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探讨

许恩健

关键词: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治疗现状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局部应用抗炎类药物、止痛剂、腐蚀剂、局部封闭、激光治疗,全身性应用抗病毒、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维生素等适用于病因独特、局部用药疗效不佳者,中医常用药汤、穴位注射、药贴、耳穴压豆等治疗RAU.

    作者:张文博;夏士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恶性肿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

    恶性肿瘤患者病痛对生活影响非常大,实际的生活质量并不是非常理想,大多数患者存在着恐惧和焦虑心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提高,提升护理质量,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信心,增强实际的治疗效果.本文对恶性肿瘤护理中人文关怀作了分析,为营造良好的医护关系打下了基础.

    作者:伏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玄龙止咳颗粒治疗亚急性咳嗽(阴虚肺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玄龙止咳颗粒在治疗亚急性咳嗽(阴虚肺燥证)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亚急性咳嗽患者(阴虚肺燥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予玄龙止咳颗粒免煎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34例,予氯雷他定口服治疗,评价其在治疗亚急性咳嗽(阴虚肺燥证)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结果有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比较:治疗组各症状较对照组减轻更为显著,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安全性分析: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玄龙止咳颗粒可有效地改善亚急性咳嗽(阴虚肺燥证)的咳嗽、咯痰等症状.

    作者:刘一诚;戴彭辰;何成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到我院外科室行断指再植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基础医疗之上,给予对照组患者相应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舒适护理,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血压、心率等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围手术期间的焦虑恐惧心理,提高患者信任度和断指成活率.

    作者:穆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微小癌中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并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小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未分化癌0级0例,1级12例,2级13例,3级5例;滤泡状腺癌0级0例,1级9例,2级10例,3级11例;乳头状癌0级12例,1级5例,2级0例,3级2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性高、时间早,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聂丰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

    评价医院管理必须要参考的一个标尺为护理安全.针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发病特点,患者在接受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以及医院的设施设备等各方面都可能造成护理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政策,对于出现的护理问题作出应对.优化护士的专业知识,法律意识,提高用药安全,完善设备设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避免护理事故,给就医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作者:马北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于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收治于我院的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88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常规组患者44例给予传统护理;研究组患者44例给予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18%(41/44);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9.55%(35/44).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而言,给予患者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良好改善.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丁梦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窝沟封闭术在儿童龋齿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术在儿童龋齿预防中的临床效果,为儿童乳牙龋齿的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窝沟封闭术治疗的1452例儿童,共4395颗牙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35例2198颗牙齿,对照组717例2196颗牙齿.对照组行常规窝沟封闭术,观察组行釉质窝沟封闭术.后将1452例患儿术后进行随访6个月、12个月、24个月,记录两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封闭剂存留率及龋病降低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封闭剂存留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个月、12个月、24个月龋齿发生率分别为6.26%、8.03%及9.80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89%、11.44%及14.22%,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釉质窝沟封闭术可显著性提高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其防龋齿效果优于常规窝沟封闭术,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于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系统追踪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实施系统追踪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建立系统追踪管理督查小组,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33例患者为观察组,并设201 3年5月~2014年4月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2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上报等情况.结果: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显著(P<0.05);而从其上报率比较,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系统追踪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保证其及时上报,推广意义大.

    作者:汤宁;孙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开展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等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实施术后精心护理之后,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有2例患者出现了关节僵硬,有2例患者出现了术后疼痛,并且发生了1例切口感染,但是通过为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发症都已经消失.结论:在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的过程中,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术后恢复.

    作者:曹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刀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手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究在超声刀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手术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88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44例在一般护理中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创伤水肿、感染、肺部并发症、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超声刀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的手术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患儿的手术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梁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试述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

    目的:针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不同的护理方式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46名肝胆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肝胆手术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新型综合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以及术后3天检验出的胆囊窝和肝下积液情况进行全面对比.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B起检验下的积液量也要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综合的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改善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徐玉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同期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同期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血压症合并胆结石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份—2016年1月份收治的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血压症合并胆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同期手术治疗,对疗效观察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痊愈,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包括腹腔大出血3例,肝功能衰竭1例,死亡率为10.0%.术后并发症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5%.结论:同期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血压症合并胆石症时需要对手术风险与患者肝功能加以评估,采取有效的手术方式,且术后需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与预防.

    作者:李文晓;任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集束化护理预防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预防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急诊科共收治患者1652例,2014年1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后,截止2014年12月,收治患者1785例.结果:改进后,转住院患者3日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手卫生抽检合格率、物品表面消毒合格率、门诊呼吸道感染入院前1周有急诊科停留史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开展集中束化护理,有助于降低相关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

    作者:马春仙;刘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诊外科手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和探讨急诊外科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48例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组(n=24)与非手术组(n=24),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治愈、好转或死亡)、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胃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选时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总治疗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和胃肠营养开始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出血量不多,并发症少或无.结论:通过采用急诊外科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有效地提高生存率,胃肠营养开始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感染性休克观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休克观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11月所收治的59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给予相关观察护理,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中,治愈患儿57例,所占的比例是96.6%;死亡患儿2例,所占的比例是3.4%.结论:小儿感染性休克给予观察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挽救患儿生命安全.

    作者:赵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人性化心理干预对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性化心理干预对行无抽搐电休克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60例(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进行焦虑情况的评定,并在治疗前完成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的监测,从而判断病人焦虑情况的变化状况.[结果]干预后研究者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血压、心率和呼吸与对照组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实施人性化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行无抽搐电休克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之处于合理水平,利于疾病的治疗.

    作者:李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6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治疗的279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9例透析患者中,死亡60例,占21.51%,其中死于心血管病32例(53.34%),脑血管病16例(26.67%),肿瘤7例(11.67%),严重感染3例(5%),低血糖脑死亡1例(1.67%).高血压、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代谢紊乱、贫血是与MHD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防治并发症可以降低透析患者病死率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袁玉飞;程立新;房忠卫;祝维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流动护士站在妇产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流动护士站在妇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妇科和产科分别配备一辆集治疗、护理、办公用物为一体的多功能护理车,由责任护士在集中分管的病房区域实性流动护士站的护理工作模式.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动护士站的实施,优化了护理服务流程,把更多的护理时间还给患者,改善了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

    作者:杨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旨在提升严重精神病患在生存质量,实现对病人家属更多科学、合理的护理技巧提升,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实现严重精神病患者融入社区生活的必然性.方法:选择了选取了2013年至2015年之间我社区中心接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护理教育培训的家庭22例,22例家庭进行了正规的就严重精神病患者家庭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设置为护理组,另外选择22例没有经过正规的护理培训严重精神病患者家庭,设置为对比组.经过3个月天进行家访3次,就患者服药准时率、发病次数、情感融合、社会融入度等指标进行重点家访.结果:服药准时率护理组稳定在99%,对比组则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发病总次数、情感融合良好率、参加社区活动次数等指标中,护理组也是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呈现出不断好转的趋势,对比组好转趋势不明显.结论:对严重精神病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仅需要医院对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家属对患者的护理将直接影响其好转的速度和趋势.因此需要引导一种科学、合理的家庭护理措施,实现严重精神病患者更快的好转和恢复.

    作者:匡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