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喉癌戴管生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常见护理风险探讨 及防范

郑秀兰

关键词:喉癌, 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喉癌戴管生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56例喉癌戴管生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组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理质量改善情况、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 喉癌戴管生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有患者的心理障碍较大、患者易发生误咽现象、导管或造瘘口易发生堵塞等,采取风险防预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喉癌戴管生存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期间,由于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躯体的运动能力不佳,再加之戴管的不稳定性,易发生多种护理风险事件,采取风险防范对策不仅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护理效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 探讨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轻度子痫前期组32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2例、妊娠期高血压组3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61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所有产妇血清IL-12、IL-4及TNF-α进行检测.结果 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的IL-12、IL-4及TNF-α对比有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期组的IL-12、IL-4及TNF-α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有着重要作用,发病机制复杂,各种细胞因子之间共同作用于机体,相互影响,一定程度上能反应病情轻重,可当做诊断与治疗的参考指标.

    作者:彭欣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要点分析研究进展

    分析近年来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的特点,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分析护理管理的主要特点,探索管理方法,提高心血管护理管理的质量.心血管护理管理工作应当适应护理的管理规范,并具备其管理的特点,发挥管理机制促进护理工作的提高.使护理工作更适应现代化医疗特点及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患者不断提高新要求,注重人文化关怀和个体化服务,不断推进护理工作,使其更加的规范化、人性化和专业化.

    作者:唐玉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院前急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院前急诊治疗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急诊处置情况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研究组患者为发病后实行了院前急诊方案,对照组患者为发病后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诊方案的实施能显著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并且降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田小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 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采取临床分析、访谈调查等方式分析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仍给予常规呼吸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防范性护理干预.结果 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主要存在跌倒、坠床、误吸及窒息、管道脱落、氧疗隐患、吸痰隐患等护理安全隐患.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坠床、误吸、管道脱落、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深入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并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郑延敏;周顺琴;陈春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塞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B超对照分析

    目的 急性脑梗塞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B超对照分析.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4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甲组,选择4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乙组,对患者采用颈动脉B超方式检查,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患者均采用颈动脉B超进行诊断,整体诊断率比较高.结论 对急性脑梗塞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颈动脉B超诊断,能了解危险因素,结合诊断结果进行治疗.

    作者:王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健康指导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健康指导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位患有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6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包括基拙护理、病情监测以及基本健康指导在内的常规护理,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终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结果 在经过精心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生活方式以及门诊随访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健康指导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之中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病情,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服药自觉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温连香;傅杭祥;吴淑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诊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人实施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98例并将其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n=49)仅给予常规内科方法治疗,研究组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急诊内科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与参照组LVEF和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后血清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LVEF和血清BNP水平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但前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后者(P<0.05).结论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急诊内科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效果,还可改善心功能和血清学指标,且安全性高,复发和死亡不良事件少,价值较高.

    作者:唐宏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穿刺针间距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穿刺针不同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8月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穿刺针间距≥8.0cr)30例和对照组(穿刺针间距<8.0cr)30例,记录患者透析前后的血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尿素降低率(URR).结果 实验组透析充分性较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透析穿刺针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有一定的影响,其间距≥8.0cr可有效提高透析充分性.

    作者:洪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功能手术方案的研究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方案.方法 研究对象是我院从2010年1月~2012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30例作为研究组,进行保留单侧或双侧卵巢功能的手术,另外40例未保留卵巢功能患者纳入对比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近、远期生存率,并做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差异比较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危险因素分析,病理类型、病理分级、病灶大小、浸润慎独、腹水细胞学以及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这几个因素和卵巢转移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选择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方案并不会影响到其近、远期生存率.但在确定手术方案的同时,需对患者做综合性评价,排除危险因素,确认患者符合可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适应症.

