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院前急救护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胸痛缓解率、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

刘婷;谢妮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 不稳定性心绞痛, 胸痛缓解率, 心肌梗塞并发症, 死亡率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胸痛缓解率、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查证分析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以来我院急诊科胸痛中心收治的1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中筛选4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9例给予常规入院诊疗治疗,观察组40例在入院前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从实施急救到入院后胸痛缓解率、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胸痛缓解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7/9),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对比为2.50(1/40)v s 33.33(3/9)和0(0/40)v s 22.22(2/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及时救治,可以降低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实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3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3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2017年11月的3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为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R(101.56±20.82)、LVEF(0.89±0.03)、VO2 peak(1.78±0.43)、VCO2(1.73±0.38)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124.45±21.67、0.61±0.05、1.45±0.56、1.32±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况、身体机能、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精神寄托、独立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采用心脏康复护理可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尤晶晶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进行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比较患者诊断准确率、不同心率水平下间诊断冠脉情况以及不同心率波动水平下组间诊断冠脉情况.结果 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检查,平均心律以及心率波动并不会显著影响诊断准确性.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临床应引起重视.

    作者:曹煜华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整体效果较为理想,可进行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陈恩娜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益气活血法施治本虚标实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本文主要对益气活血法施治本虚标实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6年3月到2018年5月间在我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8例,使用抽签法将全部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变化情况、心力衰竭各项指标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变化情况、心力衰竭各项指标积分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施治本虚标实型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使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改善患者症状及减少患者住院次数等有显著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本虚标实型慢性心力衰竭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林应强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目的 对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临床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收缩压(SBP)为(127.63±8.93)mmHg,舒张压(DBP)为(92.66±7.57)mmHg,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为(6.85±1.69)分、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为(6.90±1.57)分、舒适度评分为(90.55±9.97)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67±7.60)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可稳定血压,改善负面情绪,提高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实施.

    作者:陈延珑;林彩霞;陈燕珍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搜集本院内科2016年3月-2017年12月诊治的9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患,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参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观察并对比分析终的护理效果.结果 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性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6.00%(48/50)与参照组83.33%(40/48)相比,差异显著(χ2=4.29,P<0.05);不同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病患的满意度,观察组98.00%(49/50)与参照组87.50%(42/48)比较,差异显著(χ2=4.07,P<0.05);随访6个月,两组病患的血压正常、血糖正常和血脂正常比率相比,观察组98.00%、96.00%、94.00%与参照组85.42%、81.25%、77.08%相比,有较大差异(χ2=5.17、5.35、5.72,P<0.05);两组病患的心绞痛的发生率相比,观察组4.00%(2/50)与参照组20.83%(10/48)相比,差异大(χ2=6.46,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维持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正常,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陆巧平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心理护理对66例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本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于病床号奇偶性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依从性更高(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症监护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缓和患者的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工作,早日治愈疾病,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廖春梅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评价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分析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治,分析组进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分析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可以在临床救治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郑丽琴;林欢;陈美云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全面的产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52%(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分娩结局的机率为8.7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43%(P<0.05).观察组患者QOL评分为(53.7±4.4)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0.5±2.9)分(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开展全面系统的产前护理干预,能够使其分娩结局得到改善,避免不良分娩结局,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晓云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 对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变化以及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绞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SF-36量表评分结果,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等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患者护理干预后SAQ量表评分结果组间对比,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以及疾病认知程度等评分组间对照差异明显(P<0.05).满意率调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45%(42/44)、81.82%(36/44),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护理工作中,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良好护患关系得以维系,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郑文秀;黄惠真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据研究结果证实,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便秘、纳差、腹胀等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抽选1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74例,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NYHA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伴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祁杰;王仲朝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我院定期孕前检查的150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均在孕20-26周接受产前超声常规筛查+胎心条件下超声检查,扫描其心脏主动脉弓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室与右室动脉导管共切面及流出道切面等,将筛查结果与引产胎儿尸检结果、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观察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1500名孕妇(1500个胎儿)共检出28例心脏结构异常(房间隔缺损5例,法洛四联症7例,室间隔缺损9例,左心发育不良3,右心发育不良1例,右室双出口1例,单心腔垫缺损1例,左室横纹肌瘤1例),检出率为1.87%;以尸检、新生儿超声心动图为金标准,产前心脏超声筛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10%、99.93%、99.80%.结论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准确性较高,能够排除心脏复杂畸形,具有无创、可重复性高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小梅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人文关怀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围手术期效果的分析

    目的 分析人文关怀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围手术期效果的分析.方法 在本院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6老年心血管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护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人文关怀,在护理后,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实施管理调整措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人文关怀后其术后血压、心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6.97%(P<0.05);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管理调整措施,护理人员在服务态度、责任心、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业务能力的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人文关怀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焦虑的程度,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方式.

    作者:吴雅玲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老年综合评估及干预在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老年综合评估(CGA)及干预改善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并高血压老年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与CGA组(74例),CGA组行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对照组行传统治疗,对比生活质量.结果 经CGA干预后,CGA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CGA及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并高血压老年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翁发林;彭方平;张富强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采取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28例实施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包括64例患者,和对照组包含64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行介入治疗,且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25%,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翠兰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循证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EBN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结果 循证护理干预后,EBN组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差的仅有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且两组间的依从性比较,P=0.023.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同时辅助于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保证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洪惠芸;王燕萍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给予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104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及心功能级别.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组心律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心功能级别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减少了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治疗时间,提高了心功能,有助于恢复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舒蓉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研究

    目的 观察单纯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方法 入选就诊我院高血压患者165例,行睡眠监测检查,分为单纯高血压组85例与高血压伴OSAHS组80例,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结果 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BPV比较,伴OSAHS的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标准差、24h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结论 OSAHS能使增加高血压患者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而夜间血压下降不足导致出现非杓型血压节律.

    作者:洪滢;罗玮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应用与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症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进行检查,观察组则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室性早搏与房室传导阻滞检出几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房室早搏检出几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疾病诊断当中出,采取动态心电图方式进行监测,能够有效提高房室早搏检出率,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价值,特异度与敏感度先谷底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作者:滕剑馨 刊期: 2018年第29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