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围术期护理

古忠娥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围术期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情况并观察其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中选择2015年05月-2016年05月入院的2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依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计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另一组为研究组,共计11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由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施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高于研究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组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结论:经过研究可以得知,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整体护理方法能够降低患者的负面心理情况,帮助患者进一步恢复,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率发生的几率,增加了护患间的信任度.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3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52%,对照组为80.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1%,对照组为77.6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32家医院、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3月-2015年3月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现状,总结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措施.方法:对2014年3月我中心辖区内呼吸道传染病诱发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具体诱因于2015年3月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中贯彻实施相应防治策略,将2014年3月与2015年3月辖区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作以比较.结果:防治策略实施前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为34.7%显著高于防治策略实施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4.5%(P<0.05).结论:积极分析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诱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是降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的重要举措.

    作者:阿依木古力·麦麦提进;帕提古丽·卡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安地区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临安地区2型糖尿病(T2DM)的流行病学现状.方法:随机抽取1000例糖尿病患者,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对T2DM的发病有影响;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结论:60-69岁年龄段糖尿病患病率高,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对50岁以上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6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为8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为13.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表现,使用多索茶碱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以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采用.

    作者:刘小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对于减轻插胃管不适的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插胃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80例需插胃管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插胃管过程中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组能有效减轻患者置管过程中的不适症状(P<0.05),且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不适症状,提高成功置管率,增强患者信心,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谢晓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股静脉置管使用可来福接口和肝素帽的堵管率的比较

    目的 比较可来福接口和肝素帽在降低小儿股静脉导管堵管率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小儿股静脉置管的利用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及提高导管的使用时间.方法 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8月-2016年4月曾留置过右股静脉导管的1-3岁患儿70例,2015年8-12月31例为观察组,2016年1月-2016年4月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将股静脉导管T管卸除并使用可来福接口,对照组将股静脉导管直接接肝素帽,对两组股静脉导管转归进行统计,比较两组的堵管率和非计划拔管人数.结果 观察组计划拔管36例,非计划拨管4例,堵管率11.11%,使用天数13.28天.对照组计划拔管34例,非计划拔管18例,堵管率52.94%,使用天数7.06天.结论 观察组将般静脉导管卸除T管并使用可来福接口可以减少股静脉导管堵管率及减少非计划拔管,可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钱孔嘉;徐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创治疗92例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临床分析

    前列腺增生已成为男性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较多,尿道炎、膀胱炎、不良的生活习惯均会导致,增生的前列腺导致后尿道延长,弯曲,变窄,造成排尿阻力加大,长期有残余尿增加,易继发膀胱结石.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的临床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92例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患者,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创治疗组)和和对照组(传统治疗组)各46例,6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 微创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患者在临床治愈、疾病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微创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安全可靠,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有效治疗途径,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中放射治疗的应用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在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保乳组和根治组.保乳组15例,在进行保乳手术之后全部进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范围根据患者自身肿块所处的部位、肿块大小及腋部淋巴结是否受牵累而定,进行放射治疗时,胸壁切线的剂量予8MV-X线5000cGy,对于肿瘤瘤床再附加电子线1500cGy.根治组35例,采用改良根治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完成后,两组发生局部复发现象的患者各一人;保乳组有一人发生区域淋巴结复发现象,根治组无人发生区域淋巴结复发现象;两组各有一人死亡.保乳组的五年生存率为96.95%,根治组的五年生存率为98.83%.保乳组患者在治疗之后两侧乳房的外形基本一致,并且柔软、附有弹性.结论:对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术加放射性治疗的效果与传统的改良根治手术的效果基本一致,并且前者还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

    作者:林展;梁雷锋;甘媚;侯国松;严浩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应用护理干预的影响研究

    目的:剖析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老年痴呆合并吞咽障碍病患共68例,利用双盲、对照法,分组所选病例:A、B两组各34例.A组予以常规护理,B组予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患者满意率.结果:A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7.06%,B组为82.35%.A组明显高于B甲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率为100.0%,B组为79.41%.A组明显比B组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吞咽障碍的老年痴呆病患施以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吞咽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分析,来全面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质量.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治疗:于月经来潮的第5天口服该药物,10mg/次,1次/d,持续服用3个月.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 (48/50),高于对照组的78.0% (39/50)(P<0.05),腹腔镜手术的实施可彻底消除患者病灶,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从两组的疾病复发情况来看,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可预防病症复发,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结论:给予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明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研究

