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漫;张涛
目的:对肩袖损伤患者行肩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护理配合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100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均在手术的过程中行护理干预配合,并对患者的护理配合干预的效果进行了解.结果:通过本次研究,100例肩袖损伤患者在肩关节镜治疗的基础上行临床护理配合获得了显著的效果,未出现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为100.00%.结论:对肩袖损伤患者行肩关节镜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配合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促进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银华;卢利华;徐佳莉;李薇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水平的关注和医疗技术的提升,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当中都更加强调防患于未然,更多都选择将矛盾和困难在源头处就加以解决.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当中为重要同时也是需要熟练操作和较高水平医护人员才能够进行管理和治疗的科室和场所,由于在重症监护病房当中的患者病情一般比较严重,而且其侵入性的医疗操作要明显高于其他,所以对其建立感染预警模型不仅能够对医院当中的感染病菌和人员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能够通过主动治疗提升其治疗效果.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说明.
作者:胡景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静脉血栓栓塞是继心肌梗塞及缺血性脑病之后的第三个常见血管病,是外科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妇产科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如治疗不及时可诱发肺栓塞,增加死亡率,故对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非常重要.
作者:韦艳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放化疗,观察组采用TP方案同步放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NSCLC临床疗效较单纯放化疗治疗好,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胡勇;莫游龙;李加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3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时患肢肌力在3级个体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6VS19),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MBI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个体肌力,改善个体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王洁;原永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析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8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即常规组(n=49)、全程组(n=49).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全程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予以统计对比.结果:全程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且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作者:张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07月ˉ2017年0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细菌和支原体作为病原依据把患儿分为细菌组(35例)和支原体组(35例),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3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检测3组儿童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结果:细菌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组患儿和对照组的健康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94.29%,显著高于支原体组的22.86%和对照组儿童的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肺炎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准确率,具有临床使用及借鉴价值.
作者:秦雪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干预在甲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研究组给予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心理护理为辅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是否得到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度评分为(20.45±9.26),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度评分为(22.46±9.45),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减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之后,患者病情、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提高,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李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开塞露深部灌肠在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骨科疾病患者80人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主要以长期卧床状态为主,且伴随便秘现象.其中男性患者45人,女性患者35人,年龄段在40-75之间,平均年龄(54±6.48)岁,病史3-33年,其中胸椎椎损伤患者30人,腰椎损伤患者50人.患者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行治疗,术后发生便秘.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采用传统灌肠治疗便秘方式的为对照组,采用开塞露深部灌肠方式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0人.结果:据两组患者通过两种灌肠方式对比得知,对照组患者40人,便秘情况改善良好的有12人,有一定效果的为13人,治疗后无明显效果的为15人;观察组患者共计40人,治疗后效果明显的为20人,有一定改善的为15人,无明显效果的为5人.两者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开塞露深部灌肠方式对骨科长期卧床便秘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帮助患者达到排便目的.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宫颈炎患者采取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宫颈炎患者(例数合计为:100例;时间范围是:2016.3.9到2017.3.9),将其依据中心随机原则分2组,5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阿奇霉素为主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左氧氟沙星(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宫颈炎患者在治疗后,其总不良反应数据4.00%,和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P<0.05.结论:在使用阿奇霉素的基础上,针对宫颈炎患者再联合实施左氧氟沙星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金卫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西医基础治疗对痛风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受试对象中西医基础治疗,给予实验组受试对象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西医基础治疗.结果:实验组受试对象治疗前的大痛风石直径平均为18.03±2.89,对照组受试对象治疗前大痛风石平均直径为18.12±3.0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受试对象治疗后的痛风石大直径平均为13.99±3.02,小于对照组受试对象的17.13±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试对象治疗前后痛风石直径差值平均为4.21±1.43,大于对照组受试对象的0.98±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试对象治疗前VAS评分平均为6.11±0.87,对照组受试对象治疗前的VAS评分平均为5.99±1.0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受试对象治疗后VAS评分平均为1.32±0.18,小于对照组受试对象的2.36±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试对象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平均为4.65±1.21,大于对照组的3.36±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西医基础治疗可减小痛风患者痛风石的粒径,缓解痛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得峻;孙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质谱技术是抗体药物分析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简述了抗体药物的发展和质谱技术的原理.对于质谱技术在抗体药物的分析中应用进行了归类整理,主要分为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高燕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急诊和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共90例,选择时间在2016年12月ˉ2017年4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抽签顺序分为2个实验小组,研究组予以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个实验小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2个实验小组的数据结果对比可得,研究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予以护理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吕艳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全程护理模式建立及护理效果.方法:抽取8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小儿哮喘患儿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全程护理组建立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哮喘护理效果;喘息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雾化治疗过程不良事件率.结果:全程护理组患儿哮喘护理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全程护理组喘息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全程护理组雾化治疗过程不良事件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全程护理模式建立及护理效果确切,可加速症状消退,缩短疗程,减少雾化治疗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47例),对照组患者以及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症状评分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辩证方式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较高可靠性与安全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俊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分析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分成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踝关节融合术,参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对比两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临床效果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参照组且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踝关节融合术应用于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能有效减少患者创伤、骨愈合时间短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炳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应用莫沙必利与乳果糖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6例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应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6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7.94%,对照组为4.76%,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对慢性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用药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娜;李绒;常念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骨科手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ˉ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反应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综合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手骨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疼痛,提升综合满意度,相较于常规护理方式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张颜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胺碘酮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抗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其带来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常见副作用包括甲状腺毒性、肾功能不全、光敏毒性、恶心、呕吐等,胺碘酮肝脏方面的副作用相对少见,以胆汁淤积性肝病为表现者更为罕见,且往往预后欠佳,我们经治了一例胺碘酮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病同时合并腮腺、皮肤受累的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惠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对无痛人流临床效果以及宫缩痛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择期进行无痛人流术的孕妇共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丙泊酚为麻醉药物,观察组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检测并记录孕妇麻醉前、术中、术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呼吸,观察孕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VAS疼痛评分法评价孕妇宫缩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生命体征状况优于对照组,术后宫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体动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联用能够有效控制孕妇生命体征,减轻术后不良反应和宫缩痛.
作者:陈永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