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特征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

尚凡凡

关键词:老年患者, 药物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摘要:在临床医学中,应用正常剂量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治,但却出现有害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药物不良反应.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项功能处于退化阶段,因此是不良药物反应的高发人群.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100例老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药物不良反应年龄特征、给药途径、给药种类和临床主要症状等.结果统计结果表明,70-79岁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高,占到42.0%;57例(57.0%)患者通过静脉给药产生不良反应;使用抗生素、心脑血管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居多,分别为41.0%和29.0%.结论老年患者是药物不良反应高发人群,应正视其用药流程和规范.并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程度莫定基础.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抚触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抚触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法实施专科护理,实验组则加强对患儿的抚触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平均黄疸消退时间为(4.17±1.52)d;对照组患儿的平均黄疸消退时间为(6.24±1.87)d,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的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49.86±15.62)μmol/L,对照组患儿的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83.47±17.87)μmol/L,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在常规专科护理基础上加强抚触护理,有助于促进黄疸消退,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方法:以2016年05月-2017年05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组占40例,其中常规组在围术期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5%,常规组护理有效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治疗过程中,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帮助患者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曾栩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究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核医学科的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核医学科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核医学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核医学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实施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核医学患者的知识知晓率、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知识知晓率、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核医学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核医学患者的知识了解度、医疗依从性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赵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留置胃管时不同阶段应用相应插管方法的护理体会

    胃管置入虽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操作技术,但临床置管困难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因此对胃管置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个体化与操作过程中的多样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方法.留置胃管时,开始宜用缓慢推进法,经过咽部后要快速插入,必要时加用辅助材料,插管不同阶段采用方法亦不同.现就患者留置胃管时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插管方法及注意的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张毅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案例教学法在《病原微生物》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案例教学法在《病原微生物》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5级本科护理1-2班126名学生为实验教学班,采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3-4班117名学生为对照教学班,采用传统讲授法.采用期末理论、病例分析成绩与综合测试成绩对比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理论、病例分析和综合测试成绩比较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t理论=2.46,P理论=0.015);实验组的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t病例=11.551,P病例<0.001);实验组的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t综合=5.345,P综合<0.001);问卷调查显示,86%(107/124)以上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各项效果表示赞同.结论: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整体的掌握程度,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作者:张晶晶;孙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教育再培训对腹膜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并分析教育再培训对腹膜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行腹膜透析术患者72例纳入本组研究,分为教育再培训组(n=36)与常规干预组(n=36),分别采用教育再培训法与常规干预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教育再培训组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在发生腹膜炎平均透析龄方面,教育再培训组时间晚于常规干预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教育再培训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实现了院内教育与院外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电话、网络等医疗咨询方式,构建出了畅通的护理渠道,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组合型人工肾联合中药外涂皮肤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尿毒症在我国成为高发病症之一,在医学手段不断进步和医学设施不断完善之下,治疗尿毒症的血液净化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加之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在相关的医学研究报告中指出患者透析前患皮肤瘙痒的概率为36%,而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之后患皮肤瘙痒的概率高达60%-90%,并且这其中有10%为顽固性皮肤瘙痒.如果不能对皮肤瘙痒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一方面是影响患者的健康恢复,另一方面会导致患者皮肤抓伤或者失眠抑郁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的严重后果,所以加快研究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是当年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维持性透析的概念的解读,进一步分析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原因,从而深入探究组合型人工肾联合中药外涂对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1].

    作者:张蔚;储润;高倩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为缩宫素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新郑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观察组孕妇注射宫缩素,对照组实施常规措施,比较两组孕妇的第三产程时间、术后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的第三产程时间、术后出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缩宫素作为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常用药物,在促进产妇生产、治疗产妇产中出血、产后恢复、催乳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临床治愈效果,但是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上的疗效仍有待研究.

    作者:周珊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研究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接收的患有骨性关节炎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阿西美辛口服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骨科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OA评分、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研究项目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对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大永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将5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了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得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0%,对照组为76.0%,两组差异显著.结论:给予老年抑郁症的患者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况,进一步融合护患关系,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韩雪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层卫生院护理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在医学行业,护理质量影响着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健康.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一些基层卫生院的经济以及技术等方面比较落后,使得出现一系列护理质量管理问题,需要及时改进,并逐渐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本文将从基层卫生院为出发点,深入分析其护理质量管理现状,并探讨其解决对策.

    作者:华正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双套血培养对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和鉴别污染的评价

    目的:评价双套血培养对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和鉴别污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期间送检的疑似血流感染的血液标本2060例,1442例采用双套学血培养法,618例采用单套血培养法,统计血培养阳性结果.结果:双瓶阳性检出率为6.2%(89/1442),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葡菌;单瓶阳性检出率为9.3%(134/1442),检出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5.5%(223/1442).单瓶阳性结果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污染率分别明显高于双瓶阳性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套血培养可有效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有利于鉴别分离菌的污染,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旭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医学研究中奇偶数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患者总满意度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护理应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郭婷;欧阳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肺结核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0)、试验组(n=40).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健康宣教,试验组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95.0%,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80.0%,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后,可显著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丽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51例脑出血昏迷患者特征分析与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自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51例,对这51例患者进行急诊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51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治愈18例,有效30例,死亡3例,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1%.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的有效率,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大程度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术后呼吸道感染预防分析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长期反复发作,均为能导致死亡的危、急、重症.由于自身的基础疾病,再加上老年人生理因素,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暴露出许多心理问题和新的疾病、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且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目的观察优质呼吸道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23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统一的优质呼吸道护理服务,另选取实施常规术后护理的200例心血管疾病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总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86%,低于对照组的5.0%(P<0.01);观察组术后总住院时间为(13.3±1.5)d,短于对照组的(15.3±0.9)d(P<0.01).结论心血管疾病外科手术治疗后给予优质呼吸道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胎儿监护干预对孕妇情绪影响及心理护理方法

    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探讨胎儿监护干预对孕妇情绪影响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00例,对其在进行各项检查时进行胎儿监护干预,观察对孕妇的情绪影响.并探讨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结果:孕妇的情绪会根据检查的项目改变发生相应的变化,计数胎动时孕妇通常会表现出愉悦的情绪,而在B超检查时则极容易出现紧张的情绪.应对胎心听诊及产时全程胎心监护时孕妇的情绪较为稳定.结论:对孕妇在产前检查时进行适当的胎儿监护干预干预可以稳定孕妇的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慧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患者选择自2016年7月至2017年我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遵循随机原则设置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外科护理,观察组额外给予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DS、S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95.0%,与对照组的75.0%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明波;黄敬喻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重症医学科患者综合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具体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18例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医学科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18例重症医学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9名患者在治疗期间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而对照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期间观察组有3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仅有1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77.77%,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8.89%结论开展综合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总有效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远高于仅开展常规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黄莉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关于临床医学影像诊断胸部结节病的研究

    目的:对临床医学影像诊断胸部结节病的医学影像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30例胸部结节病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CT扫描进行诊断,并对其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在本次研究当中的30例患者中,均出现了胸部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其中对称性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共18例患者.单侧和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共10例,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共2例.结论:通过CT扫描方式来对胸部结节并患者进行诊断,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信息,因此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冯旭;朱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