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探讨

陈业清

关键词:肿瘤患者, 化疗, 骨髓, 抑制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化疗致骨髓抑制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发生皮肤感染、口腔溃疡、发热、齿龈出血等相关临床指标的例数.结果:患者发生皮肤感染、口腔溃疡、发热、齿龈出血的情况良好,同时各项治疗措施得以顺利进行,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对于化疗致骨髓抑制的肿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慢性咳嗽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对小儿慢性咳嗽疾病患者中医治疗的体会,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和研究.方法:本次对小儿慢性咳嗽临床治疗活动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份至2016年12月份期间,在院就诊治疗的慢性咳嗽患儿共计66例.通过对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检查诊断,确诊患儿均患有慢性咳嗽.按照患儿年龄、性别、患病程度的不同,随机将患儿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为中医组:33例,在治疗中,采用了中医辩证治疗的方法.西医组:33例,在治疗中,采用西药治疗的方法.结果:通过阶段性治疗,中医组:33例,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93.93%.经过3个月观察,复发2例,复发率6.1%.西医组:33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有效率72.73%.经过3个月观察,复发5例,复发率15.1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慢性咳嗽治疗过程中,给予中医辩证治疗的思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孙金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究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4月1日之间,在我科收治急性呼吸衰竭且留住ICU的患者50例,应用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PaO2、PaCO2、SaO2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治疗前的PaO2、PaCO2、SaO2水平和治疗后4h的血气分析结果变化差别显著(t=7.526、6.374、10.627,P=0.027、0.036、0.002),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肺不张等,可以帮助患者对肺部感染的控制,并且缩短了患者留住ICU的时间,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余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种药品联合应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与研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市范围内检测到的医院用药处方1000份,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卫计委发布的相关办法和规定,对处方不合理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随机抽取的1000份处方中,出现多种药品联合应用不良反应152例(15.2%),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为:多种药品联合应用、用法剂量、药物拮抗、重复用药等.结论:临床医生在联合用药治疗时,要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及不良反应综合考虑.

    作者:韩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分析与评定

    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1月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A组采取切开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则进行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效果;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2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结果:B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效果高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2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低于A组,P<0.05;干预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相近,P>0.05;出院时B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优于A组,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确切,可促使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恢复,切口更小,出血更少,可减轻疼痛,加速出院.

    作者:陆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在本院进行生产的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并按照抽签法的具体规则将所有新生儿进行分组观察,即A1组与A2组,每组各有30例新生儿.A1组实施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而A2组则是在A1组的护理基础上加以鸟巢式护理进行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指标(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结束后,A2组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A1组显著(P>0.05);A1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6.67%,而A2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两组新生儿的研究数值存在差异,表明组间数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具有极高临床应用效果,其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的各项临床指标,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新生儿护理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亚珂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预成纤维桩与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研究,分析预成纤维桩与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来我科就诊的行桩核冠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9例行预成纤维桩修复,对照组67例以可塑纤维桩修复,采用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修复体以及口腔问题发生率、座椅时间、术后2hVAS疼痛评分、医师对操作难易度评价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使用预成纤维桩,有助于降低复诊率.

    作者:赵红波;温惠慧;支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刘玉洁教授治疗抑郁症的思辨特点

    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关系着中医传统方法能否延续,中医药理论能否发展.刘玉洁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总结其治疗抑郁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有其必要性的.

    作者:孙辰莹;郑美媛;王清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种剂量地佐辛在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呼吸功能、麻醉深度的影响作用

    目的 对比分析将2种不同剂量的地佐辛应用于下肢手术患者的效果,并对比分析其对患者呼吸功能、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进行下肢手术的1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包括7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地佐辛进行麻醉,其中观察组给与0.2mg/kg,对照组给予0.3mg/kg,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麻醉深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在T0时点无差异(P>0.05);而在T1、T2、T3、T4时点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PO2、RR高于对照组,而PETCO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OAA/S及Narcotrend指数在T0时点无差异(P>0.05);而在T1、T2、T3、T4时点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给与下肢手术患者0.2mg/kg地佐辛,麻醉效果较好,且患者呼吸功能及麻醉深度受影响更小,可推广应用.

