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荣师
目的:探究医院手术室在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实施的手术室外来器械的常规管理方法为常规组,共有患者86例;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完善过后的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方法为护理组,共有患者86例,对比两个时期的手术室在治疗患者之后的医院感染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程度.结果:常规组因外来器械引起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在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低于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术室外来器械,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赵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预防ICU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加强护理病房(ICU)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雍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放化疗,观察组采用TP方案同步放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NSCLC临床疗效较单纯放化疗治疗好,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胡勇;莫游龙;李加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创伤患者手术后疼痛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了减轻术后疼痛,护理工作显得尤为要.综述了疼痛的机制、疼痛的评估,并总结了疼痛的护理干预工作:术前评估与教育、心理护理、镇痛药护理、超前镇痛、替代疗法和平静镇痛等.
作者:蔡梦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对神经外科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50例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健康宣教、降低血液凝滞等预防手段,并对形成下肢静脉血栓(DVT)的6例病患进行综合的包括抗凝、溶栓以及功能锻炼等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分析预防及护理效果.结果:在450例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病患中,仅有6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并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和综合的护理方法而全部痊愈出院,同时没有形成肺栓塞.结论:对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病患采取科学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手段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有利于病患的术后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董彩红;刘进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一共(122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2日至2017年1月5日,将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61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6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90.45±2.01)分、护理质量评分(86.45±3.14)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态,提高患者耐受力,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应用.
作者:常武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通过住院医师的培养,通过住院医师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以临床科室轮转的方法,使其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住院医师的工作任务、组织机构、工作程序及职责,能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学习采取集中授课和自学的方式进行.在轮转期间,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熟悉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和管理原则,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管理制度依照临床实习管理制度要求执行.在医院轮转期间,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与案例讨论等方式,学习住院医学相关问题与相关学科新进展.
作者:王鹏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IGRT在宫颈癌放疗摆位误差重复性问题.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采用IGRT配合CBCT扫描,每名患者前三次治疗均进行CBCT扫描图像并进行配准,记录下每位患者的共108组摆位误差,并对摆位误差与其他日期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左右平移误差Tx、头脚平移误差Ty和前后平移误差Tz分别为为0.13cm、0.32cm和0.15cm,左右旋转误差Rx、头脚旋转误差Ry和前后旋转误差Rz分别为为0.65cm、0.90cm和0.60cm.头脚平移误差、头脚旋转误差均远大于其他方向.同一方向的三次摆位误差基本没有差异,每一次的摆位误差相比于其他两次的误差不会缩小,误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结论: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重复使用IGRT技术对CBCT扫描进行体位矫正,可以进一步减少误差,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凤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进入新时期后,互联网正在迅速融入各个行业,其中典型为医疗领域.在当前状况下,各地医院都在着手构建全新平台,借助互联网的措施与手段来健全医院现有的综合性平台.因此可见,针对医疗领域适用互联网平台的举措在客观上有助于拓宽各项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同时也突显了平台管理的价值所在.医院针对自身现有的互联网平台而言,应当将关注点转向日常性的平台运行管理,运用多样化的举措来健全当前管理模式,探求可行性更强的完善举措.
作者:刘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预防措施效果.方法:选择本市某一幼儿园开展本次研究,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定期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教育对象分别为:幼儿、幼师、幼儿家属.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该幼儿园手足口病发生率与之前一年(未进行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手足口病发生率对比.结果:该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预防措施后,手足口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前一年,两年内手足口病发生率分别为:34.62%(2015年-2016年)、4.43%(2016年-2017年).结论:对幼儿园实施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能够有效预防并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
作者:孙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泻患儿中的60例进行观察,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儿3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止泻、退热、住院等时间分别为2.17±0.63分、1.04±0.33分、6.45±0.34分,相比于对照组的效果较优(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 选取临床护理路径给腹泻患儿使用的效果显著,可以将其临床症状有效缓解,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燕华;黎凤联;廖桂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行为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复苏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心脏骤停患者80例,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行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每组分别40例患者.对照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行为护理组患者进行行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行为护理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心房颤动均明显低于对照护理组患者,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复苏患者开展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ICU肿瘤危重症患者严重感染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86例肿瘤危重合并严重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感染护理,观察组给予感染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及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肿瘤危重症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住院天数,缩短治疗时间及感染症状消失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常晓媛;赵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进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统统综合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的宣教工作和镇痛工作,术中的技术完善,减少患者在手术中产生的创伤,术后协助患者进行主动锻炼和定期的冰敷.患者在手术中,将患者分成多模式药物注射组,和非多模式药物注射组,要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并且采用药物镇痛,严格的控制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有效的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多模式药物注射组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少于非模式注射组,前者的疼痛评分也比后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多模式药物注射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全膝关节手术后的疼痛感,并且促进患者关节的恢复.
