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娜;苗德胜
目的 观察研究喉癌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喉癌气管切开患者1例,给予所有患者术后综合护理措施,记录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情况、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1例患者整体护理满意率为100%,整体护理依从率为100%;护理前患者的焦虑评分状况为(20.38±2.54)分,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评分状况为(5.52±0.83)分.结论 对喉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支持,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在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予以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性.方法: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计选择90例,2015年2月~2017年8月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时间段落,将患者按照随机编号的方式分组,单号为研究组并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双号为对照组并予以常规护理,对组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其护理满意度评分予以对比.结果:在对比差异数据有比较意义的项目中,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即上述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之中,能改善护患关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淑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的相关性.方法:本次选取200例受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5年06月02日至2017年06月11日,分为观察组(尿沉渣联合尿常规检测),对照组(尿常规检查);并对200例受检人员的阳性检出率(红细胞阳性率、尿蛋白阳性率、白细胞阳性率)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受检人员在红细胞、尿蛋白、白细胞等阳性率对比中存在明显差异,P小于0.05.结论:尿沉渣联合尿常规检测尿液标本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两者结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检验准确率,从而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晋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使用家庭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共8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家庭护理,将两组家庭亲密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庭亲密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P均<0.05.结论:在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家庭护理能够使患者的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关于新生儿窒息的产科抢救及新生儿科护理的体会.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集78例窒息新生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两组均积极行产科抢救,同时A组行常规新生儿科护理,B组实施新生儿科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B组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娩出10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A组,且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高于A组,差异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窒息新生儿在积极行产科抢救的同时给予新生儿科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与预后效果.
作者:刘永元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对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应用研究,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进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每例患者均在ICU或急症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应更换管路的时间分别为7天和3天,研究期间不再更换直至细菌采样.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格兰阴性菌的发生率和格兰阳性菌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加强呼吸机管路的管理,更换呼吸机管路及呼吸过滤器装置的时间(延长更换管路的时间),可以有效地减少菌落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
作者:胡晓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结核性腹膜炎的内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12月收治的80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内科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护理情况.结果:8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显效45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77/80),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1例).结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予以内科护理干预,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分析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接诊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136例,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两组,每组68例患者.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在传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研究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进行联合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根据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在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宋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索肝炎患者的应用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例自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炎患者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是观察组,一组是对照组,每组各10名患者,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仅开展常规护理项目,对照组患者在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期间所开展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机率也明显更低结论:对肝炎患者在治疗期间提供综合护理服务,有助于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机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朱莹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联合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出血的效果,并分析再出血的原因.方法:选取我医院2016年度,收治的胃溃疡出血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出血,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四联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患者再出血的情况.结果:实施消化内镜联合四联方案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再出血的概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且通过分析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内镜治疗是造成患者再出血的主要因素.结论:采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出血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造成患者再出血的因素主要有,血小板、血红蛋白、内镜治疗.
作者:梁冬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延续护理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予以常规护理)和试验组(32例,予以延续护理),对2组遵医行为与生存质量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遵医率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存质量各相关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延续护理对提高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普及.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总结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患者3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增加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等.结果 干预组患者满意度90.67%、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护患纠纷发生率2%、护理质控评分94.9±1.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8%、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3.33%、护患纠纷发生率8%、护理质控评分85.2±0.7%.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确切.
作者:葛铭弘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比羟考酮缓释片与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并比较其经济成本.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中重度癌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羟考酮组和吗啡组,每组各53例患者.羟考酮组应用羟考酮缓释片进行治疗,吗啡组应用吗啡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计算两组成本效果比.结果:羟考酮组有效率88.68%,吗啡组有效率84.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32%与吗啡组15.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羟考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缓释片和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相近,均可用于临床治疗,但吗啡缓释片经济价值更高,可作为临床应用首选.
作者:李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其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心理及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40例骨科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将骨科患者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舒适护理组(n=70)和一般护理组(n=70),在对两组骨科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舒适护理组患者加施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焦虑心理改善程度与一般护理组相比,二者比较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舒适护理组优于一般护理组.结论: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缓解其焦虑心理状态,促进其尽早进行功能训练.
作者:王旭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以某医院心内科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60例危重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30例.给予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自护理能力评分(ESCA),同时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严密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研究组ESCA评分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恢复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心内科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其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并且在改善其心功能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此护理措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翔;贾盼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应用于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治疗的习惯性流产患者4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后患者的SAD、SA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高,患者的SAD、SAS评分也比对照组的要低,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习惯性流产妊娠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其不良的情绪症状,可以在今后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
作者:高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报告1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护理经过.
作者:高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讨论西药药房管理加强及药患纠纷减少的相关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某医院门诊西药药房的10个发药窗口作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药品差错、纠纷事件与患者满意程度.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后观察组药品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共因为药品差错引发药患纠纷远远少于对照组,经计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西药药房药师在对患者进行服务的时候应细致认真、增强责任心、提高自身素质及遵守相应制度,在大程度上减少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药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作者:喇桂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门诊高危患者就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门诊高危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投诉率和风险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参照组较优,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实验组患者的投诉率和风险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门诊高危患者就诊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投诉率和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作者:倪序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于机械通气治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总结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一定时间内的患者进行分析,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医学氧合指数作为评价,研究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治疗在待机时间和病死率方面的数据尤其传统治疗方法.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死亡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晓燕;顾云帆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