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应强
目的 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进行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比较患者诊断准确率、不同心率水平下间诊断冠脉情况以及不同心率波动水平下组间诊断冠脉情况.结果 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检查,平均心律以及心率波动并不会显著影响诊断准确性.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临床应引起重视.
作者:曹煜华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对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变化以及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绞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SF-36量表评分结果,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等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患者护理干预后SAQ量表评分结果组间对比,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以及疾病认知程度等评分组间对照差异明显(P<0.05).满意率调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45%(42/44)、81.82%(36/44),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护理工作中,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良好护患关系得以维系,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郑文秀;黄惠真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探讨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展,选择80例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照所用美托洛尔剂型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以美托洛尔平片治疗为对照组,以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为观察组,分析不同剂型美托洛尔治疗价值所在,并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心率变异性.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为77.5%,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高,心率变异性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可以增强疗效,帮助患者改善心率变异性,值得去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秀研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研究临床上妊娠高血压患者终止妊娠的佳时机及分娩方式.方法 对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8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的终止妊娠时机和不同的分娩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并就患者选择不同分娩方式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孕周在34周以下的患者选择终止妊娠的,其孕产妇的并发症情况、围生儿的病死率以及新生儿发生窒息的比率明显要高于孕周在34周及以上的患者(P<0.05);阴道分娩产妇并发症、围生儿病死率以及新生儿发生窒息发生率明显要高于选择经剖宫产方式分娩者(P<0.05);选择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及其家属对娩出结果的满意度情况明显要高于选择阴道分娩方式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并且因事先做好了宣教工作,剖宫产患者对娩出结果的满意度要整体高于阴道分娩(P<0.05).结论 临床上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终止妊娠的时间及分娩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终止妊娠时间尽量选择孕周34周及以后,分娩方式尽量选择剖宫产,此时间段和分娩方式能够降低孕产妇的并发症及新生儿死亡、窒息的比率,提高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敏君;陈燕红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初发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46例,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性高血压组,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发生脑梗死人数及相关生化指标,进一步比较H型高血压患者IMT、Hcy及相关生化指标,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颈动脉IMT与Hcy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IMT及发生急性脑梗死人数明显大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血Hcy水平明显大于TIA患者,通过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Hcy呈正相关.结论 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密切相关,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有效减少颈动脉硬化及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刘钊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本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于病床号奇偶性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依从性更高(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症监护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缓和患者的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工作,早日治愈疾病,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廖春梅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精细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100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每组50例.单月就诊--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双月就诊--观察组(精细护理干预).将两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PCI术后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实施精细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苏秀凤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用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H型高血压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组采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依那普利联用叶酸治疗.分析不同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cy、NO、TM、ET-1水平,相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各项指标水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用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孙健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本文主要对益气活血法施治本虚标实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6年3月到2018年5月间在我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8例,使用抽签法将全部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变化情况、心力衰竭各项指标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变化情况、心力衰竭各项指标积分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施治本虚标实型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使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改善患者症状及减少患者住院次数等有显著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本虚标实型慢性心力衰竭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林应强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猝死患者院前急救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 对本院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92例猝死患者实施观察研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院前急救,总结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根据患者院前急救效果进行分组:成功组、失败组,总结两组患者的抢救相关指标差异性.结果 92例患者中院急救成功率为21.74%(20/92),失败率为78.26%(72/92).成功组患者中猝死前拨打120发生率、急救时相关人员分工协作发生率明显高于失败组(P<0.05).成功组患者猝死发生至开始胸外按压时间、胸外按压持续时间、猝死发生至开始电除颤时间明显低于失败组(P<0.05).成功组患者猝死至开始人工呼吸时间与失败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猝死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较低,及早实施急救,并加强急救相关人员分工协作是提升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吴祥祯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肺炎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份住院期间患有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炎患者共12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方法应用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肺炎护理中,患者的存活率明显升高,死亡率明显下降,对医院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较高.
作者:周彩霞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对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临床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收缩压(SBP)为(127.63±8.93)mmHg,舒张压(DBP)为(92.66±7.57)mmHg,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为(6.85±1.69)分、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为(6.90±1.57)分、舒适度评分为(90.55±9.97)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67±7.60)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可稳定血压,改善负面情绪,提高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实施.
作者:陈延珑;林彩霞;陈燕珍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采取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28例实施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包括64例患者,和对照组包含64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行介入治疗,且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25%,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翠兰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全面的产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52%(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分娩结局的机率为8.7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43%(P<0.05).观察组患者QOL评分为(53.7±4.4)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0.5±2.9)分(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开展全面系统的产前护理干预,能够使其分娩结局得到改善,避免不良分娩结局,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晓云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血压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测量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两组血压波动情况;测量两组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扩张率(FMD),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记录并统计两组头晕头胀、恶心、腹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均得到降低,其中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O、ET-1、FMD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晕头胀、恶心、腹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4%,与对照组的7.8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持血压稳定,且毒副作用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梅芬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抢救中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研究时间:2016年4月-2018年4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9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n=46)、对照组(n=46),研究组:急诊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急诊常规护理,分析护理效果、预后情况、住院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对比显示,研究组护理效果(91.30%vs 73.91%)、预后情况、护理满意度(95.64±4.25 vs 80.15±2.26)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抢救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可以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情况较好,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邹丽芳;陈永芳;叶衍;张金玲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对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本院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例期间收治的104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床号的奇数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射血量分数(LVEF)、心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YHA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VEF分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建安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整体效果较为理想,可进行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陈恩娜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人文关怀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围手术期效果的分析.方法 在本院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6老年心血管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护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人文关怀,在护理后,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实施管理调整措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人文关怀后其术后血压、心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6.97%(P<0.05);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管理调整措施,护理人员在服务态度、责任心、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业务能力的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人文关怀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焦虑的程度,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方式.
作者:吴雅玲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就诊于本院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行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实验组则加用曲美他嗪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比较终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飞;戴香;胡永杰 刊期: 2018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