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肠手术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

阎荣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常规护理, 肛肠手术患者, 效果对比
摘要:目的:比较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阐明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我院收治的接受肛肠手术的患者,按照入院序号和随机分配表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主要就两组患者健康状况、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86.67%)高于对照组(68.89%);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都大大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评分均有所上升,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对于保障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大范围广泛推行.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母乳喂养次数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次数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联系以及该病的预防.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足月的正常新生儿60例,新生儿在出生30分钟后开始吸允母乳,对于喂养次数和时间不作明确要求.当在出生后2小时,则开始记录新生儿母乳的喂养次数和大便次数.每次母乳喂养前后都要测量新生儿的体重,从而确保喂养有效.在出生后第二天、第四天清晨尚未喂养时测量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并根据母乳喂养次数进行分组.将4天喂养总次数28次以上的列为高次数组、22-27次列为中次数组、21次以下的列为低次数组.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母乳喂养次数越多的新生儿、大便次数越多、血清胆红素越低.说明适当的增加母乳次数,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作者:曾彩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产后乳房按摩佳时间及其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分析产后乳房按摩佳时间及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360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常规组1800例与观察组1800例,为常规组产妇提供一般产后护理流程,产后第2日由护士为产妇提供乳房按摩护理,为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小时早期进行乳房按摩干预,总结两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及泌乳量,干预后3个月产妇泌乳情况.结果 常规组产妇首次泌乳用时高于观察组,常规组首次泌乳量少于观察组,P<0.05.常规组产妇泌乳量充足所占比例为63.61%,适中为2.5%,不足为33.89%;观察组产妇上述指标所占比例分别为79.78%、7.56%、12.67%.结论 产后2h为产妇提供乳房按摩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首次泌乳时间,提高首次泌乳量,且泌乳量充足.

    作者:张涛;马萍;候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8例脊柱侧凸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 总结我院脊柱侧凸矫正手术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并发症的护理心得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手术的942例脊柱侧凸患者,针对术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并发症,从早期护理、保守治疗期护理、手术治疗后护理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8例患者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其中6例经心理指导、禁食、体位护理、胃肠减压、静脉或肠内营养,12-21天消化道症状完全缓解;2例消化道症状经保守治疗1月未能缓解后,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手术后好转.5例患者随访2~4年,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3例电话随访,患者反映无消化道症状,生活满意.结论 营养不良、重度脊柱畸形矫正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术前仔细评估,有助预防并发症.注意SMAS发病特点,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护理介入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痛苦、加快术后康复.尽早的保守治疗及护理干预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必要时需外科手术干预.

    作者:徐小微;李燕芬;肖萍;黎小霞;黄天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肠道菌群失调诱发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进步与提升,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的主要表现是空腹血糖升高,属于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还会引发心、眼、肾以及神经体统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但是在现阶段的糖尿病研究工作中,还没有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给出一个准确的确定.人身体中大的为生态系统就是肠道菌群,而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能够正常运行都是受肠道菌群影响的.现阶段的糖尿病研究表示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着巨大的关系,但是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机制是如何的.本文通过肠道菌群失调诱发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与探讨,调节肠道菌群对于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进行分析,为研究肠道菌群对于糖尿病的影响和进一步探索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出参考意见.

    作者:伍杏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康妇特栓联合中药治疗湿热型解脲支原体性宫颈炎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康妇特栓联合中药治疗湿热型解脲支原体性宫颈炎临床体会.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98例湿热型解脲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康妇特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妇特栓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特栓联合中药治疗湿热型解脲支原体性宫颈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芳;武玉倩;杨翠娟;王洪运;刘艳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腓骨截骨胫骨平台后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经腓骨截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相关神经血管解剖测量,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解剖10具成人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经膝关节后外侧腓骨截骨入路解剖并测量主要血管、神经两点间距离以及腓骨头的左右径宽度.结果:腓骨截骨处分别与腓总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胫前动脉、膝外下动脉等间距离以及腓骨头左右径宽度.结论:膝关节后外侧腓骨截骨入路为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提供了应用解剖学基础.

    作者:陈刚;阮建伟;王海宝;宫小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强龙四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比较

    目的 研究甲强龙四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突聋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1~2016-1运城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突聋患者共114例120耳,随机分为四组,A组30耳(28例)、B组30耳(30例)、C组30耳(27例)、D组30耳(29例),每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强龙,A组口服,B组静脉滴注,C组耳后骨膜下注射,D组鼓室内注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一月分别行听力检查.结果 A、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56.67%、73.33%、76.67%,各组患者听力的平均提高值分别为15.97±5.3dB,16.11±2.9dB,23.31±3.1dB,24.90±4.2 dB.C、D组总有效率及听力平均提高值与A、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B、C与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频听力损失的患者中,D优于C组.结论 口服与静脉给药治疗突聋的疗效相当;局部用药优于全身用药,鼓室内注射对于高频听力损失、病史较长的患者优于耳后骨膜下注射.

    作者:田小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谈供应室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供应室是医院较为重要的一个场所,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室的管理.加强对供应室的管理制度,严格要求供应室工作人员按照供应室的管理制度执行,规范操作,并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强化训练,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本文中主要强调供应室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降低医院感染几率.

    作者:黄先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的研究进展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其导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对机体造成多系统损害,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肝肾损害等.

    作者:霍裕婧;刘晓婷;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阑尾炎应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愿意配合本研究,随机分组,各自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能取得相似的效果,但保守治疗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在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

    作者:周全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肾内科治疗的10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较对照组的79.63%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UAER、TC、TG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排泄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俊超;姚志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改良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应用

    目的:总结改良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经验与技巧.方法:回顾分析为206例患者行改良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10mm观察孔位于脐上缘,第一操作孔(5mm)位于脐下缘,第二操作孔(5mm)选在阴毛遮蔽部位,如耻骨联合上缘或左侧耻骨结节上方.紧贴阑尾电凝分离切断阑尾系膜,自制条形取物袋取出阑尾.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55±30)min.5例患者于耻骨联合上切口放置细尿管引流,并于术后3d内拔除.均无切口感染、出血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3.5±1.5)d,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改良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更美观、实用,术后切口疤痕更隐蔽.

    作者:张正旭;候延君;宋传健;姜长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新的参考.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研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三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n=21),观察组(n=21),置换组(n=16).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的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19(90.47%),置换组11(68.75%),对照组10(47.61%).结论 用甘露醇后能减轻症状,考虑可能存在上下压力不均衡,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评价

    目的:探究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入胃肠道功能促进恢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影响很大,术后应积极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极其重要.

    作者:张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6例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阑尾炎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2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相比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分值较高,且住院时间仅(6.07±0.88)d,医疗费用低,相比对照组优势大(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非常显著.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54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有效性观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庆祝;郑美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

    本文是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进行研究,为全面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质量,保证本院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性.通过选取本院2015年一年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实施管理防范措施,对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发生不良事件5例,发生率为8.33%,主要表现为用药问题、不良反应问题、护理满意程度问题.其中满意49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6.67%.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加强管理防范措施,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同时做好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消除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作者:陈美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动脉支架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脑动脉狭窄多发生于高龄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经皮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此病的一种新方法.然而,此种方法可发生某些并发症,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进行脑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时,安全性是第一需要考虑的问题[1],因此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护理必不可少,是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脑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有效措施,具有创伤小和疗效肯定的特点.

    作者:郝睿;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理疗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理疗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94例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理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理疗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效果显著,能够促进症状的缓解,提高治愈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英娟;李志辉;王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