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芳
1.急性脑梗塞早期诊断和预防急性脑梗塞典型的脑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是急性脑梗塞临床诊断重要参考.为了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急性脑梗塞,需要避免由于脑组织缺血而产生的不可逆损害,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是十分重要的.其影响学检查方法包括CT和MRI检查,进而对急性脑梗塞早期予以准确的诊断,进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防止其进展成为急性脑梗塞及其并发症.
作者:夏士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主要针对急性中毒患者行急诊洗胃过程中实施护理工作的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抽取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就诊的70例急性中毒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术中采用鼻腔置管洗胃的方式,整个过程严格按照相应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并实施护理治疗,对护理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插管成功,其中有3例患者因为毒性蔓延过深而死亡,占据患者总数的4.3%,有25例患者在行急诊洗胃的过程中产生了恶心、呕吐的症状,占据患者总数的35.7%,同时有3例患者在洗胃的同时出现胃管脱出及堵塞的情况,所有患者均未产生更为严重的病发症状.结论 实施急诊洗胃时,相应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密切关注,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在洗胃过程当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状的概率,这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而言意义重大.
作者:刘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Ⅱ期股骨头坏死采用关节镜辅助,并且采用髓芯减压植入复合自体骨髓的骨诱导材料联合钛棒支撑的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52例创伤性、酒精性、激素性、特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致病的诱因和ARCO标准可以分为Ⅱa期、Ⅱb期、Ⅱ c期.对比不同分期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Ⅱa期患者的术后改善率为91.67%,Ⅱ b期患者的术后改善率为73.91%,Ⅱc期患者的术后改善率为%.本次选取的所有患者术后改善率为40.00%.Ⅱ a期和Ⅱb期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Ⅱc期,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Ⅱ期股骨头坏死采用关节镜辅助,并且采用髓芯减压植入复合自体骨髓的骨诱导材料联合钛棒支撑,Ⅱ a期和Ⅱb期的改善效果均比较良好,Ⅱ c期的改善当中需要格外慎重.该方法能够为临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开辟更加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刘蜀君;余美春;袁恭贵;程亚锋;潘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术中冰敷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62例在我院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冰盐水对皮瓣创面进行冰敷,对照组采用常温湿纱布对场面进行覆盖.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结果 观察组皮瓣坏死的发生率(6.45%)明显小于对照组(35.38%),且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术中冰敷方法能够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可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中采用液体保温护理对其术中低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到2015年11月收治行宫腔镜手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29例,并均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常规组性行宫腔镜手术中对灌注液不采取措施;研究组行宫腔镜手术给予灌注液持续加温37℃.观察记录58例患者术中低温寒战、体温变化、出血量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低温寒战率为00.00%优于常规组00.00%,且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中体温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00.00%)均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00.00%),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灌注液保温护理可降低宫腔镜手术术中低温寒战发生机率,降低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极大提升手术治疗质量以及患者术后生活.
作者:马小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预防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急诊科共收治患者1652例,2014年1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后,截止2014年12月,收治患者1785例.结果:改进后,转住院患者3日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手卫生抽检合格率、物品表面消毒合格率、门诊呼吸道感染入院前1周有急诊科停留史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开展集中束化护理,有助于降低相关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
作者:马春仙;刘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与危害,从而促进儿科用药的安全化与合理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患儿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资料.结果 5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中,年龄在1个月-1岁之间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高,然而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不断减少.在儿科用药中有六类药物可引起患儿不良反应.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85.5%患儿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途径.结论 上述诸多因素均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应规范儿科用药,完善用药控制体系,注重检测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少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陆青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厅用药风险的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门诊输液的25907例按照随机分配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261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13291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护理干预,分别统计两组的医嘱错误、药师发药错误、接错药、配错药、打错针、换错药以及漏输药等这些方面的错误例数.结果:观察组的各项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差错总发生率下降65.8%.结论:对输液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了病人的用药风险,提供给患者更加优质的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脾气虚泄泻是泄泻的主要证型之一.中医在辩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应用针灸治疗脾气虚泄泻疗效显著.本文从针灸治疗脾气虚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了解针灸治疗脾气虚泄泻的现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并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董晏伯;欧阳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制污穴点刺放血结合外科换药治疗腹部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腹部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治疗组采取制污穴点刺放血结合外科换药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外科换药,观察周期为8天-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切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患者采用制污穴点刺放血结合外科换药方法,可以快速有效促进切口愈合,简单易行疗效显著.
作者:赵宗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新生儿呼吸衰竭严重危害患儿的生命安全,抢救呼吸衰竭患儿时,机械通气为主要手段,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儿生命.当使用不当时,会损伤患儿肺功能,降低患儿预后.本文综述了新生了呼吸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急诊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划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8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性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行急诊接诊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心梗复发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各项数据组间差异显著,即P<0.05,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语:对急性心急梗死患者行急诊接诊护理,可以显著加快患者恢复,降低患者心梗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兴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探讨分析鱼肝油滴剂联合苯海拉明及利多卡因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该研究以确诊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A组)采用鱼肝油滴剂加苯海拉明加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鱼肝油滴剂(B组)和采用单纯苯海拉明(C组)治疗以及对照碘甘油组、西瓜霜组、锡类散组三种治疗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溃疡愈合时间在三种治疗方法中A组明显缩短,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C两组及其他三种药物组(P<0.05).鱼肝油滴剂联合苯海拉明及利多卡因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有效率较高,患者疼痛减轻明显,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且本治疗方案简单、经济,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令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曹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报道一例91岁女性患者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压疮护理过程,运用湿性愈合理论,有效促进了创面快速愈合的护理体会.本例通过应用新型敷料进行创面局部处理,并配合全身支持疗法,对患者院前发生的Ⅱ期压疮进行细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夏祯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为早期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一定的临床借鉴.方法:针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白细胞升高、心脏杂音及栓塞及脾大,分别占84.44%、62.22%、53.89%及42.22%;对1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血培养,共分离出1 33株病原菌,其中主要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8.57%、20.30%、14.29%及9.77%;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103例,心瓣膜穿孔5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同时受累28例,三尖瓣43例,脓肿43例,分别占57.22%、31.67%、15.56%、23.89%及17.22%.所有患者经早期足量的应用抗生素,及时对症治疗后应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痊愈103例,显效39例、有效27例,无效死亡11例,总有效率为93.89%.结论:根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应用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结合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分析血脂代谢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重要性. 方法 对嘉善县康慈医院的4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试验组,将40名健康人群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接受4周的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对照组不适用任何药物.对两组研究研究对象试试验后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试验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血脂项目均具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代谢进行检测有助于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效果.
作者:董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应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治疗的126例肾性骨病患者,将他们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磷、血iPTH改善明显(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应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磷、血iPTH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艳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举措对对脑血管疾病康复效果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患有脑血管疾病病人54例,将干预之前以及干预一个月以后 Barthe1指数与抑郁量表对病人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采取综合护理举措,在护理效果,患者生活能力方面明显提升,病人GDS评估,Barthe1等方面明显比入院时高,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举措,收效良好,康复效果更佳,能显著提升病人生存质量,临床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段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体检的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经过统一训练的糖尿病管理小组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其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9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为(67.52±15.33)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维度水平来看,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顺序依次为:药物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和血糖监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影响显著者共计四个因素:在岗情况、并发症、吸烟和是否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其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柯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