    目的: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体质、血脂水平、营养免疫指标和血清蛋白质指标.结果:TLC和WBC营养免疫指标的正常率较高,血脂水平异常者较多,尤其值TC异常者,所占比例为68.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体重、BMI、LDL、TC、TLC、WBC、TP和ALB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BMI> 24 kg/m2.HDL、TG和SC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项综合指标可有效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向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维持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对维持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本院精神科进行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对患者的临床精神病理症状和其对烟草的依赖程度进行评定,采用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对患者的吸烟维持原因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患者吸烟因素分析中,得分高的是社会心理维度的享乐分量表,其中位数为5,其次是药理维度的刺激分量表得分,其中位数为4;患者的PANSS阳性症状分量表和一般病理症状分量表得分与FTND总分无关(P>0.05),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与FTND总分有关系,且呈负相关(P<0.05);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剂量与FTND量表总分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行为干预应持续进行,同时还应结合正性情绪强化治疗措施,提高控烟效果.

    作者:王萌;惠钧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肛肠疾病术后肛门直肠狭窄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对肛肠疾病术后肛门直肠狭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03月~ 2016年05月收治的肛肠疾病术后肛门直肠狭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所有肛门直肠狭窄患者凭借抽签的形式展开后续研究分组;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肛门直肠狭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在肛门直肠狭窄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100.00%)肛肠疾病术后肛门直肠狭窄患者高于对照组(82.93%)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肛肠疾病术后肛门直肠狭窄患者,对其具体表现进行认真观察,合理选择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成功将肛门直肠狭窄患者的痛苦感加以缓解,提高肛门直肠狭窄疾病治疗的预后质量.

    作者:张道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肺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肺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恶肺癌放疗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放疗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放疗后实施循证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4%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1.42%(P<0.05).观察组SF-36量表的躯体疾病、生理机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7.65% (P<0.05).结论:肺癌患者放疗期间应用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盛爱娟;金敏;谷串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治疗中腹腔镜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52例穿孔时间低于24h急诊行腹腔镜剖腹探查术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分析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传统剖腹探查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痛苦小 、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低的优点.结论:腹腔镜在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点及优势,同时具有明确诊断及治疗的意义,较大程度地减少病人的创伤和痛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但需要术者具有丰富的腔镜技术,在此基础上本治疗方式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侯延君;张正旭;姜长滨;宋传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核及T淋巴细胞CD147的表达情况分析

    目的:探索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核及T淋巴细胞中CD147的表达情况.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60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外周血单核及T淋巴细胞中CD147鉴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7的荧光强度(214.36±24.36)、T淋巴细胞CD147的荧光强度(35.91±8.45)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外周血单核及T淋巴细胞中CD147鉴定,可提示患者病情发展程度.

    作者:张征;孙其桓;白晶;张艳丽;徐顺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高龄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方式产生的效果,证明护理应用的显著价值.方法:将85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讨论:对高龄骨科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要优于常规护理效果,原因在于个性化护理方法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而常规护理则没有这一优势.

    作者:蒋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进行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索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在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选取90例疑似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和90例健康体检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本次受检者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分析其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值(48.62±12.47) pg/ml高于对照组(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本,血浆1,3-p-D葡聚糖诊断在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中敏感度、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14%、95.00%、2.86%、5.00%.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宋金胜;刘书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行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92例,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消化内科综合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消化内科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程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牙科全麻技术治疗牙病患儿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牙科全麻技术(DGA)在牙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应用DGA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DGA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电话回访,并对回访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1周后,出现咬合不适的患儿有3例,出现口腔溃疡的患儿有5例;(2)3个月后,2例乳牙活髓切断术后患儿发生慢性根尖周炎,其余患儿均未发现新生龋齿或继发龋齿;(3)6个月后,3例患儿出现充填物脱落,主要发生在根管治疗后的后牙部位.结论 DGA技术是一种安全并且人性化的方式,在不合作儿童治疗牙病的过程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一次性完成儿童口腔内所有患牙的治疗,降低反复就诊的几率,并且,应用DGA技术在不影响儿童心理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患儿的痛苦.

    作者:吴婧;韦名浪;石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