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博雅;关宇航;陈烨华
近些年来,在护理学科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手术室护理由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的机械模式转变成了以患者为核心的舒适护理模式.针对患者而言,外科手术是主要心理刺激源,导致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致使患者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为此,在外科手术室全程护理中应实施舒适护理,以此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曹凤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分析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分成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踝关节融合术,参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对比两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临床效果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参照组且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踝关节融合术应用于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能有效减少患者创伤、骨愈合时间短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炳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析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管道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04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即常规组(n=52)、细节组(n=52).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细节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对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予以统计对比.结果:细节组管道处理不当、敷料松脱、欠标识、记录不全面、管道移位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管道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减少安全隐患,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作者:让素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肿瘤科中的运用策略方法随机选取36例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科患者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将36例肿瘤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8名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仅开展常规护理服务,而对照组18名肿瘤科患者则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77.8%,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59.1% 结论开展综合护理的对照组18例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验组,且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远高于仅开展常规护理服务的实验组患者,应该将综合护理推广到肿瘤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作者:封斯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重型肝炎患者的人工肝治疗与护理过程进行探讨,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根据患者重型肝炎临床表现,为患者提供包括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各个环节的全程护理.结果:通过临床护理,护理人员对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与护理过程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该类病人的护理体会方面更加深刻.结论:人工肝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同时需要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在治疗中加强对患者的全方位护理,临床护理过程不仅能够促进护理人员在专业护理技能方面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
作者:陈世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医院手术室在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实施的手术室外来器械的常规管理方法为常规组,共有患者86例;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完善过后的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方法为护理组,共有患者86例,对比两个时期的手术室在治疗患者之后的医院感染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程度.结果:常规组因外来器械引起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在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低于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术室外来器械,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赵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理念在乳腺癌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治疗的乳腺癌病人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给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抑郁、焦虑的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抑郁、焦虑评分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83%)优于对照组(68.7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乳腺癌病人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种护理理念值得被推广在临床上.
作者:赵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昏迷患者42例,按照随机原则将这42例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1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的2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与读对照组21例患者治疗前的GCS与rCBF评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为(14.21±3.45)、rCBF评分为(0.87±0.34)明显优于对照组者治疗后的GCS评分为(11.07±3.26)、rCBF评分为(0.53±0.2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影响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胡定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析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8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即常规组(n=49)、全程组(n=49).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全程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予以统计对比.结果:全程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且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作者:张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质谱技术是抗体药物分析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简述了抗体药物的发展和质谱技术的原理.对于质谱技术在抗体药物的分析中应用进行了归类整理,主要分为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高燕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药房发药差错率的影响,提高药房发药准确率和药品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统计分析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药房发药差错率,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关制度,对比分析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发药差错率由改善前的39件/月下降到改善后的11件/月达标率186.67%,进步率71.79%,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宇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旨在探究人文关怀同质化管理在分娩很痛中实践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待产孕妇12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在分娩阵痛中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使用个性化人文关怀同质化管理干预孕妇的分娩镇痛,对比两组孕妇助产护理期间满意度.结果:实验得出,观察组满意度为61例(98.39%),对照组满意度为48例(77.4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在分娩阵痛中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结论:通过人文关怀同质化管理应用干预孕妇的分娩镇痛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孕妇分娩质量、减轻分娩疼痛和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刘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急性肠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保守治疗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对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院住院治疗的88例急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88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情况以及选择治疗意愿的不同,随机分为两个护理小组,优质组:44例,在治疗中,采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在治疗中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经过阶段性治疗护理后,对两个组别患者的临床效果、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优质组:44例,治愈3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3%;止泻时长0.84±0.57日.住院时间3.54±1.53日.护理满意率100%;对照组:44例,治愈24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64%;止泻时长2.54.±1.33日.住院时间7.78±2.68日,护理满意率79.55%(35/44);此外,优质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肠炎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受到广大患者的满意.
作者:樊兰忻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07月ˉ2017年0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细菌和支原体作为病原依据把患儿分为细菌组(35例)和支原体组(35例),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3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检测3组儿童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结果:细菌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组患儿和对照组的健康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94.29%,显著高于支原体组的22.86%和对照组儿童的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肺炎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准确率,具有临床使用及借鉴价值.
作者:秦雪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慢性鼻窦炎疾病采取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两年之内所接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对比分析,所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接受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采取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手术之后产生复发几率低,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荣师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急诊应激条件下不同静脉穿刺置管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212例应激条件下患者,所选患者入院时均处于紧急应激状态,若不及时抢救有突发死亡的可能,床边静脉穿刺与紧急救治的配合非常重要,本研究涉及到4种静脉穿刺技术:锁骨下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PICC、颈内静脉穿刺,根据患者入院情况给予不同部位静脉穿刺置管.结果:经过急诊救治之后,10例患者急诊内死亡,164患者接受住院治疗,38例急诊留院观察出院;13例患者首次穿刺失败、18例置管后脱管、11例管腔堵塞.结论:针对急诊应激状态下患者,可通过不同静脉穿刺置管方法进行救治,股静脉穿刺置管安全性、准确性均比较高.
作者:杜丽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超声体检在诊断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妇科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90例,以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阴道涂片检查,观察组进行TVS检查(经阴道超声).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在盆腔炎症、妊娠情况、附件疾病以及子宫疾病的检出率方面,观察组的远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采用阴道超声检查,检出率更高,方便快捷,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胡王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8例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做回顾性分析,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14名患者仅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查,而对照组患者在给予开展心电图检查的基础上开展心电图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期间,均由专门工作人员记录其心率和收缩压,并对患者经过心电图检查后发生心绞痛的比例进行记录)以及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期间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5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9%;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67.5%,而对照组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为87.5%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心电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李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80例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于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以西地兰和地高辛治疗,给予研究组以胺碘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方作春;董为技;杨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胺碘酮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抗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其带来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常见副作用包括甲状腺毒性、肾功能不全、光敏毒性、恶心、呕吐等,胺碘酮肝脏方面的副作用相对少见,以胆汁淤积性肝病为表现者更为罕见,且往往预后欠佳,我们经治了一例胺碘酮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病同时合并腮腺、皮肤受累的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惠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