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新;冯洪永
目的:对鼓膜穿孔应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纳入53例自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鼓膜穿孔诊治的患者,对患者应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结果:共50例患者鼓膜愈合,愈合率为94.34%,3例患者愈合效果不理想,占5.66%,没有患者出现耳鸣、面瘫以及眩晕等并发症.手术后患者气道(导)听阈明显高于手术治疗前,术后气骨导差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鼓膜穿孔应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能够显著提高鼓膜穿孔愈合率,可取得确切疗效,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听力水平.
作者:赵智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具体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45例/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45.13±3.87)分、生活质量(78.47±3.4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周宇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临床高血压患者胃肠道肿瘤手术前血压控制对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胃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分成两组,即参照组(50例)患者运用常规胃肠道手术干预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则在运用胃肠道手干预治疗前结合上术前血压控制进行干预,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并比较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事件明显少于,且其临床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呈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讨论:高血压患者运用胃肠道肿瘤手术前血压控制能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术后治疗效果,且明显降低患者临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促使高血压患者肠胃道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是临床治疗胃穿孔患者的理想方法.
作者:赵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超声在鉴别剖宫产后刀口瘢痕妊娠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剖宫产后刀口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分析超声在鉴别剖宫产后刀口瘢痕妊娠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经临床证实,均为剖宫产后刀口瘢痕妊娠,其中超声检查诊断剖宫产后刀口瘢痕妊娠的患者为29例,诊断准确率为85.29%,误诊5例,误诊率为14.71%.1例误诊为宫颈妊娠,1例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1例误诊为难免流产,1例误诊为宫内妊娠不全流产.结论:将超声应用于对剖宫产后刀口瘢痕妊娠患者的鉴别中,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作为对患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刘丽;常洪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创伤患者手术后疼痛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了减轻术后疼痛,护理工作显得尤为要.综述了疼痛的机制、疼痛的评估,并总结了疼痛的护理干预工作:术前评估与教育、心理护理、镇痛药护理、超前镇痛、替代疗法和平静镇痛等.
作者:蔡梦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47例),对照组患者以及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症状评分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辩证方式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较高可靠性与安全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俊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急诊和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共90例,选择时间在2016年12月ˉ2017年4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抽签顺序分为2个实验小组,研究组予以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个实验小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2个实验小组的数据结果对比可得,研究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予以护理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吕艳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放化疗,观察组采用TP方案同步放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NSCLC临床疗效较单纯放化疗治疗好,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胡勇;莫游龙;李加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探析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本组探究共计选取44例患者,疾病类型是重症监护室并发肺部感染,选取时间段:2016年5月开始,2017年4月停止.44例患者分组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且分别命名为研究组(22例;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22例;常规性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总有效率均明显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诱发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是患者身体免疫力差、实施侵入性操作及呼吸系统障碍等.结论:重症监护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护理措施是针对性护理,可获得理想护理效果.
作者:杨卓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受的64例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32例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2小时、术后4小时、术后6小时同一时段视觉疼痛评分(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生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个体局部疼痛,促进个体术后恢复,对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晓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出现过护理风险的急诊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在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结果:对于这100例出现过护理风险的患者中,其中因未及时观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因素占10%,患者自身情况因素占70%,用药种类复杂因素占4%,医患之间的沟通问题因素占7%,医院制度与常规因素占9%.结论:在应对急诊科的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与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素养,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等,营造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缓,预防医疗纠纷.
作者:喻道舫;章萍;杜国强;黄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4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规范组48例患者实施规范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痰痂形成次数、吸痰次数、管道护理与清理频率进行比对与观察.结果 经过相应护理后,规范组的痰痂形成次数、吸痰次数、管道护理与清理频率明显少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规范性护理干预对于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情,减少吸痰与管道清理的频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蒙丽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外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前来我院门诊部门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且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患者为60人.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方式,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在治疗前后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就护理的满意程度而言,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2.0%,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0%,采取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医院门诊的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优质护理的应用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能够提高医院门诊部门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作者:杜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80例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于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以西地兰和地高辛治疗,给予研究组以胺碘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方作春;董为技;杨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质谱技术是抗体药物分析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简述了抗体药物的发展和质谱技术的原理.对于质谱技术在抗体药物的分析中应用进行了归类整理,主要分为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高燕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脊柱外科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脊柱外科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实行外科疾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观察患者在护理期间是否出现压疮、便秘、泌尿系统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且在患者出院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对护理效果的评分,评价标准设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对比两组患者在针对性护理后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在实行优质护理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达到93.3%,而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在73.3%,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概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外科患者实行优质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且降低并发症感染率,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黎柳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进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统统综合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的宣教工作和镇痛工作,术中的技术完善,减少患者在手术中产生的创伤,术后协助患者进行主动锻炼和定期的冰敷.患者在手术中,将患者分成多模式药物注射组,和非多模式药物注射组,要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并且采用药物镇痛,严格的控制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有效的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多模式药物注射组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少于非模式注射组,前者的疼痛评分也比后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多模式药物注射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全膝关节手术后的疼痛感,并且促进患者关节的恢复.
作者:王保新;冯洪永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对于临床骨科老年患者,在应用手术治疗中,由于老年患者存在守旧观念,多会对受阻治疗产生排斥,从而导致临床围术期骨科老年患者易发生精神障碍,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加重医护人员负荷,为患者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发生精神障碍相关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措施,骨科老年围术期患者,其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低氧血症,是导致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风险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研究组经识别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后,采取风险识别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患者精神障碍发生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临床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识别发生精神障碍相关风险因素,并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骨科老年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并可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形成.
作者:崔月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泻患儿中的60例进行观察,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儿3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止泻、退热、住院等时间分别为2.17±0.63分、1.04±0.33分、6.45±0.34分,相比于对照组的效果较优(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 选取临床护理路径给腹泻患儿使用的效果显著,可以将其临床症状有效缓解,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燕华;黎凤联;廖桂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过程中,患者拒绝口服中药的心理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00例肝脓肿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其在西医治疗期间拒绝同时服用中药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主要有6种原因:1相关知识缺乏,不相信中药2中药口感不好,难以下咽3煎煮繁琐,没时间,4增加费用,5夏季,住院期间煎煮好的中药不好保存,易变质.6相信自己煎煮的中药,但住院期间不方便.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实现肝脓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刘俊格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