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呼吸科护理工作当中护患沟通的应用

魏毓月

关键词:呼吸科, 护理, 护患沟通
摘要:目的:通过对呼吸科护理工作当中护患沟通应用的研究分析,来全面提高呼吸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方法:选取于201 5年7月-2016年10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呼吸科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呼吸科患者在对照组呼吸科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使用护患沟通技巧,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6.4±3.2)d、(10.5±3.5)d;对照组患者依从率低于观察组,且住院时间高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人员合理运用专业知识指导患者治疗,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显著改善护理效果与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剖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双盲、对照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接收的106例手术病例随机分成甲、乙两组(n=53).甲组予以舒适护理,乙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术前SDS、SAS评分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术后舒适度、患者满意度与乙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于手术室护理中合理引入舒适护理理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纾解术前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内科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0例同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护理分析

    目的:讨论30例同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实行脑外伤手术后出现颅脑损伤伴有脑积水的病人30例,均实行同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随机的分为实行常规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实行有综合的护理的实验组,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以及病人的并发症的情况和护理的满意程度实行比较.结果:在治疗和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的并发症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人发生脑外伤手术后出现颅脑损伤伴有脑积水实行同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之后实行综合的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观察70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 2016年11月收治的70例口腔正畸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14%、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87%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57.14%、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疗效显著,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沈素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治疗的应用及效果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和对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使用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8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非介入治疗,观察组进行血管介入治疗,将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血管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立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透护士在血液净化急诊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分析血透护士在血液净化急诊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本院急诊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设置专门的血透护士;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的102例急诊患者,未设置专门的血透护士并视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急救设备故障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急救设备故障发生率为0.98%,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故障发生率4.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护士在血液净化急诊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急诊工作的质量,降低急救设备故障发生率,有助于急诊患者的及时、有效治疗.

    作者:陈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产后出血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产后出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联合米素前列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情况、止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十分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产后出血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其既能减少患者的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间,同时还具有方便、高效、快速、安全等优点,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中.

    作者:石国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干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接受乳腺纤维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差异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干预,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和乙组的满意人数25例和33例,满意率为69.4%和89.2%,乙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其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少,能提升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超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分析磁共振成像这一技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暑期分期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方法:实验人员从我院2015至2016年的子宫内膜癌病例中随机挑选出80份病例资料进行研究.这些病例资料中的患者均在手术前接受了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检查.研究人员在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再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当对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时,研究人员发现,利用MRI技术对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只有10例与手术结果不相符.可得出结果,利用MRI进行诊断的诊断率较高,为87.5%.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具有显著优势,拥有其他检查方式难以媲美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是患者后续能接受到科学有效治疗的重要前提.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实践和宣传推广.

    作者:金锦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参术川棱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附睾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参术川棱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附睾炎效果分析.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男性科治疗的100例急性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参术川棱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精液参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子密度、活动率、a+b活力、畸形精子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术川棱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附睾炎效果明显,对于改善症状、提高精子质量均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李凯;吕海英;王红芹;高东青;姜若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应用护理干预的影响研究

    目的:剖析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老年痴呆合并吞咽障碍病患共68例,利用双盲、对照法,分组所选病例:A、B两组各34例.A组予以常规护理,B组予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患者满意率.结果:A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7.06%,B组为82.35%.A组明显高于B甲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率为100.0%,B组为79.41%.A组明显比B组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吞咽障碍的老年痴呆病患施以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吞咽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能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在医院消化科病区管理中应用能级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消化疾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9例.分别行以能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结论:将能级护理模式应用于消化科病区管理中对医院的护理质量提升具有促进意义,还可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医院良好发展.

    作者:虞锦涛;江炫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角膜生物力学及眼压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角膜生物力学及眼压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近视眼屈光参差患者11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并将患者分为高SE眼组和低SE眼组,对比患者双眼角膜生物力学和眼压特点.结果:经过检查后,高SE眼组和低SE眼组检查后的眼压、双眼角膜生物力学各个参数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进行检查后,患者眼压特点与双眼角膜生物力学之间相关参数无明显差异,对于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角膜生物力学特性认知,临床还需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角膜屈光手术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张士宏;邓铮铮;都艳红;王艳新;张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析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护理

    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86例开展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肾功能改善良好率为46.5%,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功能改善良好率41.9%,血糖控制率为51.2%,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率46.5%,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1.6%,护理效果较好,不仅如此,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为83.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在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中进行针对性护理护理效果好,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郭洋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安地区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临安地区2型糖尿病(T2DM)的流行病学现状.方法:随机抽取1000例糖尿病患者,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对T2DM的发病有影响;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结论:60-69岁年龄段糖尿病患病率高,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对50岁以上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对于减轻插胃管不适的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插胃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80例需插胃管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插胃管过程中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组能有效减轻患者置管过程中的不适症状(P<0.05),且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不适症状,提高成功置管率,增强患者信心,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谢晓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析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浓度测定诊断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和准度

    目的 探究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浓度测定诊断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方法 抽取来我院就医的50例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50例患者均实施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浓度测定、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镜检),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研究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浓度测定的检测结果.结果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浓度测定对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65.85%、88.89%、70.00%,将该检查的准确度和临床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浓度测定诊断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特异度较高,可将其作为早期诊断的辅助检查方式之一,但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必要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断.

    作者:刘书娟;卢瑞琦;张利萍;陈斌;段彬彬;李亚;李炳华;宋金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MP-9、Survivin、C-FOS在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索MMP-9、Survivin、C-FOS在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取75例单纯子宫肌瘤患者、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再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分为异位内膜组(75例)和在位内膜组(7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MMP-9、Survivin、C-FOS检测.结果:异位内膜组患者和在位内膜组患者的MMP-9、Survivin、C-FO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P-9、Survivin、C-FOS在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具有一定表达意义.

    作者:张杰;孙小薇;周俊雪;韩红;雷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母婴床旁护理的观察

    目的:分析及观察母婴床旁护理的护理实施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期间分娩的单胎初产妇12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重新排列后按照单双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3例.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封闭式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产妇满意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新生儿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不仅利于护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也利于产妇满意度及对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率的提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郭跃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意义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2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将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呼吸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呼吸频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使其更加获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