作者:王保新;冯洪永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肩袖损伤患者行肩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护理配合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100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均在手术的过程中行护理干预配合,并对患者的护理配合干预的效果进行了解.结果:通过本次研究,100例肩袖损伤患者在肩关节镜治疗的基础上行临床护理配合获得了显著的效果,未出现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为100.00%.结论:对肩袖损伤患者行肩关节镜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配合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促进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银华;卢利华;徐佳莉;李薇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鼓膜穿孔应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纳入53例自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鼓膜穿孔诊治的患者,对患者应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结果:共50例患者鼓膜愈合,愈合率为94.34%,3例患者愈合效果不理想,占5.66%,没有患者出现耳鸣、面瘫以及眩晕等并发症.手术后患者气道(导)听阈明显高于手术治疗前,术后气骨导差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鼓膜穿孔应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能够显著提高鼓膜穿孔愈合率,可取得确切疗效,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听力水平.
作者:赵智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VEGF、HCY及颈部血管彩超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观察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病人进行血清及HCY水平测定的效果,针对颈动脉彩超分组情况分别测算各组VEGF及HCY水平平均值,再选取同时期无管腔狭窄患者20例对照分析.结果: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病人VEGF及HCY水平较对照组高,且颈动脉越狭窄,VEGF及HCY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HCY及颈部血管彩超与颈动脉狭窄相关性强,病变程度越严重,VEGF、HCY水平越高.
作者:伍海军;张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水平的关注和医疗技术的提升,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当中都更加强调防患于未然,更多都选择将矛盾和困难在源头处就加以解决.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当中为重要同时也是需要熟练操作和较高水平医护人员才能够进行管理和治疗的科室和场所,由于在重症监护病房当中的患者病情一般比较严重,而且其侵入性的医疗操作要明显高于其他,所以对其建立感染预警模型不仅能够对医院当中的感染病菌和人员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能够通过主动治疗提升其治疗效果.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说明.
作者:胡景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病理活检在诊断尘肺病中的地位及肺泡巨噬细胞(G-js)、淋巴细胞(Lb)、中性粒细胞(Zx)在尘肺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本课题通过对临床上99例通过高千伏X线及相关职业接触史临床疑似尘肺病的患者进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终确诊尘肺病患者91例,检测不同分期患者肺泡灌洗液中G-js、lb、zx百分比.结果:Ⅰ期尘肺患者共55人,其中巨噬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0.81%±0.095)、(5.65%±0.057)、(3.79%±0.068);Ⅱ期尘肺患者共28人,其中巨噬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3.05%±0.089)、(5.43%±0.049)、(4.92%±0.083;Ⅲ期尘肺患者共8人,其中巨噬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6.13%±0.033)、(6.5%±0.042)、(2.13%±0.021).通过统计学分析,三期尘肺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百分比差异(P=0.157>0.05)、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P=0.487>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P=0.824>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通过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尘肺分期的递增,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百分比也呈现出递增趋势.结论:经支气管镜病理活检对确诊尘肺病具有重要意义;尘肺病的分期与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关;尘肺病的分期与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百分比虽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尘肺分期的进展,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百分比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作者:张峰;孙庆亮;马祯一;沈小英;王海明;王群苹;张小庆;彭草云;沈爱娟;叶甫澄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47例),对照组患者以及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症状评分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辩证方式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较高可靠性与安全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俊江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