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环
目的:探讨PL-11血小板分析仪应用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PL-11血小板分析仪,对照组采用光学比浊法(LTA)检测,期间比较患者血小板的检验仪器性能与精确度.结果: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总不缜密度、批内不缜密度、批间不缜密度、天间不缜密度的CV均<5%,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参数均符合CLIA'88标准,其中血小板平均体积(MPV)≤12.5%,红细胞平均体积(MCV)≤3.5%,血小板(PLT)≤12.5%,红细胞(RBC)≤3.5%.结论:PL-11血小板分析仪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检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雪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联合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出血的效果,并分析再出血的原因.方法:选取我医院2016年度,收治的胃溃疡出血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出血,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四联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患者再出血的情况.结果:实施消化内镜联合四联方案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再出血的概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且通过分析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内镜治疗是造成患者再出血的主要因素.结论:采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出血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造成患者再出血的因素主要有,血小板、血红蛋白、内镜治疗.
作者:梁冬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在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予以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性.方法: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计选择90例,2015年2月~2017年8月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时间段落,将患者按照随机编号的方式分组,单号为研究组并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双号为对照组并予以常规护理,对组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其护理满意度评分予以对比.结果:在对比差异数据有比较意义的项目中,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即上述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之中,能改善护患关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淑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一期修复骨性和韧带结构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均在我院应用了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进行了一期修复,分析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末次随访患者疗效评价为:22例优,18例良,优良率为100%.随访过程中,40例患者中未出现骨感染、再脱位、再骨折现象.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应用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使骨折得到满意复位,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彦超;董谢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筛选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心电图疗效,TG,TC,LDL-C,HDL-C,CK,CK-MB,LDH,HBDH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临床效果和心电图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TG,TC,LDL-C,CK,CK-MB,LDH,HBDH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较好,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艳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随着时代发展,医学模式不断调整和革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而作为整体外科护理中重要部分,健康教育对对生存质量甚至人类健康素质的提升都有至关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主要对健康教育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作者:贾叶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在临床病理相关指标的差异性,为新疆不同民族女性乳腺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2月~2008年12月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年间共有2019例乳腺癌患者,其中维族427例,汉族1592例,维、汉患病人数比接近1:4.与汉族乳腺癌患者相比较,主要差异如下:临床病理因素方面,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肿块较大,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临床分期较晚(P均<0.05).结论:近5年汉族乳腺癌患病人数明显高于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女性乳腺癌维、汉患病人数比接近1:4;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中青年相对汉族患者较多,肿块较大,病期晚,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临床病理因素提示其预后较汉族可能差.
作者:刘卫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3月20日至2017年03月20日期间93例小儿疝气患儿,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实施手术治疗,依据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划分,即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试验组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时,试验组各项指标较低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病率为4.2%,护理满意度为98.8%,对照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病率为26.0%,护理满意度为82.6%,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疝气患儿进行手术护理时,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其效果相对比较理想,同时可以改善并发症发病率和护理满意度,确保患儿住院时间、离床时间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医改形势下,医院的经济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医院经济体制的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医院经济管理的创新,同时阐述了医院经济管理创新实践路径,后总结了全文.
作者:郑晓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总结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患者3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增加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等.结果 干预组患者满意度90.67%、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护患纠纷发生率2%、护理质控评分94.9±1.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8%、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3.33%、护患纠纷发生率8%、护理质控评分85.2±0.7%.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确切.
作者:葛铭弘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讨论针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用中医治疗的药物使用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维普网等大型数据库,对该命题进行搜索,文献的选择时间在2000年~2017年之间,所有的研究文献均属于中医学期刊,在进行检索的过程中,其关键词的选择为慢性肾衰竭、中医治疗以及用药规律.结果:收集到的中药方为70篇,而相关的使用药物为120味,药物的总频次为650次,常用的中药为补虚、解毒、祛湿的药物.使用频率好的药物为大黄,其次为黄芪.在其次为丹参,后为当归、茯苓以及白术等药物.并且多以益气健脾为主,随后为通腑降浊,其次为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等.结论:治疗的措施主要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以及通经络,同时其药物也应以清热补虚祛瘀为主,秉持着标本兼治疗的方针.
作者:李国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旨在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病房护理人员24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组建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行由高到低的级别护士分类管理,综合性为老年病房患者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护士护理管理前后的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护士分层级管理优化后,在护士护理文书、病房管理、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等工作质量均比之前有所提升和显著进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干预老年病房护理能有效的提高科室和成员之间综合工作效率,充分调动护士工作主观能动性,降低医患矛盾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和基本护理的质量需要,并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雪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肾内科治疗的1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肾功能各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Scr、GFR、24h pro、CR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显著,利于肾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安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8月-2017年9月期间行血常规检查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一组患者采用末梢血采血方式,即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静脉血采血方式,即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予以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RBC、MCV、MCHC、Hb、PLT、HC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WBC、MCH指标低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静脉血均作为血常规监测的首选方案,相对而言,静脉血采血方式结果准确性相对较高,故值得推广.
作者:翟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在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管理工作,切实提升药品的质量.药品生产风险管理是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的途径,在当前药品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药品生产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作者:齐泽武;贺天鹏;李明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睡眠呼吸疾病当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多有遗传倾向,多数患者存在体重超标.其发生与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的解剖狭窄直接相关.在临床中,目前治疗主要包括气道正压通气(PAP)、口腔矫治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本文现对OSAS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康慧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5例HIV/AIDS合并肠梗阻病人的护理,探讨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HIV合并肠梗阻患者在我科住院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5例HIV合并肠梗阻患者经过精心护理,痊愈出院.结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不会发生职业暴露.加强关爱护理,消除歧视,树立患者信心,有利于病情恢复.
作者:杨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深入探究临床医学上影响血液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控制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手段.方法:选择县医院二零一五年至二零一六年一整年的血液标本进行专题研究,以患者的采血部位、采血时间长短以及采血试管放置环境温度作为变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的采血部位、试管放置温度和时间长短都是影响血液细胞质量的关键因素,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结论:影响血液细胞质检的因素很多,以上假设的三个变量均能引起血液细胞变性,从采集到存放血液标本,都应该严格按照程序来处理.
作者:宋清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尿液分析仪和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尿液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尿液样本实施尿液分析仪检查和镜检法检查,比较尿液样本的白细胞、红细胞及管型.结果:镜检法的红细胞阳性率为30.00%,白细胞阳性率为12.00%,管型阳性率为37.00%;尿液分析仪法的红细胞阳性率为22.00%,白细胞阳性率为15.00%,管型阳性率为16.00%.结论:尿液分析仪检查和镜检法检查都具有各自的优势,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尿液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苗瑞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有早期重症征象的手足口病患儿除实施消毒隔离及皮肤、口腔等常规护理外,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积极配合治疗,加强护理.结果:25例治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结论: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加强监测,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陈晨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