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石玉竹

关键词:急诊输液护理过程, 常见问题, 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急诊输液室作为急诊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门诊输液的重要工作,这一科室中患者人数多、流动性大,是医患纠纷发生率较高的科室,急诊输液室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药物与技术问题、输液室的环境问题、基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护理人员的态度问题,本文主要分析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110例牙体牙髓病患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110例牙体牙髓病患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牙体牙髓病患的临床特征,并给予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结果:研究表明,牙体牙髓病患的临床特征主要有牙体组织缺损、根尖周病、牙痛、牙齿感觉过敏等;对所有患者采用多次根管或一次性根管治疗后,通过2年随访调查显示,有3例患者(2.70%)在半年内复发,有3例患者(2.70%)在1年内复发,5例(4.54%)在2年内复发.由此可知,通过多次根管或一次性根管治疗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复发率较低.结论:通过对牙体牙髓病患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给予患者多次根管治疗或一次性根管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的复发率低,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

    作者:于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201 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按照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治疗的68例单纯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按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治疗护理的82例单纯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并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费用、疾病知识掌握度和家长满意度等资料.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1),疾病知识掌握度和家长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 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于小儿支气管哮喘能有效减少患儿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注药速度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32例患者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注射速度为1ml/5s,B组32例患者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注射速度为1ml/10s,C组32例患者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注射速度为1ml/15s,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A组患者肌松效果明显优于B组与C组,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三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麻醉效果不同,注药速度越快,个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作者:庞晓燕;王宇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多奈哌齐治疗神经衰弱伴发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文就多奈哌齐治疗神经衰弱伴发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神经衰弱伴认知障碍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6例;参照组患者予以阿米替林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奈哌齐治疗,较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及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的MoCA评分高于参照组,HAMA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PSQI评分也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多奈哌齐治疗神经衰弱伴发认知障碍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其情绪及睡眠质量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吴力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药物配伍禁忌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 对临床上常用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方法 根据临床上静脉输液更换药物时输液器内液体是否出现悬浊现象,并进一步进行体外实验明确是否存在药物反应,探讨临床常用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结果 经过临床观察以及体外实验表明,抗生素和抑酸药物、化学药物与中成药制剂之间等容易出现药物反应,存在药物的配伍禁忌.结论 在临床的工作中一定要熟知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才能够更加合理的进行药物输液管理,避免药物在输注的过程中产生反应,增加临床风险,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加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庞晓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两种部位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及细菌分布情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两种部位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细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在本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264例使用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相关资料,分为观察组(颈内静脉临时置管,157例)和对照组(股静脉临时置管,107例).结果:1.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感染发生率低于股静脉临时置管:264例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感染36次,总感染发生率为13.64%(36/264).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0.19%(16/157),低于对照组的18.69%(20/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分布情况: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结论:使用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时,首选颈内静脉置管,次选股静脉置管,常见的感染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在培养结果未出来前可先经验性治疗,然后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作者:刘璐;刘云启;孟凡兴;祝维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对仰卧位下腹部手术在上肢输液中过度外展损伤神经做出改进护理措施的自我体会

    由于手术体位的安置护理是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本文主要针对仰卧位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上肢输液手术中过度外展损伤神经做出改进的护理措施.通过掌握肢体外展的限度,掌握体位摆放原则,固定好手托架.手托架上垫好能返折的软布,以便摆好体位折回保护肢体温度.将手托架摆成与躯体尾侧成120度,将患者上臂外展调成与躯体尾侧成60-70度,前臂摆成大于100度,再用固定带固定好肢体,避开选肘关节为静脉穿刺点.这样既不影响手术,又利于静脉和动脉的观察护理.这符合肢体功能位,清晰、患者安全舒适,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同时还要求我们广大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身边的每个环节,把工作做精细,善于总结思考,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提高护理质量而不断努力.

    作者:蔡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肝硬化防治综述

    在临床上,乙肝、丙肝、酒精肝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引起的肝硬化经常会合并有腹水的症状,人们习惯性地将其叫做“肝腹水”.肝硬化腹水的发生机理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彻底将其搞清.但在腹水形成的过程中,有两个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即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门静脉内压的增高可将血液中的水分被动地“挤压”出来;而低白蛋白血症会使血管内的水分主动地向外渗出.在这两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肝硬化患者终会形成腹水.

