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雪梅
目的:通过对于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的研究,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措施.方法:在经过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对在我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100例患者进行观察,包括对于临床资料的分析,观察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等一系列临床反应.比较患者在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之后与接受手术之前列腺症状的评分、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以及尿动力学测定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100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术后患者没有永久性尿失禁和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出现.在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一个月后,患者各方面指标相对于手术之前都有明显的提升.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之后,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的发病率低,手术安全有效.应该临床治疗中方式应用.
作者:卜广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索预防和针对性护理对手术室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提高术后的舒适度.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进行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时的血压、心率及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麻苏醒期时的血压和心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躁动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预防和针对性给予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时的躁动程度,减轻麻醉对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影响.
作者:钟莉华;刘玉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庆祝;郑美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内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94.1%、91.3%、94.1%、91.2%)明显优于对照组(52.4%、58.5%、54.1%、43.8%),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治疗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良好生活质量比例(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妇女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对于妇女的身体健康发展意义巨大,值得在临床方面大力推广.
作者:冉孟兰;王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入胃肠道功能促进恢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影响很大,术后应积极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极其重要.
作者:张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对脑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重点与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一年内收治的40例脑梗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后患者的常规护理,其中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0%,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脑梗后吞咽障碍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回复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淑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应用于留置多管道老年病人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留置管道老年血管病重症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在科室成了循证小组,制定循证护理措施,根据96例不同实际的老年病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96例留置多管道老年脑血管病重症病人中,出现了意外拔管的有6例,鼻饲管有关性胃溃疡出血的有2例,另外鼻饲反流诱发的肺部感染的有2例,尿路出现的病人有4例,没有出现管道堵塞或者破裂情况.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留置多管道老年病人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师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其解决对策.方法:选取院内2014年1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对策,护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对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妇产科内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医疗机构以及患者自身三方面的因素,应当针对不同的安全隐患因素制定更为全面的妇产科安全护理对策,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媛;许春艳;候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是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进行研究,为全面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质量,保证本院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性.通过选取本院2015年一年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实施管理防范措施,对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发生不良事件5例,发生率为8.33%,主要表现为用药问题、不良反应问题、护理满意程度问题.其中满意49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6.67%.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加强管理防范措施,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同时做好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消除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作者:陈美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巡回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的护理的内容,各个阶段对手术室安全管理的影响,并对不同阶段所造成的影响因素进行积极改进,设计巡回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比较改进前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巡回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8.3%,较实施巡回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前的护理满意度87.9%高.结论 采用巡回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确保每项工作的质量控制以及程序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冯静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性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于2016年02月至2017年02月间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1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59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性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β-HCG水平、住院时间、输卵管复通以及副反应发生率等各个方面,均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疗效显著优于药物保守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患者输卵管复通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田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为防止医院感染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接受治疗的10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置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75例患者为感染组,没有受到医院感染的患者全部列为正常组,并对其危害因素以及感染率进行有效探究.结果 在102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率为7.3%.其中发生率高的为脑梗死占9.88%.为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33.87.%,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28.66%;共培养出病原菌110株,革兰阴性菌55株占5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多见占14.85%,格兰阳性菌33株占3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占11.88%,真菌22株占20%,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2.87%;年龄在60岁、合并糖尿病、基础疾病病史、有接受侵入性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有意识障碍以及住院在14天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害因素有患者年龄、住院期限、原有疾病以及危害性操作等,需要对于医院加强感染管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等应对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晴;刘德岐;片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先后采用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的异常病变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缺血性ST-T异常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停搏、房室肥大、阵发性室上速、期前收缩等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心血管疾病诊出率方面较常规心电图更高,且24h动态心电图为无创操作,可重复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刘书娟;段彬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策略及功能锻炼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护理策略及功能锻炼方法.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46例患者,经过11-23d的术后治疗及护理,有27例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为优,占58.70%,有9例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为良,占19.57%,有7例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为中,占15.22%,有3例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为中,占6.52%.所有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达到了93.48%.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做好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并尽早锻炼关节功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林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功能的老年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3年3月行甲状腺手术的131例老年患者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及术后病理.结果 (1),131例甲状腺手术的病人,111例良性组,20例恶性组.良性组的男性20例,女91例;恶性组男性4例,女16例.良性组(平均年龄66岁.36岁和5.99岁,恶性组平均年龄55岁.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014年.3%的老年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结节主要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障碍;促甲状腺激素,恶性组X1.99和0.89m1G数(P>0.05).(2)甲状腺结节的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低回声,钙化,倪血流超声特性类型恶性结节(P<0.05).结论 (1)老年患者甲状腺良性结节为主,多个女性.(2)老年患者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是不随着TSH水平上升.(3)老年患者甲状腺结节不规则,边界不清楚,低回声,钙化,第三类型恶性可能促使血液流动.
作者:丁战玲;胡巧勤;赵盛发;彭洋;李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针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讨论药物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研究年份,均表现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老年痴呆症患者总计150例.在分组研究当中,运用抽签的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划分研究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痴呆症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患者恢复明显,自身的各项不良行为有所减少,在生活质量上明显提高.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药物治疗推广应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为了增加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并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研究和探讨在治疗过程应用品管圈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原则要求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双盲、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重症监护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试验组患者同时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疗效的影响.结果:研究数据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明显预防和减少了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焦雪萍;刘嘉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探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各种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有关上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护理的有关论文进行整理,通过临床的一些数据以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各种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在本次的研究中发展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理护理主要分为介入前护理、介入治疗后护理,就具体的方法来讲主要涉及到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通过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介入治疗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身体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君;吴永梅;李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我院妊高症临床护理经验,为妊高症并发症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总结我院2004年3月-2014年5月采用范化整体护理的14例妊高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14例妊高症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现象.结论:采用规范化的整体护理对于降低或减少围生期孕产妇死亡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
作者:宋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研究与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完善并制定相关的制度、加强操作规范、预防交叉感染、进行用药教育等多方面的工作进行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患者的低血压、高血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患者的生活自理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之后,患者的低血压、高血钾等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生活自理的比例显著提高.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能够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高血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中生活自理的比例,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烨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