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的麻醉效果观察

庞晓燕;王宇鑫

关键词:罗哌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不同注药速度, 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注药速度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32例患者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注射速度为1ml/5s,B组32例患者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注射速度为1ml/10s,C组32例患者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注射速度为1ml/15s,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A组患者肌松效果明显优于B组与C组,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三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麻醉效果不同,注药速度越快,个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PAPP-A、 GSH-PX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PAPP-A、GSH-PX与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发检测血浆PAPP-A水平及GSH-PX活性.结果①PAPP-A水平A组、B组、C组明显高于D组(P<0.01).②GSH-PX活性在A组、B组、C组明显低于D组(P<0.001).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PAPP-A与GSH-PX、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机内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氧化应激程度的增加可促进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进展.

    作者:李博;刘秋梅;张英;张爱文;侯瑞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综述

    由于小儿头皮血管细小且通常呈现出网格状分布特点,加之小儿合作依从性较差,因此,在为其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操作过程时,一次性成功率不甚理想.在本文中,笔者详细分析了导致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较低的常见原因,并综述了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护理措施,旨在为后续的临床头皮静脉穿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思路.

    作者:肖赛兰;卜述林;陈丽明;陈均英;陈燕萍;马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一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综合症,由于感染、胰岛素治疗不当或治疗中断、饮食不当、应激状态等诱因引起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导致大量的脂肪分解,酮体产生过多,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1],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具有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但大部分DKA是可以预防的也可以治疗的,该患者经过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并发症,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史摘要,体征,住院经过患者,男,孟祥杰,22岁,住院号:1517993,因“发现血糖升高5年,恶心呕吐1天”于2016-01-18 15:20入院.

    作者:李贤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儿童福利机构养教康“三位一体”全方位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

    儿童福利机构内99%的孤残儿童身患各种残疾和疾病,他们因为“孤”,更需要家庭的温暖;因为“残”,需要特殊的护理、康复与教育.为了促进孤残儿童社会融合,机构要为孤残儿童提供家庭式照料,在给予孤残儿童悉心照顾和治疗的同时,还要融入专业的康复、教育.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总结创新,将教育、康复融入日常护理,为孤残儿童提供“养教康”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护理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孤残儿童生活质量.

    作者:麻培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探究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防控措施

    目的:探究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防控措施.方法:选取了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6月-2016年6月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治疗、随访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两组肺结核病患者的康复情况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肺结核疾病的传染源具有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和传播速度广等特点,但对其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降低肺结核的发病率.

    作者:陆冰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1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观察

    目的: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抢救护理后,进行回顾性综合研究.结果:在对这例患者综合性的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后,该例患者已成功止血.结论:在进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的救治中,严密监控病情以及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方法并配合细致的临床护理,是成功救治病人的主要因素.

    作者:罗冠华;黄雪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干预的运用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糖血脂的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其中协同护理模式(callaborative care model,,CCM)是指不需要增添额外护理人员,而是支持以病人及家属自我护理为中心的健康护理,培养病人参与健康护理的能力,大限度地让病人参与医院的护理工作.它的主要目标是:①以现有的人力资源大限度地发挥病人和家属参与健康护理的能力,提高护理质量;②通过强化健康护理集体的协同作用,发挥职业护士作为临床教育者、支持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创造一个吸引和稳定护理队伍的环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 2017年5月收治的1 38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及与家庭功能各项指标评分较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借鉴.

    作者:王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浅谈社区医院B超普查子宫肌瘤的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医院B超普查子宫肌瘤的情况.方法:抽选1223例本社区育龄妇女(30-65岁),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04月期间开展B超普查.结果:1223例普查对象中检出121例(9.89%)子宫肌瘤,高发年龄显示41-49岁.结论:社区为育龄妇女积极开展B超普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尽早治疗,保护妇女健康.

    作者:张辉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探讨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而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其中尤以肝硬化腹水为突出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此时往往提示肝功能损害严重,预后不佳.此阶段患者容易并发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全球每年死于肝硬化的患者达数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死于并发腹水这一时期.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2年生存率<50%.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保温护理的应用在手术室患者术中应激以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在手术室患者术中实施保温护理后对应激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患者各51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应用保温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各指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常规组患者对比,存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患者术中实施保温护理措施,能够极大的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借鉴.

    作者:叶芸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肺复苏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并依据收治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心肺复苏后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心肺复苏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急诊护理干预给予心肺复苏后患者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效果,减少住院时间,而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英;张娟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进程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康复进程的促进作用.方法:按照筛选标准选取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33例)和西医组(32例),西医组单纯给予西医常规护理,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另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康复治疗依从性、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所用时间以及护理前后患者BI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中医组康复治疗依从性分布与完全依从率和西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所用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P<0.05);护理后两组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中医组上述评分均远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西医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缩短康复进程,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作者:高水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性护理在肿瘤患者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方式在肿瘤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4例自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24例肿瘤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对照组12例肿瘤科患者在治疗期间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而观察组12名肿瘤科患者则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 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多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为肿瘤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开展综合性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并降低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黄桥莘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机.方法 50例重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综合保肝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及血液滤过透析,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化验指标好转,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除A1b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尤以早期效果佳.

    作者:王艳蕊;董亚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我院2 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 02例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急性AD患者资料加以研究,分为对照组(46例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6例行综合护理干预),比对2组护理前后VAS评分与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AS评分(1.28±0.33)更低;且舒张压、收缩压下降值(18.25±5.41)mmHg、(32.42±8.36) mmHg均更大(P<0.05).结论:针对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急性AD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万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究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学习的1 0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人员采用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对比教学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效果.结果:护理人员经过规范化管理模式后,其基础知识掌握评分、规范化操作评分以及护理意识评分均明显的提升,与规范化教学管理前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能力,规范操作水平,且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冯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的影响,分析进行综合干预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HP清除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增加HP清除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徐小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方法的研究

    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的一组疾病.一般以生后一周内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多见,夏季发病者,大多是严重感染,重度窒息引起.其临床表现是:拒乳,反应差,哭声低,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尿少,体温常低于35摄氏度,重症患儿低于30摄氏度.皮肤发凉、硬肿,颜色暗红,不易捏起,按之如硬橡皮.严重者可导致肺出血、循环和呼吸衰竭及肾脏等多脏器损害,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危及生命.

    作者:田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评价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整体性护理干预.对比疼痛控制效果.结果 手术后7d,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均值为(2.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积极价值,可短期内降低VAS疼痛评分,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赵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诊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目的:急诊输液室作为急诊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门诊输液的重要工作,这一科室中患者人数多、流动性大,是医患纠纷发生率较高的科室,急诊输液室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药物与技术问题、输液室的环境问题、基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护理人员的态度问题,本文主要分析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

    作者:石玉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