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模式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翁晓丽;林君卿

关键词:循证护理模式,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 试验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比对照组的67.50%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5.0%,明显比对照组的22.5%低,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比对照组的12.5%低,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心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明显大于对照组,NYHA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对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实践应用效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SCP对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者血清hs-CRP、HCY、UA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SCP对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者血清hs-CRP、HCY、UA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的血清hs-CRP、HCY、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1周(P<0.05).结论 SCP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者血清hs-CRP、HCY、UA水平.

    作者:龙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10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甲基泼尼龙冲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比对照组的72.00%高,P<0.05比较差异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的24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比较,P>0.05比较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和治疗18周时的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均与对照组相当,P>0.05比较差异不显著;库兴貌、水牛背及毛发粗重等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能够降低药物带来的激素不良反应.

    作者:邱鸿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并分析应用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均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和观察组(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接受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对血压和血脂水平的调控有显著疗效,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吉训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分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究分析给予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应用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疗法联合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50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前25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为对照组,另2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疗法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即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ZUNG抑郁评分(16.33±4.77)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43.11±6.82)分与试验组患者的ZUNG抑郁评分(15.22±3.78)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62.09±7.81)分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疗法联合护理,护理后临床疗效更佳,负性情绪有所缓解,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行麻醉诱导患儿,将其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儿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术中配合程度以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5、总配合率97.5%高于对照组77.5%、82.5%,同时在麻醉诱导前和术中10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麻醉诱导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姚绵绵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以急诊方式来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昏迷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创组和开颅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微创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开颅组患者采取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开颅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开颅组少,住院时间明显比开颅组短,以上各项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比开颅组的76.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感染、再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明显比开颅组的24.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死亡率为2.0%,明显比开颅组的6.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相比,其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临床治疗安全性更高,可作为首选的脑出血治疗手术方式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马书伟;郑广顺;李晓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产妇心理状态对分娩质量的影响程度与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产妇心理状态对分娩质量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一年内来我科室分娩的产妇,共纳入100例产妇.产妇入选后按照国际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组内均包含50例产妇.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质量,并分析产妇心理状态对分娩质量的影响.结果 两组产妇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值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组内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的II-III级疼痛率为6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0%,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为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0%,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尿潴留、产褥感染、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产妇的心理状态会对其分娩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给予全程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产妇心理状态,降低产妇疼痛程度、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显著改产妇的分娩质量.

    作者:张秀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转运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转运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管道脱落(移位)或堵塞、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护理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对于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静菡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 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共救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98例,依照随机数表将其归入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9例,采用三磷酸腺苷治疗,观察组49例,行普罗帕酮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复律成功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偏高(79.59%<95.9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律时间上,观察组远短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偏高(22.46%>6.1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提供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患者在短时间内缓解病情,保证其生命安全.

    作者:陈家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EB-Echo)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住NICU并行EB-Echo检查的483例患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 483例中55例未检出异常(占11.4%);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卵圆孔未闭166例(占34.4%,其中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35例,占7.25%);单纯卵圆孔未闭163例(33.7%);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41例(8.5%);先天性心脏病48例(占9.9%);室间隔及左室壁非对称性肥厚6例(1.2%),室壁运动异常4例(0.83%).结论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NICU中起着及时、准确诊断的作用,能够指导治疗、评估疗效,改变临床医生的决策.

    作者:邱金梅;王清木;颜如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经验分析

    目的 对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片联合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 收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联合疗法和普通疗法,观察患者相同治疗周期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下降幅度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压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5%、72.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水平、24h尿白蛋白和24h尿蛋白水平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防治原发性高血压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联合治疗方案,效果好且药物安全性可靠.

    作者:吴华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针对4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氟哌啶醇治疗,并归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8月间收治.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2.5%相对较高(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相对较低,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临床分析发现,其均能够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喹硫平对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同时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用药更加安全,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倪清碧;李长院;潘洪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来自于2015年一年内来我科室救治的各类急诊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患者入选后按照国际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科护理服务.结果 观察组的前瞻性病情分析评分、医嘱执行评分、护理急救评分、医患配合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就诊环境、护士仪表、沟通能力、服务态度、护理水平等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各项临床护理满意度,对于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救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黄惠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投掷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值(42.01±5.88%)、左室舒张末径(48.55±9.11)mm以及NT-proBNP值(540.44±30.51)pg/mL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值(52.23±4.11%)、左室舒张末径(44.88±3.58)mm以及NT-proBNP值(310.67±25.19)pg/mL;观察组患者的六分钟试验结果(550.12±50.88)m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效果理想,安全性高,有效提高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腊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人性化理念提升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析人性化理念提升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6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人性化理念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3%高于对照组82.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心内科患者实施人性化理念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丘芸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根据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22)、双支病变组(n=32)与多支病变组(n=26);取同期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示无狭窄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E601电化学发光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Pearson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效果理想,能预测冠脉狭窄病变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导致再出血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小骨窗血肿清除或去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120例的再出血情况.结果 120例中术后再出血15例,发生率12.5%.结论 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的分析,制定出防治对策,有效减少手术后二次出血,病情有效控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李益萍;肖银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时间段内在笔者所在医院产科采取阴道分娩方式进行分娩的产妇1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阴道分娩护理,观察组产妇在以上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以4.4%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7.8%,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h、产后24h的出血量,都明显比对照组产妇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阴道分娩产妇在围产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作者:肖碧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和单纯冠心病患者65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并实施临床常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比较,实验组患者三支病变、多支多节段病变居多,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2.31%、36.92%;对照组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居多,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1.54%、38.46%;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实验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更严重(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均为100%,无手术失败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复查结果显示,均无复发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实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对照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单纯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更复杂、严重,但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术后复发率,低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源;马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每年筛选4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2015年的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筛选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环磷腺苷葡胺,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包括LVESV、LVEDV、LVEF、心率情况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达到95.45%的有效率,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达到81.82%的有效率,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各项心脏指标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倪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