    作者:杨同伟;杨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安全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安全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0名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式的临床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安全护理治疗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康复护理治疗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临床康复治疗效果. 结果 临床实验表明,对照组常规护理中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出现了烫伤、跌倒、管道滑脱、压疮和误咽等不良事件,而且实验组安全护理的临床护理有效率97.78%要明显优于对照组78.89%的护理有效率,P<0.05. 结论 采用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安全护理治疗方式,可以很好地防止不良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治疗的依从性,可以在今后的脑卒中康复护理领域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分析交叉配血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交叉配血实验的目的是检查受血者与供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给受血者提供相合的血液,以保证输血安全.方法和结果:回顾性分析多年来工作中遇到的交叉配血困难的病例,查找其原因,规范操作规程,找出解决对策.

    作者:井新利;张小青;王胜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食管癌患者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10月入住我院肿瘤科60例食管癌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每组30例.在给予不同模式护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外,及时给予有效的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对于患者增强抗病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燕;叶爱琴;汪芝珍;陈爱萍;张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将其按照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35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明显低于对照组42.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得到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段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介入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目的:研究介入导管室护士在职业方面容易存在危害的各类条件并探讨预防和治理措施.方法:按照护士的临床工作深入分析其职业危害形成基础与内容要素.结果:将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概括与总结,从不同方面对其性质给与描述.结论:造成介入导管室护士形成职业危害的因素是多角度多元化的,因而应针对问题原因采取综合性地防护措施,把危害有可能造成地损失控制在小范围内.

    作者:许秀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浅谈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护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其具有科技含量高、执行难度大等特点,已经被视作“高危职业”.同时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离不开医疗护理活动.所谓的护理风险指的是入院进行疗养的患者在住院期间享受护理的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不安全事件.

    作者:肖彦臻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与防控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与防控对策.方法:收取我院200份血液检验未合格标本,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2日直至201 5年11月2日,并对导致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对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溶血现象、患者身体因素、溶血现象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因素,其中以患者身体因素、容量不够为主,所占比分别为31.00%、30.00%,各项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因素的百分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溶血现象、患者身体因素、溶血现象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因素,在进行血液采集时,应重视每个采血环节、规范操作,能有避免血液标本发生误差.

    作者:李夏平;龙天蓉;陈亮;冯子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柴胡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发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小柴胡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小柴胡汤,对照组予消炎痛胶囊,7天为一疗程,用药期间及停药7天后定时记录体温,观察治疗前后体温变化、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检测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观察治疗后的消化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结果治疗组发热完全控制1 5人,有效14人,完全控制率44.1%,总有效率85.3%,对照组发热完全控制7人,有效1 3人,完全控制率为22.6%,总有效率为64.5%,治疗组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9,双侧近似P值0.027,P<0.05).

    作者:尹国良;李华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膀胱癌病人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在膀胱癌病人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两组患者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膀胱癌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谢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插上“基因组测序”的翅膀,病原微生物检测应用新进展

    基因测序技术发展迅速,二代测序已代替一代测序被广泛应用,三代测序也已进入市场.测序技术目前逐渐被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主要分为单一微生物de novo测序、单一微生物基因组重测序、复杂病原样品的宏基因组测序,检测结果快速精准.

    作者:黄银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规范及时做好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孕产妇死亡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已成为了各医疗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孕产妇死亡评审分析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旨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同时为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焦淑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ICU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测定与医院感染的临床探索分析

    目的:分析在因重度有机磷中毒被送至ICU治疗的患者当中,其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测定值与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具体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时间段内收治的75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在ICU接受治疗,对所有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测定分析,并且探讨患者该项指标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联系.结果:在所有患者当中,有41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症状,且其中39例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0.5ng/ml以上,而在未出现医院感染症状的34例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超过0.5ng/ml的患者仅为1例.结论:对于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而言,其体内血清降钙素原指标与患者医院感染症状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医生需要针对此类患者进行及时检测与分析,以便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刘宇鹏;张重阳;郑福禄;聂亚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