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瑞菊
目的 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心肌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92%,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炎,进一步增强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周亮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0例胆囊结石保胆治疗患者.结果 1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好,保留了胆囊的完整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正旭;候延君;宋传健;张毅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对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进行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施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8名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实验组分别为2.7±0.7天、3.5±0.6天、9.5±1.3天,对照组分别为3.0±0.5天、3.9±0.9天、11.3±1.5天,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着积极作用,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吕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4年4月为72例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上,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手术安全、有效、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延君;张正旭;张毅奎;姜长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将100例肝衰竭采用人工肝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服务模式.实施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肝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人工肝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所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降低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柴利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TNF-α和IL-6与重型颅脑损伤后心肌功能观察.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ICU治疗的8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选择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TNF-α和IL-6水平,分析与心肌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NF-α和IL-6与重型颅脑损伤后心肌功能损伤有密切关系,临床应加强对TNF-α和IL-6的检测,以降低心肌损伤程度.
作者:王敬娜;宋闰宇;张剑;刘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6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收取时间在2014年3月11日直至2017年3月20日,并将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结果:观察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后患者满意度评分(89.21±1.02)分、护理方法评分(90.45±1.18)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林荣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真武汤重用茯苓治疗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选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真武汤重用茯苓药方,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LVEF、LVEDD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真武汤重用茯苓药方后,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付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敌敌畏中毒患者的病情观察以及护理措施.方法:以2016年01月--2017年01月间我院收治的敌敌畏中毒患者3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为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加强病情观察以及护理干预.结果:31例敌敌畏中毒患者,经有效急救后,有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周围神经损伤后遗症,1例死亡,余下29例均痊愈出院(93.55%).结论:为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对于提升患者治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聂宗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缓解静脉穿刺疼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稳定情绪等综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静脉穿刺中采取心理护理等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作者:胡文燕;贾蔚;于乐;石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为日后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我科室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治疗期间采取的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满意度测评量表对我院护理工作进行评估.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8%,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度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1.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3%(P<0.0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锡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高职医学护理专业的改革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来说,需要培养出适合我国社会需求的综合性医学人才,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目标.当前,随着医院形式的发展,护理专业教育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
作者:刘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解质紊乱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至今收治的563例肝硬化合并电解质紊乱患者的并发症和预后.结果三种离子的紊乱顺序依次是低钠﹥低氯﹥低钾,其中钠氯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离子紊乱以低钠,低氯多见.随着血钠水平的降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顽固性腹水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低血钠被纠正好转率被升高.结论:肝硬化后电解质紊乱,尤其低钠血症,血钠越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作者:赵翠萍;马莉;苏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应用生长抑素联合中药胃管注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抽选的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对症处理,实对照组除了对症处理外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实验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重要胃管注入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效果,各项指标好转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患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实施早期的生长抑素治疗联合中药胃管注入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和愈合,且该方法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张建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胆宁片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将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均伴有胆囊结石)46例随机分为胆宁片组、非胆宁片组,每组23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和胆囊壁水肿的改善情况.结果:胆宁片组治疗后在临床症状评分和胆囊壁水肿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非胆宁片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胆宁片在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炎症期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周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内来我院治疗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共纳入80例患者.患者入选后按照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共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组内均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和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瑞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口腔专科医院的感染控制,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升,预防和减少口腔专科医院的感染发生.方法 了解院内口腔感染的常见临床类型和特征,建立健全口腔专科医院的感染管理体系,加强口腔医院的感染控制及医院感控知识的教育,增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严格规范各项操作,彻底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结果 在完善了口腔专科医院的感染控制体系,严格实施感染控制的各个环节以及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范意识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医疗安全隐患,提高了消毒灭菌的质量,减少和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利益.结论 口腔医院感染控制,体现了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优质化的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3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程序;3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优质化的护理抢救患者,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以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都要短(P<0.01),AM I的复发率要低(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质化的护理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代露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14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除使用正常护理方式外,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全程护理,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针对两组患者抢救疗效与患者满意度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抢救与全程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全程护理模式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该种护理模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作者:徐明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80例院内安全转运的危重患者情况做回顾性分析,对在安全转运中的护理措施进行观察,并对其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解.结果:78例患者完成安全转运,1例患者手术室死亡,另外1例患者转运中途复苏.结论:急症危重患者行院内转运,转运前做准确评估,使用恰当保护措施,是对安全运转进行保证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爽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