胃溃疡129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2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毓荃;葛政举;华国平 刊期: 1997年第02期

  • 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的免疫发病机制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减少,其中的免疫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PA-IgA)及血小板数进行了测定,同时观察了11例肝硬化患者脾栓塞后血小板数及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理.

    作者:王秀敏;董洪林;付春彬;李瑞清 刊期: 1997年第02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