    作者:赖燕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喉癌戴管生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常见护理风险探讨 及防范

    目的 探讨和分析喉癌戴管生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56例喉癌戴管生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组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理质量改善情况、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 喉癌戴管生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有患者的心理障碍较大、患者易发生误咽现象、导管或造瘘口易发生堵塞等,采取风险防预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喉癌戴管生存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期间,由于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躯体的运动能力不佳,再加之戴管的不稳定性,易发生多种护理风险事件,采取风险防范对策不仅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护理效果.

    作者:郑秀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 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对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呼吸频率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PH相比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PH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患者住院所需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特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具有治疗效果好、缓解呼吸及心率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宝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对优质护理用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75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生存质量和SAS与SDS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五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与SD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 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监护水平,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并发症的预防,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作者:陈丽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盐酸曲美他嗪片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研究 及发病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发病因素,并观察盐酸曲美他嗪片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探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6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80例未出现慢性心力衰竭(非CHF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疾病情况,探究冠心病CHF的影响因素.对CHF组再次分组,随机均分两组,各40例,分别做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比较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脏功能.结果 冠心病CHF发病危险因素有病程、年龄、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心律失常、糖尿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独立危险因素有心律失常(OR=1.546,95%CI为1.123~4.678)、高血压(OR=1.321,95%CI为1.121~5.654)、吸烟史(OR=1.213,95%CI为1.143~4.8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V)、6rin步行距离(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年龄、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心律失常、糖尿病均是引发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在改善心脏功能方面效果更佳.

    作者:敖先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法 对6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68例患者均使用心衰治疗基础药物(小剂量螺内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B受体拮抗剂),其中治疗组加用硝普钠、多巴胺注射液,注射泵泵入,3天1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能改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提高活动耐量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结论 小剂量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注射液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勇;施桂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干眼症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究和分析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从2015年4月起到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干眼症患者中选取其中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分析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这12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症状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从症状评分情况来看,研究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满意度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干眼症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护理后的症状评分,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加快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罗碧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分析 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目的 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栓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血小板参数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对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学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益心舒胶囊与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用于治疗心绞痛的 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在治疗心绞痛中采取硝酸异山梨酯片与益心舒胶囊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心绞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n=32)与实验组(n=32),将采取硝酸异山梨酯片单独治疗患者当做参照组,将采取硝酸异山梨酯片与益心舒胶囊联合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心绞痛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组间差异情况.结果 实验组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3.01±0.54)次/周、持续时间(1.54±0.65)rin、治疗总有效率96.87%等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发作频率(3.66±0.21)次/周、持续时间(3.21±0.23)rin、治疗总有效率75%,组间存在差异,故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硝酸异山梨酯片与益心舒胶囊联合治疗应用在心绞痛患者中疗效显著,可缩短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值得应用.

    作者:陈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冠心病影像学诊断中的 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16排CT增强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患者先后接受16排CT增强扫描技术(16排CTA)和传统的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技术(SCAG)的影像学资料的区别.结果 以选择性动脉造影(SCAG)为金标准,64例冠心病患者208支冠脉血管的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灵敏度为86.42%、特异度为96.06%、阳性预测值(PPV)为93.33%、阴性预测值(NPV)为91.73%.结论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和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少杰;陈湧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接诊9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20rg/次·d)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剂量(40rg/次·d)阿托伐他汀治疗,一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增加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剂量可显著改善疾病治疗疗效,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朱粮;纪玉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静息心率对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衰患者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对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其中98例患者静息心率≥70次/rin(高静息心率组),余102例患者静息心率<70次/rin(低静息心率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随访管理.观察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脑利钠肽水平改善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6rin步行实验距离;采用明尼苏达(MLHFQ)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患者随访半年后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观察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收缩压水平.结果 治疗后6个月高静息心率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rin步行实验距离均低于低静息心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高静息心率组脑利钠肽水平高于低静息心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静息心率组患者在治疗后和治疗6个月后的MLHFQ评分明显高于低静息心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静息心率组左室舒张期末直径、收缩压较低静息心率组患者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静息心率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低静息心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息心率是心血管疾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并随着心率的提高,死亡率也相应增加,临床需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王海峰;龙维英;王燕芳;韩雅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