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观察

常娜

关键词:小儿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护理工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常规基础护理和肢体语言沟通护理.从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遵医行为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度(80%)低于观察组(100%),(P<0.05).结论:小儿护理工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后,在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使遵医行为显著增高,存在推广价值.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与措施

    目的:探究分析感染科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风险,并据此制定相关的对应措施.方法:对本院2015年-2016年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事故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潜藏在感染科的护理人员职业风险,在2016年实施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将2016年职业风险事故和2015年相对比.结果:感染科护理工作人员职业风险有诸如生物性损伤因素、化学性损伤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损伤等;相对于2015年,2016年本院感染科职业风险事故发生概率有显著下降,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职业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通过针对性措施将其风险危害程度降低,这样不仅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且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林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智能数字化手术室整体设计与实施

    智能数字化手术室是数字化医院建设中关键的环节,在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实施手术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整体设计要求更加严格.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化医学手术要求,必须构建无菌环境、高精度仪器设备、数据共享、智能化管理体系为一体的数字化手术室.

    作者:杨琨;蔡亚欣;樊沛澍;赵玉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预防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预防性护理控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感染发生情况,并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观察组没有一例患者发生感染,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预防性护理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梁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液肿瘤化疗期间的静脉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血液肿瘤化疗期间的静脉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血液病化疗患者,全体入选病例均接受联合化疗治疗,以阿霉素、柔红霉素等蒽环类药物为主,联合应用阿糖胞苷、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药物,疗程5-7d.全体患者均以浅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方法进行化疗.并实施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静脉留置针相关护理、生活基础护理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临床护理,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药物外协,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为2%.其中,1例Ⅰ级,1例Ⅱ级,经对症干预后静脉炎症状均已消失.结论:在血液肿瘤化疗期间,务必要做好静脉护理工作,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高晓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社区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现状探讨

    通过研究分析了社区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的基本现状,对儿童保健工作进行了系统探究核心目的是通过保健利用率、家庭收入、知识知晓率等因素的分析,提高社区流动儿童保健管理机制,从而为社区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提供良好支持.

    作者:张善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产后乳房按摩佳时间及其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分析产后乳房按摩佳时间及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360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常规组1800例与观察组1800例,为常规组产妇提供一般产后护理流程,产后第2日由护士为产妇提供乳房按摩护理,为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小时早期进行乳房按摩干预,总结两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及泌乳量,干预后3个月产妇泌乳情况.结果 常规组产妇首次泌乳用时高于观察组,常规组首次泌乳量少于观察组,P<0.05.常规组产妇泌乳量充足所占比例为63.61%,适中为2.5%,不足为33.89%;观察组产妇上述指标所占比例分别为79.78%、7.56%、12.67%.结论 产后2h为产妇提供乳房按摩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首次泌乳时间,提高首次泌乳量,且泌乳量充足.

    作者:张涛;马萍;候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脑血管患者中阿司匹林停药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分析心脑血管患者停服阿司匹林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解决.方法:有目的的筛选在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心脑血管患者302例,根据是否有过停服阿司匹林经历分为两组,A、B组;B组患者为停用过阿司匹林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男女比例、血压等进行统计学比较,以停药率和不良反应率为观察指标,分析患者停药的原因和危害,提出解决对策.结果:A组患者的平均用药时间长于B组,每天用药量多于B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4%,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4;A组停药率为13.9%,B组停药率为33.12%,因担心出现不良反应和认为没必要服药的患者分别约占11.91%、28.48%;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持续服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多数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认识不够盲目停药,有的患者因为担心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停药.应该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宣传疾病和药物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文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特征及预后.方法:将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将患者分组,对患者的发病时间特征及预后进行研究,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中年组的发病时间以6:00~12:00高,老年前期组以及老年组的发病时间以0:00~6:00高;中年组的CK(肌酸激酶)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复发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值P<0.05,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相关研究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发作比例进行防控,并可根据不同特征进行对症治疗,并根据不同的预后表现加以防范.

    作者:黄海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治疗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探析

    目的:对血液透析治疗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进行探析.方法:以2015年9月到2016年3月期间在血液透析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位老年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价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肾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程璐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54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有效性观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庆祝;郑美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72例临床路径在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目的:临床路径应用于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72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应用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孕期知识掌握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66.6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有所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抑郁症的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一2017年1月门诊接治的74例疑诊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后,采用双盲数字均分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非综合治疗,实验组37例患者给予综合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抑郁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确诊为抑郁症患者,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情况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得分降低幅度明显,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8%vs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4例抑郁症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后,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对于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认知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导管标识在预防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导管标识在预防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66例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导管标识方法,研究组35例,采用改良导管标识方法,比较导管标识在预防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结果: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位、以及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CU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导管标识的附加功能,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降低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魏淑艳;秦明祎;李晓锋;冯叶;尹彦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肾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肾内科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存在的风险相关因素,同时对针对性护理开展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份至10月份收治的60例肾内科患者,采用随机形式进行,共有两组,每组患者有30例,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方式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开展针对性方式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出现减少,满意程度呈现增长态势,P<0.05.结论 对神内科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让患者得到较高的护理,减少患者实际住院时间.

    作者:金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和体会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整体护理干预;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整体护理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2.00%和96.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和84.00%,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鹤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动脉支架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脑动脉狭窄多发生于高龄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经皮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此病的一种新方法.然而,此种方法可发生某些并发症,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进行脑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时,安全性是第一需要考虑的问题[1],因此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护理必不可少,是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脑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有效措施,具有创伤小和疗效肯定的特点.

    作者:郝睿;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品管圈活动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为了增加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并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研究和探讨在治疗过程应用品管圈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原则要求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双盲、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重症监护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试验组患者同时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疗效的影响.结果:研究数据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明显预防和减少了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焦雪萍;刘嘉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2013年6月-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奥硝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免疫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1、CRP、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研究组指标水平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97.78%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盆腔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程文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改良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应用

    目的:总结改良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经验与技巧.方法:回顾分析为206例患者行改良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10mm观察孔位于脐上缘,第一操作孔(5mm)位于脐下缘,第二操作孔(5mm)选在阴毛遮蔽部位,如耻骨联合上缘或左侧耻骨结节上方.紧贴阑尾电凝分离切断阑尾系膜,自制条形取物袋取出阑尾.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55±30)min.5例患者于耻骨联合上切口放置细尿管引流,并于术后3d内拔除.均无切口感染、出血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3.5±1.5)d,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改良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更美观、实用,术后切口疤痕更隐蔽.

    作者:张正旭;候延君;宋传健;姜长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药学教育模式对我国药学教育的启示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药学教育改革,并不断完善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临床药学对临床实践的重视程度,本次研究探讨了美国等其它国家临床药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国外临床药学教育的优势,并与我国临床药学教育模式进行比较,提出问题并进行了解决,为制定新的药学教育制度及模式做出总结,在制定药学教育模式时需注重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使药学专业学生充分掌握药学理论及实践用药,为培养出更多的药学人才做出贡献.

    作者:王江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