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军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当中,分期同步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当中收治的52例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需要接受介入治疗,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分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与分期同步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结果:分期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明显减弱,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护理来讲,分期同步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郑变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传染病患者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传染病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组后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护理后对效果评价.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乙组的满意率为91.7%,甲组的满意率为70%,乙组的整体满意率高于甲组.结论:对传染病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式,优势明显,能提升整体效果,有助于控制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以污染的B+G两组DK8040C纳滤膜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液体清洗剂“力辉”以及克林山尼公司提供的逐加清洗方法对膜进行清洗,并用清洗后的滤膜对7-ACA进行浓缩,通过产品的浓缩倍数以及膜通量考察“力辉”清洗剂及上海克林尼化工有限公司清洗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和以前的方案相比,该方案清洗效果好一些,在生产过程中膜通量保持较为稳定,液体“力辉”清洗剂的操作性更简便,对膜的损伤性小.
作者:张龙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治疗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评定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开始站立、开始行走时间均明显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差别不大.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两者各有优势.
作者:鲍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人文关怀护理从而减轻乳腺癌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价值实现.方法 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结果 对乳腺癌患者开展人文关怀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对护理的满意度.结论 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实际工作中,和优质护理融为一体,懂得关心、爱护和尊重患者,才能更好的完成医疗任务,并尽可能的去满足患者需求,达到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发挥人文关怀在护理中的重要性,并提高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潘秀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人性化服务在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外科手术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适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适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麻醉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服务,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而且不适情况少,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姜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10月入住我院肿瘤科60例食管癌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每组30例.在给予不同模式护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外,及时给予有效的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对于患者增强抗病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燕;叶爱琴;汪芝珍;陈爱萍;张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探究全科医生模式治疗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疾病患者121人为观察对象,运用抽签的方式分成了对照组60人,观察组61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基本治疗护理,观察组进行全科医生模式治疗护理干预,比较这两组的治疗安全性和恢复性.结果:治疗护理干预8个月后,观察组的血脂比对照组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科医生模式对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治疗上有较大优势,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糖、胆固醇等病情,做到很有效的稳固病情,具有治疗的安全性,可以在各大医院进行广泛治疗使用,大大提升我国对于老年疾病的治疗.
作者:袁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服务对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在本院接受PICC置管的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6例/组.一组实施常规院内护理(对照组),一组增加延续护理服务(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导管留置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一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112.26±12.59)分,出院后六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138.54±6.94)分,导管留置时间为(195.58±4.26)天,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为PICC置管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十分有效.
作者:李素丽;石翠;杨艺;刘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 3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的26.09%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为6.52%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8.32±3.11,观察组为79.54±3.4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英;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选择来我科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出院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教育,干预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干预12个月后,对上述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比较,实验组的遵医行为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闫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肝衰竭患者腹胀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56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护理干预对患者腹胀及预后的影响;结果:通过多方面的护理干预,与治疗紧密结合,可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端正患者心态,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松;刘海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医用生物组织胶水两种粘合方法在急诊创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急诊皮肤裂伤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医用生物组织胶水治疗.其中69例患者采用新式粘合方法,5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粘合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中一期愈合例数、有明显瘢痕例数、伤口愈合需要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用新式粘合方法治疗68例患者一期愈合,出现明显瘢痕者仅2例,伤口愈合需要的时间平均为(9.02±0.97)d.采用传统粘合方法治疗50例患者一期愈合,9例患者出现明显瘢痕,而伤口愈合需要的时间平均为(11.31±1.12)d.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粘合方法相比,医用生物组织胶水新式粘合方法可以明显增加急诊创伤治疗中伤口的一期愈合率,减少伤口的瘢痕的形成,缩短切口的愈合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强;杨晓明;陈锦华;毕淑珍;田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藏医医疗机构制剂,其独特的疗效和低廉的价格深受农牧民群众的喜爱,是藏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通过实际调研发现,藏医医疗机构制剂及配制行为存在标准化实施程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本文结合本人从事藏医医疗机构制剂审评相关工作5年的经验,以区内地(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制剂注册品种及县及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申请备案品种为调查对象,对藏医医疗机构制剂及从业人员情况等进行调研,通过分析藏医医疗机构制剂现状,进一步发现和归纳藏医医疗机构制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以提高藏医医疗机构制剂管理水平、促进藏医医疗机构制剂规范化发展的目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作者:普尺;贡觉扎西;乔维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临床上常用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方法 根据临床上静脉输液更换药物时输液器内液体是否出现悬浊现象,并进一步进行体外实验明确是否存在药物反应,探讨临床常用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结果 经过临床观察以及体外实验表明,抗生素和抑酸药物、化学药物与中成药制剂之间等容易出现药物反应,存在药物的配伍禁忌.结论 在临床的工作中一定要熟知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才能够更加合理的进行药物输液管理,避免药物在输注的过程中产生反应,增加临床风险,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加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庞晓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在门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分别行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路径组C-DMSES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门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使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积极控制疾病,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海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在急性加重期期间,紧急救诊住院的病人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来我院入住急诊病房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病患共计100例,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存活组共计92例、死亡组共计8例.依据以往的临床资料显示,采取SPSS 17.0软件分析这两个组的差异.结果 在BMI、血肌酐值、PH值、APACHE ⅡGCS等中,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差异都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肌酐、清蛋白、APACHE Ⅱ评分、肺心率病都是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重要的影响条件.结论 经过研究证实,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诊住院患者在预后肌酐、肺心率病、APACHE Ⅱ评分都比较高,只有清蛋白较低.
作者:温学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而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其中尤以肝硬化腹水为突出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此时往往提示肝功能损害严重,预后不佳.此阶段患者容易并发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全球每年死于肝硬化的患者达数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死于并发腹水这一时期.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2年生存率<50%.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及其有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析和讨论,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何种措施来延长留置针的留针时间进行研究.方法 在我院收纳的各科室的住院患者中选择2017年4月至6月期使用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其中对照组选择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进行穿刺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两组患者使用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后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延长留针时间,使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大作用.结果 选择针对护理干预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患者使用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5%显著低对照组的25%. 结论 通过对静脉留置针留针时间有关因素的探讨分析,可见在穿刺前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静脉炎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有效地延长了留针时间,不仅减轻患者连续多次穿刺带来的身体疼痛,而且较好地控制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得以有效降低,提高了护理效率和质量.
作者:汪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肝性脊髓病是肝病并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特征为慢性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主要病理改变为脊髓侧索和后索脱髓鞘.多见于手术或自然形成门-腔循环分流,大多数病例与肝性脑病并存,往往脊髓症状被严重的脑病意识及运动障碍所掩盖而不能做出诊断,直至病理检查时才发现脊髓后索、侧索的脱髓鞘改变.
作者:杨文翠;王江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