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阿依努尔·亚森;坎结汗·库尔班

关键词:过渡期护理模式, 重度颅脑损伤, 重症监护
摘要:目的:讨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中救治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120例,根据使用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过渡性护理模式,在对照组中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情况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使用重症监护的过渡护理,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颈性眩晕治疗的患者68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接受银质针治疗的研究组与接受针灸治疗的常规组,每组各有患者34例.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颈性眩晕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银质针治疗方案的运用不仅仅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情况,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曾海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消化内镜联合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出血的效果及再出血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联合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出血的效果,并分析再出血的原因.方法:选取我医院2016年度,收治的胃溃疡出血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出血,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四联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患者再出血的情况.结果:实施消化内镜联合四联方案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再出血的概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且通过分析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内镜治疗是造成患者再出血的主要因素.结论:采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出血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造成患者再出血的因素主要有,血小板、血红蛋白、内镜治疗.

    作者:梁冬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及整体护理在普外科的应用研究

    健康教育是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的手段之一,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普外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刘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研究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的临床护理要点,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研究对象是2015年12月到2017年6月期间从我院外科接收并治疗的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1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术后采用针对性体位护理.之后对比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显效共41例(54.66%),有效共27例(36%),治疗总有效率为90.6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压疮共1例,切口感染共1例,循环障碍共1例,低血压共例,并发生症的发生概率为5.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针对性体位护理策略护理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概率低,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具体临床疗效,为临床手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86例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实验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参照组(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的具体手术情况.结果:组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美容效果总满意度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就手术整体效果而言,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更符合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治疗所需.

    作者:刘丽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浅析医疗器械清洗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以及病人法律意识的强化提高,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是医疗器械用品再生使用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医院的医疗器械相关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使用过后的医疗器械必须先进行彻底的清洗然后再进行杀毒灭菌,因为医疗器械上任何的残留物都会影响灭菌因子的穿透,从而造成灭菌不彻底的现象,影响杀毒灭菌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器械清洗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给灭菌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作者:姚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目的:对比胃镜及病理诊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方法:对2016.01至2016.12收治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研究,对比其胃镜及病理诊断结果.结果:胃镜相比病理诊断而言符合率为87.5%(P<0.05).结论:对于慢性姜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准确率更高,但不可完全否认胃镜检查,临床可将两者联合应用.

    作者:张义朝;梁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经颅多普勒评价脑血管储备功能对血管性痴呆病情判断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评价脑血管储备功能对血管性痴呆病情判断价值,为VD患者病情的无创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其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VD发生情况,将发生VD患者纳入VD组,将发生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VCIND)患者纳入VCIND组,将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VD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经颅多普勒彩超指标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关联性,探讨彩超指标的病情判断价值.结果:104例患者中,VD组21例,VCI组33例,对照组50例,其年龄、脑卒中病程、受教育年限、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组PI高于VCI组,其MoCA评分、MFV、BHI低于VCIND组;VCIND组PI高于对照组,其MoCA评分、MFV、BH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MFV、BHI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PI与MoC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FV、BHI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具有密切关联,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参数实施积极干预、治疗有望降低患者VD发生风险或延缓VD进展.

    作者:肖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方法:选取于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10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空腹抽取5ml静脉血,自然凝固及离心后对血液中Na+、K+、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肌酸激酶)、TP(总蛋白)、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G(三酰甘油)、HDL(高密度脂蛋白)、HBDH(a-羟基丁酸脱氢)、ALB(清蛋白)等指标,并观察溶血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CK-MB、CK、TP、HBDH及Na+、K+等指标均较溶血前具有显著差异,P<0.05,AST、TG、ALB等指标较溶血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本溶血易对CK-MB、CK、TP、HBDH、AST及Na+、K+等指标造成干扰,故临床中需避免溶血现象发生,如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则需对血液进行重新收集,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高岭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左金丸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左金丸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140例在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左金丸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析胃镜成像特点.结果:实验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0.00%,胃镜的有效率高,比较两组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采用左金丸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的有效率高,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张瑜;顾庆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72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整体护理效果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有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及心律失常、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抢救成功主要护理要点.方法 收治72例慢性肺心病并心衰患者,通过对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的观察,对患者进行评估有心衰或心衰先兆,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治疗、护理.结果 经0.5~72h后患者心衰能得到控制及好转达90%以上.结论 心力衰竭是生命危急时刻,护士要及早发现病情,争取时间,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肺心功能,从而控制病情发展,避免死亡,提高抢救成功率,延长生命.