    作者:卜少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耳穴贴压配合隔药饼灸治疗小儿遗尿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配合隔药饼灸治疗小儿遗尿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82例小儿遗尿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耳穴贴压治疗,观察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隔药饼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较对照组的78.05%明显提高,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隔药饼灸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明显,操作简便、无痛、安全性高,能整体调理脏腑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瑾;张进尊;陈美鹤;王丹;吴雪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ICC置管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总结37例血液病化疗患者PICC的置管时机、置管静脉与部位、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长度及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结果:评估所有进行置管的患者,发现所有患者PICC置管均成功,有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1例,出血4例,导管脱出1例,通过我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均痊愈.结论:早期使用PICC置管为较好的化疗方法,穿刺部位应首选右侧贵要静脉,能提高对PICC化疗患者的护理水平,良好的维护能延长置管时间并能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减轻患者经济及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郑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罗伊适应理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障碍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为脑卒中患者行以Roy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其情绪波动以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84例为研究对象,双盲法下平均分为实验组(行Roy适应理论护理干预)与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通过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障碍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SDS以及NIHSS评分相比参照组差异显著,以实验组数值更佳,在统计学层面有意义(P<0.05).结论:Roy适应理论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检测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先兆流产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和自然流产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不同孕周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水平.结果 保胎治疗前,先兆流产组血清β-HCG、PROG、E2水平均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组血清β-HCG、PROG、E2明显升高,第7天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组E2水平在治疗后第3天起明显低于继续妊娠组,而β-HCG、PROG的差异则在治疗后第7天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动态联合监测血清β-HCG、PROG、E2水平,有助于妊娠结局预测和保胎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夏迎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患者盐酸氨溴索(沐舒坦)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及总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93.33%vs 11.11%,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沐舒坦是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有效途径,具有见效快、有效高等优点,推荐使用.

    作者:蒙炳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介入检查使用血管缝合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通过观察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血管缝合器的使用,防止造影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方法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录入,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或接受介入治疗的252例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采用Percloser血管缝合器装置)与对照组(未使用血管缝合器)两组,比较两组间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发生皮下瘀斑、皮下渗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例数分别为6例、2例、2例、0例;对照组中发生皮下瘀斑、皮下渗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例数分别为16例、10例、10例、2例;经过统计学分析,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皮下瘀斑、皮下渗血、皮下血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发生假性动脉瘤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采用Percloser血管缝合器装置处理股动脉穿刺点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减轻病人痛苦,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

    作者:赵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的影响效果.结果:45例肺心病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轻度焦虑及抑郁占比提高、中重度焦虑和抑郁占比降低,与护理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肺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廷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为临床该病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川崎病患儿,依据超声检查结果 ,分为冠状动脉扩张、非冠状动脉扩张两组,分别标记为A、B两组,对比两组患儿的血脂、白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血液实验室指标,以及性别、年龄等资料.结果:两组患儿年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性别无显著差异性P>0.05,年龄不超过3岁是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注重冠脉情况及心功能检测,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A组患儿的白蛋白水平降低明显、血小板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明显、C反应蛋白升高较B组患儿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而血脂水平P>0.05,无显著差异性.结论:由此可见,年龄、白蛋白水平降低明显、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以及血小板水平升高明显、≤3岁儿童是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应注重这些指标的观测,为采取有效的预后措施提供指导.

    作者:张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及配合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及配合.方法 抽取我院120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对其终止妊娠时间以及分娩前后过程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结果 120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正常分娩患者402例,剖宫产分娩患者有730例,其中有68例患者因并发症出现被迫终止妊娠.所有患者经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无1例患者出现生命危险.结论 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开展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并且有效降低母婴死亡风险.

    作者:崔玮;张玉琴;徐淑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认知治疗和短期焦点解决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委员培训有效性研究

    对61名大学生心理委员开展认知治疗和焦点短期解决治疗的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结果发现,培训后,心理委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敌对、其他(睡眠、饮食等)和心理健康总分等维度的得分显著降低,即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提高,说明认知治疗和焦点短期解决治疗对心理委员自身的心理健康改变以及助人能力提升是积极有效的.

    作者:黄学军;王燕;王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偏头痛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应用意义评估

    目的:分析对于偏头痛者使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偏头痛者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病患接受针对性护理,分析相关结果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焦虑/抑郁分数、头痛发作时间以及次数较低,P<0.05.结论:对于偏头痛患者,在其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辅以针对性护理.可取得满意成效,减少疾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安全性强,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气分析检测和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用于血栓性肺栓塞分型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血气分析检测、血浆D-二聚体(D-D)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于血栓性肺栓塞(PTE)分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PTE患者87例根据栓塞范围分为甲组(50例,非大面积栓塞)和乙组(37例,大面积栓塞).另选健康者50例设为丙组.分析三组各项指标.结果:PTE患者的氧分压均低于健康者(P<0.05).D-D水平、CRP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5).PTE患者中,非大面积栓塞患者的氧分压比大面积栓塞患者高,D-D、CRP水平比大面积栓塞患者低.血气分析检测、D-D、CRP三项联合检测大面积栓塞的PTE患者检测效果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气分析检测、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用于血栓性肺栓塞分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进行推广.

    作者:魏清;陈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