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品检验中微生物数据偏差的实验调查分析

温畅;张赫名

关键词:药品检验, 微生物数据偏差, 实验调查
摘要:药品检验中微生物数据偏差现象时有发生,针对其特殊性,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实验调查工作,按照检验流程进行落实.在检验过程中受到多中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数据偏差现象,要做好实验调查工作,对各类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在本次研究中对微生物数据偏差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做好处理工作.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内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和探索内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接收的内科体位性低血压患者160例,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发病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即刻下降,收缩压下降的浮动在47-55mmHg,舒张压下降19-23mmHg,脉搏上升15-16次/min.结论:循环代谢系统衰退、神经功能受损、血容量不足、长期卧床和服用药物是造成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应当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结构,配合健康宣教和干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快速地恢复日常活动.

    作者:陈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孕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孕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孕期管理,对比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18.33%,高于实验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展开孕期管理,对其妊娠结局有正面影响,能够降低孕妇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胡玉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谈呼吸科护理工作当中护患沟通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呼吸科护理工作当中护患沟通应用的研究分析,来全面提高呼吸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方法:选取于201 5年7月-2016年10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呼吸科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呼吸科患者在对照组呼吸科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使用护患沟通技巧,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6.4±3.2)d、(10.5±3.5)d;对照组患者依从率低于观察组,且住院时间高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人员合理运用专业知识指导患者治疗,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显著改善护理效果与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毓月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DNA甲基化与膀胱癌发生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第二常见的肿瘤,也是引起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肿瘤.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是基因调控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二者之间单独或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膀胱癌中已经发现一系列表观遗传学改变影响诸多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如DNA高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的改变.尽管膀胱癌中表观遗传学改变的基因发现的越来越多,一些可能候选基因作为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的肿瘤标志物的的筛选已经有了一些令人期待的结果.然而异常表观遗传学改变的基因中具有膀胱癌敏感性和特异性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拟就膀胱癌甲基化目前研究状况及其在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前景做一简要介绍.

    作者:高宇;徐志刚;陈秋媛;姜笑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替莫唑胺治疗脑原发性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治疗脑原发性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脑原发性恶性胶质瘤患者4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化疗治疗手段,其中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替莫唑胺治疗,B组患者未采用替莫唑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未进展存活率、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均优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脑原发性恶性胶质瘤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替莫唑胺治疗方式的运用,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病率,但其易引起患者颅内高压症状,需配以甘露醇辅助治疗,方可降低患者临床副作用.

    作者:吕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消毒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管理体会

    压力蒸汽灭菌技术是当前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重要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对手术器械、医用物品及其它科室器械进行灭菌与消毒,使医用物品及器械达到无菌目的.耐高温、高湿物品灭菌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技术效果好,灭菌彻底,安全放心.灭菌技术操作需要进行技术培训,灭菌者除了掌握操作规范外,还要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管理者首先要了解灭菌器的原理,懂得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设专职人员灭菌理想,实行责任追溯制,有利于灭菌效果监测和灭菌器的保养但是,从当前各个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大多数医院的灭菌流程都存在不规范现象,且操作人员对专业知识也缺乏完善认识,在操作过程中未按照标准流程使用灭菌技术,使得医院物品的消毒工作未做到位,这对医院患者的临床就诊和治疗来说十分不利.

    作者:窦宁;邓旭;艾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内科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谈小老师在护理专业实验室开放中的作用

    阐述护理专业学生“小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性质,尤其是在实验室开放中,学生扮演“小老师”角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生“小老师”团队自组建以后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作者:钱俊刚;李晓霞;周璇;李娜;崔水峰;梁爱婷;高云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论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单双序号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各39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对比.结果:经过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局部吹氧加康复新治疗新生儿重度红臀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探讨局部吹氧加康复新治疗新生儿重度红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4例重度红臀新生儿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给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涂抹治疗,给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吹氧加康复新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取得90.25%理总有效率,对照组取得71.87%护理总有效率;观察组取得93.7%护理满意率,对照组取得65.62%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治疗新生儿重度红臀采用局部吹氧加康复新治疗,可提高护理效率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剑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单操作口胸腔镜膈肌折叠缝合术治疗膈肌膨出症

    膈肌膨出症发病率较低,明确诊断较简易,胸部X线正侧位片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常规开胸折叠缝合膈肌,损伤较大,且有一定的复发率.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采用单操作口胸腔镜膈肌折叠缝合术治疗5例膈肌膨出症,取得较好的微创治疗效果,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5-59岁.左侧4例,右侧1例.主诉为: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短.查体:患侧胸下方叩诊呈鼓音,呼吸音明显减弱,胸片示患侧膈肌明显抬高,达前第4肋间以上.胸CT示患侧膈肌抬高,下肺明显受压;其中1例见陈旧性肺结核.术前检查心、肝、肾功能正常,无糖尿病.肺功能检测:例1,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1.56L—1.98L.占预计71.6-77.5%,肺通气功能轻度减退(限制性).

    作者:侯延君;张正旭;姜长滨;宋传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三个年级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护理本科生培养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能力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量表(CTDI—CV)和创新能力水平自我测试量表对300名本科护理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50.454±42.35),创新能力水平自我测量得分均值为60.85;回归性分析,评判性思维能力七个维度得分和创新能力总分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

    作者:杨文丽;刘贵琴;刘盈琪;杨建元;陈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接触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济消毒饮冷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口服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经我科诊治56例接触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治疗组予中药普济消毒饮冷喷及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67.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济消毒饮冷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接触性皮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程非洲;叶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临床干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将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危重病情患儿74例分为对照组(n=37例)和观察组(n=37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后者根据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情况,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小儿实施护理前,给予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根据其护理意见,再为患儿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

    作者:于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和依托咪脂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临床手术中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依托咪脂的应用价值,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符合手术指征的86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依托咪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及单次有效镇痛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临床麻醉满意度分别为97.67%和81.40%,观察组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3%、1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手术中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依托咪脂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且不良反应小,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及应用意义.

    作者:闫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及作用分析

    目的:对静脉输液在儿科门诊中的额风险管理及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3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并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36例患儿为观察组,并给予系统化风险管理.并评价在两组中发生的危险事件发生情况、输液不良事件空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穿刺次数和纠纷发生率,对照组明显要比观察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比刺伤发生率和针头脱落次数,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液体渗漏、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率,对照组也要比观察组明显的高出许多,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错误发生率的对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系统化风险管理应用到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可以有效的将各类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及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有效的降低,进而将护理满意度有效的提高.

    作者:李冬艳;任吉;王景和;李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治疗的应用及效果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和对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使用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8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非介入治疗,观察组进行血管介入治疗,将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血管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立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重度宫颈糜烂意义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α-干扰素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时使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α-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共90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观察组则联合使用α-干扰素,将两组治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度和重度患者的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在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α-干扰素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愈率,且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分析,来全面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质量.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治疗:于月经来潮的第5天口服该药物,10mg/次,1次/d,持续服用3个月.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 (48/50),高于对照组的78.0% (39/50)(P<0.05),腹腔镜手术的实施可彻底消除患者病灶,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从两组的疾病复发情况来看,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可预防病症复发,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结论:给予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明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情况并观察其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中选择2015年05月-2016年05月入院的2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依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计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另一组为研究组,共计11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由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施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高于研究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组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结论:经过研究可以得知,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整体护理方法能够降低患者的负面心理情况,帮助患者进一步恢复,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率发生的几率,增加了护患间的信任度.

    作者:古忠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