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开迪
目的 探究和分析床边隔离在多重耐药菌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多重耐药菌患者中选取其中的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110例多重耐药菌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床边隔离,对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效果、耐药菌感染率、不良反应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5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6.36%,对照组的5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78.1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出许多,P<0.05;观察组的55例患者中,患者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率为9.09%,对照组的55例患者中,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为30.91%,对照组的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显著高出观察组许多,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2.7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29.09%,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多重耐药菌患者而言,在治疗的过程当中,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精心床边隔离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耐药菌的感染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能够显著给予控制和降低,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作者:扶春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法 对6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68例患者均使用心衰治疗基础药物(小剂量螺内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B受体拮抗剂),其中治疗组加用硝普钠、多巴胺注射液,注射泵泵入,3天1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能改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提高活动耐量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结论 小剂量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注射液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勇;施桂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与探究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肌桥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50例冠心病心肌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加倍他乐克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心肌桥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冠心病心肌桥患者(64.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冠心病心肌桥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00%)与对照组冠心病心肌桥患者(72.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肌桥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倍他乐克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黄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对心脏超声检查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我院收治的4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特点.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室间隔/左室后壁为(1.14±0.18),E/A为(0.81±0.26),左房内径为(41.37±6.32)r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5.27±13.83)rr;对照组患者的室间隔/左室后壁为(1.08±0.09),E/A为(0.59±0.15),左房内径为(31.55±3.79)r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1.27±13.43)rr.对照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和E/A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室间隔/左室后壁指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心脏超声来检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现高血压不仅会改变患者的心脏形态结构,而且还会改变患者的生理状态,普遍伴有左心房扩大的形态学重构症状.
作者:鹿秀霞;胡毓婷;强剑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4例,分别于CRT术前3d、术后1周行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CRT术前比较,CRT术后LVVd、LVVs均有所降低,而LVEF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为CRT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更完整的定量信息,客观地评价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变化.
作者:杨燕淑;段峰;康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发病因素,并观察盐酸曲美他嗪片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探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6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80例未出现慢性心力衰竭(非CHF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疾病情况,探究冠心病CHF的影响因素.对CHF组再次分组,随机均分两组,各40例,分别做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比较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脏功能.结果 冠心病CHF发病危险因素有病程、年龄、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心律失常、糖尿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独立危险因素有心律失常(OR=1.546,95%CI为1.123~4.678)、高血压(OR=1.321,95%CI为1.121~5.654)、吸烟史(OR=1.213,95%CI为1.143~4.8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V)、6rin步行距离(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年龄、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心律失常、糖尿病均是引发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在改善心脏功能方面效果更佳.
作者:敖先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选择从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我社区已确诊的1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模式不同分成观察组(行慢性病管理模式)和对照组(行常规社区门诊管理模式),两组各72例.两组管理模式各执行4年,4年后对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降低幅度进行统计,并统计出4年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年后,观察组SBP降低幅度为(21.9±5.7)rr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4.4)rrHg,DBP降低幅度为(13.0±4.3)rr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8)rr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高血压状态,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松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急诊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进行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4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进行总结,并与普通心动图在诊断准确率、检查反应时间、检查用时及诊断用时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140例患者中有128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高达91.40%,临床通过手术、治疗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与超声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血管急症的准确度明显高于正常心动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检查反应时间、检查用时及诊断用时方面与正常心动图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超声心动图对心血管急症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耗费时间相对较少,可为临床上心血管急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纪亚梅;王文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16排CT增强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患者先后接受16排CT增强扫描技术(16排CTA)和传统的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技术(SCAG)的影像学资料的区别.结果 以选择性动脉造影(SCAG)为金标准,64例冠心病患者208支冠脉血管的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灵敏度为86.42%、特异度为96.06%、阳性预测值(PPV)为93.33%、阴性预测值(NPV)为91.73%.结论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和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少杰;陈湧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照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指南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辅以肝素抗凝,同时联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冠脉介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80.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6.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82.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观察组患者存在造影剂肾病病例.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安全性,远期预后效果更好.
作者:林福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近两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舒适度、对护理满意度、卧床7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评分、平均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这一指标的观察中,观察组要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治疗成本.
作者:肖琴;陈丽莉;侯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喉癌戴管生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56例喉癌戴管生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组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理质量改善情况、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 喉癌戴管生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有患者的心理障碍较大、患者易发生误咽现象、导管或造瘘口易发生堵塞等,采取风险防预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喉癌戴管生存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期间,由于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躯体的运动能力不佳,再加之戴管的不稳定性,易发生多种护理风险事件,采取风险防范对策不仅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护理效果.
作者:郑秀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74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纳入联合组(n=37)与对照组(n=37).联合组应用热毒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78%,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对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对较短,与对照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存在明显区别(P<0.05).结论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其临床治疗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广泛应用于手足口病患者治疗中.
作者:蔡永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碘解磷定持续维量泵入与静脉注射用于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碘解磷定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泵入治疗,比较其碘解磷定的用量,胆碱酯酶上升的速度,副作用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等进行综合分析.经治疗患者出院后,对80例症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差异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流涎、多汗、心跳减慢、瞳孔缩小、肌颤、抽搐、意识障碍、昏迷、大小便失禁等.观察组治疗后治愈36例,2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持续治疗后,1例无效者病况得到控制.结论 碘解磷定持续维量泵泵入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田时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行完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的5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26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作为对比组;另外2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强调手术室护理配合,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以及相关护理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47.9±11.2)rin明显要比对比组的(189.6±12.5)rin短,且下床活动时间(23.8±1.5)h要早于对比组(31.3±2.4)h(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8%要低于对比组23.1%(P<0.05).结论 掌握腹腔镜手术室配合流程和特点,加强对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配合,能够缩短手术用时、促进其术后的尽快康复.
作者:黄文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联合心电图动态复查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挑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所收治以胸闷、胸痛症状为主的拟诊为ACS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都接受冠脉造影、心电图动态复查进行诊断.结果 108例病人中,82例病人的冠脉造影结果呈阳性,26例病人的冠脉造影结果呈阴性;75例病人的心电图动态复查结果呈阳性,33例病人的心电图动态复查结果呈阴性.根据冠脉造影阳性结果判定病人为冠心病,则运用心电图动态复查病人冠心病诊断的敏感度是82.9%(68/82),特异性73.1%(19/26).对比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心电图动态性ST-T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动态复查在ACS中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无可替代、不可动摇.冠脉造影联合心电图动态复查诊断ACS,诊断率高,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唐佩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到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首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此为根据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对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情况和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8%,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在提高护理工作水平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惠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院前急诊治疗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急诊处置情况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研究组患者为发病后实行了院前急诊方案,对照组患者为发病后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诊方案的实施能显著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并且降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田小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穿刺针不同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8月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穿刺针间距≥8.0cr)30例和对照组(穿刺针间距<8.0cr)30例,记录患者透析前后的血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尿素降低率(URR).结果 实验组透析充分性较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透析穿刺针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有一定的影响,其间距≥8.0cr可有效提高透析充分性.
作者:洪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和分析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从2015年4月起到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干眼症患者中选取其中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分析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这12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症状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从症状评分情况来看,研究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满意度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干眼症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护理后的症状评分,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加快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罗碧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