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及病理分析

李颖;王凯

关键词:年轻妇女, 宫颈癌, 临床及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特征及病理分析,方法 回顾性的在临床中患有宫颈癌的年轻妇女患者76例,年龄小于或等于55岁(观察组)的临床资料,然后随机抽取110例年龄大于35岁的宫颈癌女性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年轻宫颈癌的发病率增高,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初婚年龄较小,孕产次数较少,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接触性出血为主,组织深度以小于1/2肌层为主,盆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为常见,结论 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的趋势上升,应该重视年轻妇女宫颈癌病症的筛查,尽早的进行检查诊断.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分期同步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当中,分期同步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当中收治的52例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需要接受介入治疗,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分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与分期同步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结果:分期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明显减弱,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护理来讲,分期同步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郑变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在试管婴儿孕妇先兆流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试管婴儿孕妇先兆流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50例试管婴儿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观察组25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联合人性化护理方法;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妊娠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存在先兆流产的试管婴儿孕妇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程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多奈哌齐治疗神经衰弱伴发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文就多奈哌齐治疗神经衰弱伴发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神经衰弱伴认知障碍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6例;参照组患者予以阿米替林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奈哌齐治疗,较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及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的MoCA评分高于参照组,HAMA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PSQI评分也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多奈哌齐治疗神经衰弱伴发认知障碍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其情绪及睡眠质量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吴力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通过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的总结,探讨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收集2016年2月至201 7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患者术后切口是否出现感染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并且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的因素.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时间等有关,和未发生切口感染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急性阑尾炎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诸多因素中,患者手术的年龄、时间和手术方法等是引发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该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作者:黄顺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葛根素和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葛根素和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 2017年6月收治的10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为葛根素和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和脉络宁注射液能够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比较突出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浅谈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护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其具有科技含量高、执行难度大等特点,已经被视作“高危职业”.同时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离不开医疗护理活动.所谓的护理风险指的是入院进行疗养的患者在住院期间享受护理的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不安全事件.

    作者:肖彦臻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西药调配中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逐渐增加了慢性病的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西药治疗.目前,医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药物种类也随之相应增多.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西药联合治疗,已成为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快速康复的重要措施.因此,做好西药调配至关重要.但由于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易增加药物相互作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西药调配中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份参考.

    作者:蔡品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分析

    本文分析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机理,从应用范围、药物配伍、注意事项三方面探究了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中运用的具体问题.活血化瘀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在具体的应用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果应用不当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耐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健康教育路径在耐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中出现耐药肺结核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在实验组中使用健康教育路径,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的健康教育的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耐药肺结核的患者使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提高患者对耐药肺结核的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

    作者:张俊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中在胸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为常规组以及风险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护理质量,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风险组的患者满意率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的患者使用风险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月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2名急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研究,在研究之前将其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即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76人.治疗1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治疗2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后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治疗2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采用西医治疗盆腔炎的治疗1组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因此此种治疗手段值得在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作者:陈霞;陈启良;陈燕萍;莫淑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患者应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观察对象为2010年6月-2013年9月以来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中医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在西药治疗之外,给予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跟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科患者应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孙占海;常建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探究微课在中职动物解剖生理课程中的运用

    伴随信息化教学形式的不断推广与运用,微课成为了一类新兴的信息化教学途径,它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受到了中职院校教师与学生的青睐,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形式在动物解剖生理科目中的问题的探究,阐明了微课在中职教育环节内的运用情况,希望在此领域中能够起到借鉴的作用.

    作者:肖文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两种部位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及细菌分布情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两种部位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细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在本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264例使用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相关资料,分为观察组(颈内静脉临时置管,157例)和对照组(股静脉临时置管,107例).结果:1.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感染发生率低于股静脉临时置管:264例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感染36次,总感染发生率为13.64%(36/264).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0.19%(16/157),低于对照组的18.69%(20/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分布情况: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结论:使用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时,首选颈内静脉置管,次选股静脉置管,常见的感染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在培养结果未出来前可先经验性治疗,然后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作者:刘璐;刘云启;孟凡兴;祝维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探讨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而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其中尤以肝硬化腹水为突出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此时往往提示肝功能损害严重,预后不佳.此阶段患者容易并发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全球每年死于肝硬化的患者达数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死于并发腹水这一时期.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2年生存率<50%.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型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剖宫产瘢痕妊娠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型及其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将其中3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另外30例患者给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及诊断各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组间差异对比明显(P<0.05).在CSP分型诊断中,两种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测对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率较好,在CSP分型诊断中同样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宋慧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关于益生菌在预防老年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及护理的研究

    目的:研究益生菌在预防老年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了我院消化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需要肠内营养的老年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剂鼻饲后,加用益生菌制剂鼻饲,对照组患者给与单纯的肠内营养剂鼻饲,同时给予患者合理化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腹泻发生率、菌群失调情况、肠内营养达到目标供给量的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腹泻发生率、菌群失调情况、肠内营养达到目标供给量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益生菌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同时给予患者给予合理化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肠内营养的成功率.

    作者:薛世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问题调查探讨

    目的:探讨西药房药品发放差错问题调查结果,并提出有效的药品管理措施.方法:以2015年7月-2017年6月为研究时段,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设为参照组,实施传统药品管理措施,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药房实施综合化药品管理模式,设为试验组,对比观察两组药品管理具体情况.结果:试验组药品错发率、药品报损率低于参照组,账实相符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房药品管理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尤为重要,其中综合化管理模式优势明显,能够降低药品错发率,可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李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 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措施后对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的48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24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观察组,将心理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护理效果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能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并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能对患者的健康进行很好的维护,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茹;袁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柴胡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发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小柴胡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小柴胡汤,对照组予消炎痛胶囊,7天为一疗程,用药期间及停药7天后定时记录体温,观察治疗前后体温变化、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检测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观察治疗后的消化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结果治疗组发热完全控制1 5人,有效14人,完全控制率44.1%,总有效率85.3%,对照组发热完全控制7人,有效1 3人,完全控制率为22.6%,总有效率为64.5%,治疗组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9,双侧近似P值0.027,P<0.05).

    作者:尹国良;李华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