    作者:陈佃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创愈宁在肛瘘术后换药治疗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创愈宁创面修复医用敷料在治疗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应用疗效观察.方法:选取50例我科肛瘘术后病人50例,均由副高以上职称医生手术均采用肛瘘切除术.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创愈宁组.传统组术后给予痔疮栓(膏)加油纱棉换药,创愈宁组术后给予创愈宁创面修复医用敷料加油纱棉换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至伤口痊愈.结果:创愈宁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创愈宁创面修复医用敷料对创面无刺激,可明显减轻伤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去除坏死组织,减少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疤痕组织形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伤口愈合率.

    作者:刘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浅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并给出积极的护理对策.[结果]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人员配比、业务素质、责任心;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坏境的管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等问题是造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因素.[结论]建立健全、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加强自身业务能力、责任心,注意环境设施及医院人员的卫生问题是解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晓璐;李淑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讨论针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用中医治疗的药物使用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维普网等大型数据库,对该命题进行搜索,文献的选择时间在2000年~2017年之间,所有的研究文献均属于中医学期刊,在进行检索的过程中,其关键词的选择为慢性肾衰竭、中医治疗以及用药规律.结果:收集到的中药方为70篇,而相关的使用药物为120味,药物的总频次为650次,常用的中药为补虚、解毒、祛湿的药物.使用频率好的药物为大黄,其次为黄芪.在其次为丹参,后为当归、茯苓以及白术等药物.并且多以益气健脾为主,随后为通腑降浊,其次为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等.结论:治疗的措施主要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以及通经络,同时其药物也应以清热补虚祛瘀为主,秉持着标本兼治疗的方针.

    作者:李国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及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有早期重症征象的手足口病患儿除实施消毒隔离及皮肤、口腔等常规护理外,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积极配合治疗,加强护理.结果:25例治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结论: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加强监测,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陈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探讨

    目的 对儿童消化道异物的特点及临床价值进行探讨,以期为寻找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前来接受治疗的198名儿童消化道异物患者进行研究,并对其临床资料采用分析探讨的形式进行总结.结果 在198名患者中男性儿童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儿童患者的比例,且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在所有患者中有181人未发现显著临床特点,135人有显著临床钝性异物特点,69名患者出现锐性异物特点.食管中出现异物的患者有7人,十二指肠中出现异物的患者有8人,肠道中出现异物的患者有5人,胃内出现异物的患者184人.在儿童消化道异物排出的过程中自行排出钝性异物105名,用胃镜进行异物取出患者28名,手术异物取出2名.自行排出锐性异物患者35人,胃镜取出异物患者31人,手术取出异物患者3人.结论:在对儿童食道异物取出的过程中,胃镜取出的方法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在胃和十二指肠异物的取出过程中,对小型钝性异物应选择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肠道存在异物的患者首先行保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情形下可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郭春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信息需求的调查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信息的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肾病综合症患儿家长信息需求内容随住院时间长短及病程进展有所不同.结论:护士应根据患儿病情进展及不同阶段家长信息需求特点提供全面有重点的健康教育指导.

    作者:刘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门诊高危患者就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门诊高危患者就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门诊高危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投诉率和风险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参照组较优,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实验组患者的投诉率和风险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门诊高危患者就诊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投诉率和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作者:倪序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8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甲状腺腺瘤患者行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观察组行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手术方式治疗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甲状腺腺瘤患者经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腺瘤患者行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王建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临床合理用药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分析

    目的:对临床合理用药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临床用药以及用药医嘱审核中发生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回顾统计,以进行临床合理用药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分析.结果: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54多万条临床用药医嘱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医嘱1102条,其中,进行审核更正医嘱1060条,对临床不合理用药更正率为96.2%.结论: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通过对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及时更正,有效的保障了临床合理用药以及用药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程晓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